专题研究 | 网络信息搜索 | 在线留言入口 |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
与我联系
网站地图
推荐与人

栏目结构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更多图片
 
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 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室 - 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的思考
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的思考
添加时间:2007/10/10 21:07:39 所在栏目:『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室』 阅读:4865 作者:黄定超 来源:
  一、环境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
  近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的地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财富;二是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三是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过度消耗,污染物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变化。人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加深,环境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兴衰的关键。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把环境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要求转变传统社会发展模式,人类与自然和谐,环境与发展相互促进,同时兼顾当代与后代的利益。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环境教育内容必须注重对人与环境的整体性、持续性、共同性的关注,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技术的学习,通过学习转变传统价值观,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应该注意的是,环境教育内容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
  《21世纪议程》第36章强调,⑴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支柱,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可以培养人们具有评估和处理他们所关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
  1996年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第四次会议指出,⑵过去的环境教育体制主要是传授现有的知识、技术和价值观,这种体制已不能满足今天社会的需要。当今的环境教育体制应从如何使人们为生活做好准备的角度来重新定向和设计。这些重新设计不仅是对以往教育体制的调整,而是按照新的要求来进行重新组织和改革。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正是这种改革的一项要求,它对所有各级的环境教育课程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总结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环境教育的特点,⑶指出:
  (1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教育应该人人参与。教育应是从学校到社会全方位的参与过程,环境教育者不仅限于学校的老师,还应该包括父母、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组织。大学、中小学和社会要团结协作。老年、青年、少年都应接受环境教育,以求共同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2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教育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受教育者不能仅限于学校,而是一个从地方、国家、地区甚至全球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育的内容也应是科学、技术、经济、法学、伦理学和文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
  (3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教育强调学科的联系。环境教育并不是遵循一个单一的原则,而是强调多个领域的联系。各个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4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教育更加重视实践。环境教育要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公众应当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公众最基本的行为方式、消费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都是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础。
  (5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人们应该在各种场所、社区中心,通过各种传媒不断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非正规教育。公众所接受的关于可持续生存的知识将有助于他们创造和维持世界的可持续变革。这种环境教育将有助于人们去理解并具备能力去参与他们生活中将面临的社会和经济的变革。
  科学家预言:生态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危机,如何拯救地球、拯救人类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并忧虑的首要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进行环境教育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它不仅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科学素质和人文修养,也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保证当代经济建设,又为后代人留下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条件,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开展环境教育是摆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二、环境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环境素养是个体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德智体美,而这几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内容要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有所变化的。今天,适应环境、自觉地利用、改善环境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最根本的素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环境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环境意识、环境行为、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是塑造高素质公民极为重要的内容。环境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人口教育、国情教育等和环境与发展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课堂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联系与合作,开展符合学生实际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得以发挥,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环境教育,可以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教育方法是探究式学习,是以活动教学的方式展开,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并得以充分的体现,而素质教育提倡的正是愉悦、探究式学习。在环境教育中,课堂已不再是单纯的灌输环境知识和机械强化训练的场所,而是灵活安排和适当组合的生动活泼的开放性场所。教育己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而是积极开拓获取知识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在环境教育的活动过程中,全体学生摆脱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而让全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能。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工作,环境教育也需要以学科教学为主要阵地。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环境教育是其中的一项薄弱环节,还没有受到思想政治教师的真正重视。有些教师还存有模糊的认识,如:与本专业无关,提高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行了,认为环境教育是地理、生物、语文、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事,思想政治与其无大关系等。众所周知,思想政治学科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门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基础上的德育课程。其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已经成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也比以前增多了、鲜明了。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因素,就成为思想政治教学关注的“新看点”。有教师觉得环境教育固然重要,但在教学中很难渗透;或是认为环境教育不是不重要,只是没时间等等。那么,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思考研究。
  
  三、环境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根据国际环境教育的目标和我国“十一五”环境教育的要求,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高中阶段的环境教育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增进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初步学习有关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作为新一代的公民,学生是未来世界命运的主宰,环境保护意识是他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高中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关注地球,关注人类的生存发展状况,关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11月,我在本校高一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选取四个教学班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0份,其中187份有效问卷(问卷的样卷见附录)。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能关注环境问题,而且在课外时间看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和影片。但是他们缺乏对环境科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了解,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较差,环境道德观模糊。
  其次,学生认为环保应是地理、社会等辅导课应关注的问题,和政治、数学、外语等学科关系不大。从中可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渗透存在明显的不足。
  调查表明,一方面是当代高中学生迫切需要环保教育,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与环境教育相互游离,渗透力度薄弱。所以,在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十分必要。
  
  四、行政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为实施环境教育提供了保障
  从70年代起到现在,我国的环境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的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府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同时,我国也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专题系列片《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对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知识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教育部作为国家教育的主管部门,也非常重视环境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早在1978年,中共中央批转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中,就要求“普通中小学要开设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内容。”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教育部就参与了对环境教育的规划。在议程中将环境教育列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懂得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国策”。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依据该课程计划编订和编写的高中各学科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于2000年在全国范围实施。该课程计划对环境教育做出了规定:环境教育渗透在思想政治、劳动技术、生物、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中,也可以利用选修课和活动类课程的课时开设专题讲座。如果专门开设一门环境教育课,很难包括全部内容,而且在设计上特别困难。事实上,环境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提高孩子们的环境意识,知识并不是第一追求,重要的是通过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生态道德观念,对环境的一种责任感,对环境的一种认识,进而产生自觉的行为。
以上四个问题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那么,高中环境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原则以及思想政治环境教育目标又是如何呢?


上一条:价值观教育合理性探究
下一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统计与分析

相关内容连接:

·阅读娱乐化导致中学生思维简单化
·港深青少年偶像崇拜调查 港女好色深少重才
·学生调查高中生性问题 数据与传统观点相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统计与分析
·价值观教育合理性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该怎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