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网络信息搜索 | 在线留言入口 |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
与我联系
网站地图
推荐与人

栏目结构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更多图片
 
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价值研究室 - 马克思主义三种文本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三种文本之间的关系
添加时间:2007/4/1 17:43:00 所在栏目:『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价值研究室』 阅读:3644 作者: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来源:

  马克思主义有三种基本文本形态:理论形态文本、实践形态文本和研究形态文本。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其根本思想存在于这些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基本理论。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通过运用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而系统地凝聚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现实过程。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坚持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另一方面又结合各个民族及其文化特征而对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加以丰富和发展。所以,实践形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研究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学者对前两种文本的分析、解读、理解和传播,也可以成为学术性马克思主义。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包含着实践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实实践过程两个方面。

  跟理论形态不同的是,实践形态马克思主义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性,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同,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是一与多的关系。可以将所有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总称为文化学马克思主义(狭义)。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对理论形态的民族解读和时代解读。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文化学马克思主义(狭义),因为它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原则变成现实的文化实践和文化过程,并通过实践而渗透为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时代文化之中,成为显性的种种马克思主义文化现象,包含于现实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文化、群众文化和实践文化等等之中。这样的文化学马克思主义不像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那样具有惟一性,而是根据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时代特征而表现出个体性和特殊性。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早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就已经系统化、理论化,变成了科学理论的符号文本;而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则在科学解读这些符号文本基础上变成了多样化的、动态性的实践文本和文化文本。在当今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存在的形式都是文化学的马克思主义(狭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以及在中国民族文化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都无疑是实践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形式,是文化学马克思主义在自己时代的表现样式。

  笔者以为,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各种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都应当做这样的文化学马克思主义诠释。今天,我们会无疑地发现,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正在以文化学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具体形式传承着、继承着、发展着。所以,应该将《毛泽东文选》、《邓小平文选》等看成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文化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这有以下几个意蕴:第一,除了政治学的解读之外,对《毛泽东文选》、《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等还应该做文化学的解读。第二,《毛泽东文选》、《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等是解读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这段历史时期重要的历史文献。这是任何历史学家、文化学家、社会史专家无法回避的文化文本。第三,当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必须对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本和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本加以区分。而一旦涉及实践文本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很显然,《毛泽东文选》、《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等也必成重要文本之一。

  研究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可以叫做学术性马克思主义。它跟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多和一的关系。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而固定为文本之后,研究者由于不同的立场、视角和背景也会做出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各种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等等都是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多样化诠释。与此同时,学术性马克思主义还会对文化学马克思主义文本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在理解和诠释上也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当然,无论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和文化学马克思主义还是学术性马克思主义最终都要落脚到现实的实践中去。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实践成功与失败不单单是取决于原生态马克思主义,更要取决于文化学马克思主义和学术性马克思主义对原生态文本的正确解读和运用。

  于是,三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和现实的实践过程就构成了这样几层关系(见图1):

  第一,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指导实践过程。在早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尤其显著的是直接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实践。不过,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已经不是这样的过程了,而主要是原生态跟现实相结合,通过文化学马克思主义的中介来指导实践。

  第二,文化学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需要对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解释和灵活运用,产生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文化学马克思主义者。文化学马克思主义跟现实实践是互动的关系。文化学马克思主义直接产生于对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诠释和对现实实践的解释,也直接指导实践。

  第三,学术性马克思主义对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做出解释、理解和研究。在历时态上,它要把马克思主义放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史中加以考察,在共时态上,它要吸纳各种新的优秀思想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新的诠释。

  第四,学术性马克思主义跟现实的实践过程互动。一方面研究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要对实践经验总结概括并加以理论提升,另一方面学术性马克思主义对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诠释以及对实践的理论升华也会影响实践过程。

摘自何云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第三条进路:文化学马克思主义及其方法论形态刍议,载《学术界》2007年第2期,第144-151页。



上一条:文化学马克思主义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第三条进路
下一条:文化学马克思主义的狭义界定

相关内容连接:

·第四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
·副所长高惠珠受邀参加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
·第三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纪实
·第二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学术综述
·第三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征文启事
·第二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胜利召开
·第一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纪要
·第二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征文通知
·所长何云峰教授提出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理论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个人道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