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本,一个让我们纠结千年的邻居
时间:2014/2/10 16:54:44,点击:0

作者:鲁先圣 邱磊

日本,一个让我们纠结千年的邻居

我们在日本面前没有秘密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我们的GDP超越了日本,国内有很多的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就想当然地认为我们不论在哪些方面都已经超过日本了。特别是日本经历了大地震和大海啸的重创,经历了核泄漏的沉重打击,就天真地认为日本真的已经风光不再了。

这当然是一个严重的误判。确切地说,我们并不真正了解日本。与我们对日本的了解相比,我们了解的日本只是表面的,甚至只是片面的、敌意的一面;而我们在日本面前,却是透明的,人家对我们了如指掌。看看最近我们国内电视台的各个频道里放映的电视剧就能够知道,我们眼睛里的日本,依然是65年以前那个对我们烧杀抢掠的日本,那个只是知道用战争和征服说话的日本,而近60多年以来日本做了什么,我们却知之甚少。

长期以来,日本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对中国的研究和考察。日本人来华修学旅行,在研究方法上崇尚客观实证,重视文献解析和实地踏查,与此伴生的还有缜密的谍报活动,因此对中国了解得十分详尽,事无巨细而且相当深入深刻。
他们更注重培养通晓中国的人才。近50年以来,在北京的日本记者,每人都被轮流派驻香港、台湾、上海等地工作,以便全面了解中国。他们经过在中国几个地方的工作和生活,都成为十分了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地理的中国通,有些人成为很有建树的中国问题专家,回国以后就进入了国会和政府的研究机构。

1975年的春天,作为对郭沫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访日的回访,日本文化代表团访华。日本代表团团长吉川幸次郎站在大雁塔上,俯瞰繁华不再、荒芜遍地的西安,像一个精通西安地理和历史的导游一样讲述当年长安的历史和建筑,引经据典,如数家珍,令中国陪同人员折服。

吉川幸次郎是文学博士,东方学会会长,日本中国学会评议员兼专门委员,日本外务省中国问题顾问,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文学和历史研究家。他认为,中国的日本研究仅相当于中学水平,“这样,真正的日中文化交流不可能,也构不成真正意义的中日友好关系”。

钱钟书先生曾经去日本讲学,回来以后,他对于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感慨万端:“到日本来讲学,是很大胆的举动。就算一个中国学者来讲他的本国学问,他虽然不必通身是胆,也得有很大的胆。理由很明白简单,日本对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卓越研究是世界公认的。”

著名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王锦思先生在其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中,痛彻心扉地呼吁国人,要直面现实,真正深入地了解我们这个邻居。他说:日本虽小,却像一面镜子。这面镜子被许多人涂黑或不愿意观看,结果看不清日本也看不清自己。日本人对中国了解得甚多、甚深、甚细,而中国人对日本则了解得较少、较浅、较粗。这种在国民层次相互了解方面的不平衡,可能比贸易收支的不平衡更令人担忧。

在书籍出版上,旅日学者毛丹青认为,相对于日本的“中国热”,中国是“日本冷”,“我们恐怕难以做到知彼,最终甚至连知己的本领也会丢掉,这实在值得警惕”。

如果我们真正了解日本就会发现,日本内阁府发布的2010年日本名义GDP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被中国超越而排名全球第三。但是,在人均GDP方面,日本仍然是中国的10倍多。日本经济财政相与谢野馨就2010年日本名义GDP被中国赶超回应称:“日本将不会与中国竞争GDP排名,我们搞经济不是为了争排名,而是为了使日本国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日本目前还远远地走在我们的前面,我们还没有任何理由蔑视这个已经把我们研究透,并从我们的身上吸取了无穷智慧的邻居。

我们要做的,不是永远停留在回忆痛苦中,而是像他们研究我们那样研究日本,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把他们的长处变成我们的智慧和动力。

一个箭在弦上的民族我曾经有一个机会到日本去,尽管旅程短暂,但所经历的许多事情,一直沉甸甸地压在心头。这个民族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忧患和警醒意识,他们那种时刻都箭在弦上的生存态度,让人想起就不寒而栗。

下关是个港口城市,有几条航线可以直达我国的上海、青岛、大连等城市。我们入住的宾馆就在港口附近,透过宾馆的窗口,可清晰地看到港口繁忙的景象。傍晚,我们到港口散步,看到出出进进的船只依然很多,有不少是来自中国的货船。这些船运来的大多是山西和东北的优质煤。已经来日本几年的朋友大卫告诉我们,其实,他们进口我们的煤现在并不用,而是用巨大的混凝土盒子,把运来的煤装进去密封起来存放到大海里。大卫说,据日本的朋友讲,他们这些年存放起来的煤,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煤田了。

这还不是最令我们震惊的。日本煤田很少,他们买了煤存放起来慢慢用可以理解,但是,我们都知道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比我国高好几倍。而且,木材不像煤,用完了就没有了,它可以再生,伐一些,再栽上,几年过去又成材了。但日本人不这样想,他们严厉禁止砍伐森林,却大量从我国进口木材。几天以后到北海道的札幌。札幌的港口同下关一样繁忙,看到有很多船是从大连来的,装的都是我们东北的原木。而站在札幌的一个制高点上极目远眺,我们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甚至就在港口卸木材的岸边,那些比运来的原木还要粗的大树毫发无损地站立着,一车车木材从那一排排茂盛的大树边上通过,运到他们的城市里。

在酒店吃饭的时候,大卫看着我们一个个沉思不语的脸说,日本人用我们的木材不说,你们知道中国那些进口的成品木浆是怎么来的吗?他指着我们每个人手里拿的一次性方便筷说,他们用我们的原木做成方便筷、牙签,用完了再回收,做成木浆出口给我们,一进一出,净挣我们一倍的钱。

我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日本人心机狡诈如此!

最后一站是东京。我们要去访一位汉学家,引见的是一位日本朋友小林。小林说,东京的车多,坐地铁最快最方便。上车之前,我还真担心地铁会拥挤。我们上的是始发车,车上的座位都空着。我还想着先上车给老年人占个座,但奇怪的是那些日本人上了车以后没有找座的,都在那里站着。直到车开动了,他们才看看身边的座位,确认座位空着没人坐才坐下。一路经过十几个站,我看到他们都是这样,上车不找座;坐着的,一看有老年人或残疾人上来,立刻起身让座。小林告诉我,这在日本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要离开东京了,我到邮局往家里发一个邮件。一进门就有一位小姐给鞠了一个90度躬。到了柜台前,恰好我的前面有一个人,我想就排在那人后面吧,不料门口的小姐立刻几步跑到我的面前,一个深鞠躬说:对不起,耽误您的时间了,请您到那个柜台。小姐领我到另一个柜台,但我发现这个柜台的职能没有我要办的业务。我正在犹豫,里面的小姐已经站起来,问清了我的业务,马上办了起来。这时候,门口的小姐一直没有离开我的身边,一再说,真对不起,耽误您的时间了。也就是两三分钟,业务就办完了,里面的小姐也站起来说:很对不起,耽误您的时间了。直到离开邮局,我一直在琢磨,我一点也没有被怠慢,一点也没有耽误时间呀。

  在日本时间不长,但这个民族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自觉、自醒精神,那使命般的忧患意识,每每想起,都令我不寒而栗。我相信,这个在经济上创造了世界奇迹的民族,迟早会在所有的领域也创造出世界奇迹。他们不会永远安于太平洋中那样的一小片岛屿,他们不会甘心于永远做一个总是为历史道歉的角色。总有一天,他们必定会卷土重来!

我们的文化精髓成为日本智慧

当一个中国旅游团到日本的时候,日本人最喜欢谈论中国文化。他们引经据典,说古论今,仿佛是在得意地炫耀自己祖宗的辉煌成就。在日本这次大地震之前,就有一个旅游团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日本的接地导游看到名单上有一个人姓卫,她立即兴致勃勃地谈起汉代的卫青和卫皇后来。结果,看到我们这位姓卫的团员一脸的茫然,她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她很失望地说:自己有这样骄傲的祖宗,怎么能够轻易地忘记呢?

国学大师辜鸿铭赴日讲学的时候,看到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发扬光大,十分震惊,他说:“实际上日本人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应该说,今日的日本人是唐代的中国人,那时中国的精神今天在日本继承着,而在中国都已经大部分失传了。真正得到中国文化的精华,只有今天的日本。”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网络吐槽是社会对抗与分裂的反映​
下一篇: 中国恶邻俄罗斯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