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网络信息搜索 | 在线留言入口 |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
与我联系
网站地图
推荐与人

栏目结构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更多图片
 
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 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室 - 价值观教育合理性探究
价值观教育合理性探究
添加时间:2007/9/20 23:21:47 所在栏目:『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室』 阅读:4080 作者:北京社科规划网 来源: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兰久富 


  在价值多样化时期,各种价值观相互冲突,价值观教育面临重大的挑战和危机。其中,最大挑战来自于对价值观教育合理性的质疑,最深的危机出现在价值观教育合理性方面。我们只有在理论上全面深入地说明价值观教育的合理性,才能在实践中满怀信心地进行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合理性问题包含三个层面:一是该不该教育价值观,二是应该由谁教育价值观,三是应该教育什么价值观。下面对这三个层面的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并对价值观教育合理性做一些说明。

  一、该不该教育价值观
   在没有价值冲突的社会里,价值观教育的合理性不言自明,不会提出“该不该教育价值观”的问题。可是在价值多样化的社会里,价值观之间相互竞争和冲突,评价价值观的标准不能统一,该不该教育价值观以及应该教育什么价值观引起人们的争论,价值观教育遇到合理性方面的危机。
关于价值观教育合理性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应该灌输价值观。价值观教育总是要传播某种价值观,教育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传授给被教育者,这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灌输”价值观。以价值澄清学派为代表的一种教育理论反对价值观的“灌输”,认为价值观教育只能提供思考价值的方法,而不应提供具体的价值观。价值澄清学派对西方价值观教育理论的影响较大,一些价值观教育理论家把避免灌输作为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来看待。例如霍尔和戴维斯说:“我们必须记住我们的教育任务的要求: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教会年轻人掌握任何具体的道德价值或原则。相反,我们的目标是,向年轻人教授究竟什么是道德价值或道德判断,以使他们能够在需要进行道德思考时识别它们,并意识到道德价值在他们自己作出决定中的地位。” 反对价值灌输的理论对传统价值观教育造成很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传统价值观教育理论的基础。

  反对价值灌输的理论提出了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教育者向被教育者传授价值观是合理的吗?任何价值观教育理论都已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着价值观教育理论的整体构架和路向。如果否认教育者传授价值观的合理性,那么传统的价值观教育策略就要全部废止,代之以诸如价值澄清之类的教育方法。只有肯定教育者传授价值观的合理性,才会肯定传统的以引导价值观为目标的价值观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如何使正确的价值观深入人心的教育方法。

  教育价值观为什么是合理的,通常的理由是这样:在众多价值观中,有些价值观是正确的,有些价值观是错误的,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给人指引正确的方向,而错误的价值观会把人引入错误的道路,为了避免人们受错误价值观的误导,应该向他们传授正确的价值观。从事价值观教育的人都会肯定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合理和不合理的区别,确信接受正确价值观对人是有利的,接受错误价值观对人是有害的,同时看到正确价值观不会自动形成,错误价值观也不会自动消失,因此肯定教育价值观的合理性,满怀信心地教育价值观。只要承认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别,就会肯定价值观教育的合理性,自古以来人们就是基于这样的理由进行着价值观教育。

  肯定价值观教育合理性的理论依据是价值绝对主义。价值绝对主义肯定价值具有确定性和普遍性,认为正确价值观和错误价值观的界限泾渭分明,因此肯定传授正确价值观的合理性。与此相反,价值相对主义认为,价值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没有绝对正确的价值观,也没有绝对错误的价值观,每个人只能根据各自面对的具体情况理解和选择价值,所以价值观教育不是必要的,而且也不是合理的。价值相对主义一直是价值观教育理论面对的最大挑战。价值相对主义对价值观教育起到消解作用,会瓦解价值观教育理论的基础,会动摇价值观教育者的信心。正如柯尔伯格所说:“相信价值是相对的教师,是不能真诚地向学生传授价值的。” 

  价值相对主义利用了价值观正确和错误问题的复杂性,以价值的多样性和相对性否定价值的绝对性,进而否定价值观教育的合理性。价值的确具有相对性,不同社会和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价值的看法会有一些差异,尤其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的相对性表现得更明显一些。但是,价值的相对性只是价值的一个方面,价值还具有绝对性的方面。在一个社会中总有一些价值观是共同的价值观,在文化传统中总有一些价值观是稳定的价值观,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和稳定的价值观表现了价值的绝对性。价值相对主义在理论上具有片面性,只强调了价值的相对性方面,而忽略了价值的绝对性方面。价值相对主义质疑价值观教育的合理性有一定的意义,但仅从价值相对性方面全面否定价值观教育合理性则是片面的,理由并不充分。

  我们应该从价值的绝对性方面肯定价值观教育的合理性,对“是否应该教育价值观”作出肯定的回答。在价值观教育中应该教育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社会共同价值观,以及符合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理想价值观。同时也要承认价值的相对性,正视价值相对主义的挑战,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重新审视价值观教育的合理性,通过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适应现实生活对价值观教育的要求。

  二、应该由谁教育价值观
   “应该由谁教育价值观”,这也是一个涉及价值观教育合理性的问题。谁应该去教育别人的价值观,谁应该接受别人的价值观教育,这并非总是明确的,有时也会出现争论。应该由谁教育价值观,也就是谁有资格教育价值观的问题。教育价值观的资格直接关系价值观教育的合理性,只有具备了教育价值观的资格,价值观教育才有说服力,才会取得成功。

   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教育价值观的资格问题通常是隐含的,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例如在家庭中父母教育子女的价值观,在学校中老师教育学生的价值观,在社会中长辈教育晚辈的价值观,一般都不会提出有没有教育资格的问题。在价值观教育资格没有疑问的情况下,价值观教育比较容易取得成功。当有人拒绝接受价值观教育并质问教育者的教育资格时,教育者将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对于从事价值观教育的人来说,一个最有挑战性的问题是:你的价值观一定是正确的吗?你有资格教育别人的价值观吗?价值观教育者不能为其教育资格作有效的辩护,其所进行的价值观教育便没有合理性。

  “应该由谁教育价值观”,这个问题同样面临着价值相对主义的挑战。价值相对主义认为价值观的正确和错误是相对的,不存在适合于所有人的绝对正确的价值观,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价值观。价值相对主义往往也表现为价值自由主义,主张人们应该自由地发现价值,反对在别人价值观的影响下选择价值。例如萨特认为“个人自由就是价值的唯一基础” ,任何人都无法替他人选择价值。价值澄清学派正是基于价值相对主义和价值自由主义否认了教师传授价值观的资格,进而否认了教育价值观的合理性。

  价值观教育资格的背后仍然是正确价值观与错误价值观的争辩。只有当人掌握了正确价值观时才会有教育价值观的资格,用正确价值观去影响别人的价值观才具有合理性。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人们对正确价值观和错误价值观的看法并非总是一致,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对价值观的正确和错误的评价是有分歧的。即使一个人的价值观事实上不合理,但他自己也不会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是错误的,会尽力维护自己的价值观。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各自认为自己掌握着正确的价值观,想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改变别人的价值观,而其他人也不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是错误的,也要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正确价值观和错误价值观的界限不能确定,则价值观教育的资格问题就不能解决,应该教育谁的价值观就会存在争议。

  在实际的价值观教育中,通常借助于“多数认同原则”解决教育价值观的资格问题。根据多数认同原则,大多数人所持有的价值观被认为是最合理的价值观,而其他价值观则被认为是合理性不明晰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在社会价值统一而且稳定的时候,“多数认同原则”比较有效,各种社会力量都支持主流价值观,人们对价值观的正确和错误的看法比较一致,掌握了社会共同价值观的人就有资格去教育尚未掌握这些价值观的人。可是在社会价值多样化时期,各种价值观之间相互竞争、彼此冲突,“多数认同原则”就会实效,谁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观,谁的价值观是错误的价值观,谁有资格教育价值观等等,都成了争论不休的问题。“多数认同原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价值观教育的资格问题,其本身的合理性也是悬而未决的,不具有绝对的可靠性。多数人所掌握的价值观未必就是正确的价值观,少数人所倡导的价值观也许是更合理的价值观。在社会出现重大转型时期,恰恰是多数人的价值观因其惰性而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而少数人能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社会价值的变迁,提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的价值观。

  关于价值观教育资格问题,在理论上的争论远远多于在实践上的争论。在实践上价值观教育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着,即使主张价值相对主义和价值自由主义的人也试图改变他人的价值观。关于价值观教育资格以及价值观正确与错误的争论,必须回到现实社会生活中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任何价值观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离开现实生活抽象地评论价值观并不合理,社会生活才是检验价值观的最高标准。价值观只要适合社会生活的要求,能够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可以推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就可以说是正确的、合理的价值观,与此背道而驰的价值观则是错误的、不合理的价值观。谁的价值观适合现实生活状况、体现社会发展方向、符合个人发展要求,谁就有资格成为价值观教育者。

  三、应该教育什么价值观
   在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价值观,有些价值观是积极的,有些价值观是消极的,并非任何价值观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内容。以积极、进步、正确的价值观为教育内容才是合理的,而以消极、错误的价值观为教育内容则是不合理的。关于“应该教育什么价值观”的讨论往往会引起价值观教育合理性的争论,不合理的教育内容会削弱价值观教育的说服力,甚至会引起人们对价值观教育本身的质疑和否定。

  从根本上说,应该教育什么价值观就是应该培育什么人的问题,培育人的目标确定之后教育什么价值观也就有了答案。在不同社会里培育人的目标是不同的,因而导致了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差异。在价值观教育中选择某种价值观作为教育内容,其合理性通过更高层次的培育人的目标得到说明。在我们的价值观教育中通常包含着两个层次的育人目标,基本目标是培育合格的社会公民,高远目标是培养具有理想人格的杰出英才。价值观教育内容也相应地区分为较低层次的基本价值观和较高层次的高远价值观。

   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公民就要教育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在人们的共同社会生活中会形成一些被多数人所接受和践行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属于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如公德观念、法制观念、民族精神等等。共同价值观是人们相互沟通、彼此理解的桥梁,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和发展的凝聚力之所在。社会没有共同价值观就无法建立良好的秩序,不能长期和谐、稳定地存在和发展。社会教育承担着使一个人成为社会人的职责,价值观教育则是通过传授共同价值观使个体认同社会的价值,从而融入社会之中。不论在哪个社会和哪个时代都非常重视共同价值观的教育,共同价值观教育的合理性得到多数人的认可。

  价值观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培育具有理想人格的杰出人才,要培育理想人格就要教育高远的价值观。高远价值观是相对社会基本价值观而言的,基本价值观是社会大众普遍具备或应该具备的价值观,而高远价值观则是社会提倡的多数人所不具备的价值观。高远的价值观与基本的价值观并不矛盾,基本价值观是高远价值观的基础,高远价值观是对基本价值观的提升。例如儒家提倡的“仁”就属于高远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为人民服务”也属于高远的价值观。对高远价值观的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高远价值观的教育可以提升价值观的层次,给人们指出更高的价值目标。高远价值观教育的合理性通常不会遇到太多的争议,只要不排斥其他基本价值观就可以得到人们的支持。

  在价值观教育中首先应该教育的是基本价值观,在基本价值观教育取得成效之后再教育高远价值观。“我们首先是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并不力图使人人都作圣人。” 社会基本价值观也是合理的价值观,只不过没有高远价值观那么完美,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基本价值观贴近社会生活,具有稳定的社会基础,容易被人所理解和接受,教育比较容易获得成功。在基本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之前,教育高远的价值观是不现实的,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基本价值观教育取得成效之后,也不能止步不前,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宣传高远的价值观,引导人们追求更理想的价值。

   在“应该教育什么价值观”的问题上也无法摆脱价值相对主义的困扰,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价值观教育的合理性问题。要保持价值观教育的合理性,必须使价值观教育贴近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寻找价值观教育的合理性依据。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只要价值观教育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符合人们的现实需要,其合理性就得到了保证。
 
(“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多元化与文化冲突研究”阶段成果) 



上一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该怎样教
下一条: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的思考

相关内容连接:

·阅读娱乐化导致中学生思维简单化
·港深青少年偶像崇拜调查 港女好色深少重才
·学生调查高中生性问题 数据与传统观点相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统计与分析
·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该怎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