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是千古之谜。爱情到底是什么?为了爱情,人有时宁愿抛弃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在蒙胧爱情的驱使下,人有时宁愿去爱一个不该爱的人。许多人在爱神的驱使下,天真地、盲目地、非理性地寻找心目中的偶像,追求理想中的爱情,实际结果却大都令人失望。许多人欢欢喜喜恋爱,却凄凄惨惨告别;最初爱得死去活来,后来又恨得咬牙切齿;迷迷糊糊地结婚,却明明白白地离婚。这时,他们又感叹:性爱就是两性相互欺骗的游戏,爱情就是陷阱和阴谋,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等等。完整、准确而彻底了解爱情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爱情、婚姻与家庭的理论,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情感的本质
对事物最一般、最普遍意义上的抽象认识就是哲学,站在哲学的高度对情感进行高度的抽象可以得出情感最一般、最普遍的哲学本质。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不难发现,“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价值判断问题,“符合人的需要”就是事物的价值特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态度”和“体验”均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的认识方式或反映方式,这样,心理学的情感定义又可表述为:“情感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情感所对应的客观存在应该是事物的价值特性。由此可得
情感的本质:情感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理解情感的本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类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还可以是整个社会,它们分别形成个人情感、集体情感和社会情感。
2、事物的价值关系并不是指事物的价值量(或使用价值量),情感的强度也并不与事物的价值量成正比,而是与事物的价值量有着特定的函数关系(以后再阐述)。
3、事物的价值大小不仅与客观事物的品质特性有关,而且还与主体及环境的品质特性有关,因此人的情感强度不仅与客观事物的品质特性有关,而且还与主体及环境的品质特性有关。
二、情感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情感与价值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而后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此价值与情感的关系问题也是价值理论和情感理论的基本问题。价值与情感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情感以价值为基础。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尽管这种反映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偏差,甚至还会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完全的颠倒,但从总体上讲,情感的变化总是以价值为基础,主要表现在:情感的基本状态取决于价值的基本状态,情感的总体规模取决于价值的总体规模,情感的变化范围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范围,情感的作用方式取决于价值的作用方式,情感的强度与方向取决于价值的大小与正负,价值一旦变化,情感迟早要发生变化。
2、情感对价值具有反作用。情感对于价值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可以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压抑、诱发、转移、强化或诱导人对某种价值的需要,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向。人有时可以有意识地压抑自己对于某种价值的情欲,时间一长了,人对这种价值的客观需要发生了改变,这种情欲就基本上消失了;人通常愿意主动帮助那些主观感觉良好的人,回避那些主观感觉不好的人;人有时在某个地方工作得不开心,就主动辞职,并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二是,人在情感的驱动下,可以对事物施加反作用力,并使之发生价值增值。这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当然,这种反作用不能任意地和无限地施加,它在整体上受制于或服从于价值对情感的决定作用。
3、情感具有相对独立性。人的情感产生并运行于大脑,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大脑内部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它所反映的价值,这种偏离现象就是情感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时间上的异步性,二是量度上的差异性,三是方式上的局限性,四是机制上的异化性。情感的相对独立性限制了人对于复杂价值关系的应变能力,限制了人对于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但这将有利于排除各种外部或内部因素对情感运行过程的干扰,有利于保持价值消费活动和价值创造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爱情的本质与客观目的
爱情是一种特殊情感,爱情的本质是人脑对于男女之间互补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
传统的观点认为:两性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实施性行为,而性行为的客观目的又在于繁衍后代。事实上,两性情感是人对两性互补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建立、维持和发展两性之间的生殖合作、生产合作和消费合作,由性行为引发的生殖合作只是性情感的客观目的之一,而不是全部目的。而且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两性之间的相互合作越来越复杂,由此产生的性情感具有越来越大的模糊性、多变性和能动性,越来越远离原始的生殖意义。
由此可见,男女之间互补价值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生殖互补。生物界由无性繁殖发展成为有性繁殖,实现了生殖活动上的自然分工,这是生物界一次重大飞跃,大大加快了生物的进化速度。对于无性繁殖的生物来说,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只能通过自身的生与死来被动地、痛苦地接受自然的选择,没有任何主动性。对于有性繁殖的生物来说,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可以通过配偶之间的优化选择来主动地筛选,从而大大提高了遗传信息的积累速度。人类在生殖活动上的自然分工是由男人完成授精生理行为,由女人完成受精、怀孕、哺乳等生理行为,这种自然分工构成了两性之间的共同利益:维持和发展人类的生命。这种共同利益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中,就形成了两性之间相互吸引的情感,这就是性欲。性欲是人在纯生理意义上对于异性的向望,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性情感形式,其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人致力于人口的生产,以确保人类物种的繁衍。其它形式的性情感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离开了性欲,任何性情感都是不稳定、不长久的。
2、生产能力互补。男女在生殖活动的分工与合作影响和制约着他们在生产活动的分工与合作,进而决定着他们在劳动能力和劳动特性上的差异与互补。由于女人在生殖活动上承担着大部分的劳动义务,男人必然更多地承担着其它方面的劳动义务,因此女人在其它方面的劳动能力通常要低于男人。由于身体受生育活动的制约,女人不能过多地参与高强度、高速度的体力劳动,其体力劳动能力通常要低于男人;由于身体受养育活动的制约,女人不能过多地参与户外活动,从而缩小了她们的见识面,限制了她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了解,阻碍了她们对于事物的综合反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其脑力劳动能力通常也要低于男人。但是,女人在人口的生育、养育和培育过程中,逐渐培养了高度的细致心、耐心、爱心、高度的责任心和牺牲精神。男女在劳动能力和劳动特性上的差异与互补具体体现在:
1)从劳动的体力强度来看,男人善长于高强度劳动,女人则善长于低强度劳动。
2)从劳动行为的活动性来看,男人善长于动态性劳动,女人善长于静态性劳动。
3)从劳动行为的复杂性来看,男人善长于复杂多变性劳动,女人善长于简单重复性劳动。
4)从劳动行为的发生特征来看,男人善长于突发性、随机性劳动,女人善长于渐变性、常规性劳动。
5)从劳动场所来看,男人善长于室外劳动,女人善长于室内劳动。
6)从劳动行为的运动幅度来看,男人善长于粗犷性劳动,女人善长于细致性劳动。
7)从劳动时间的长短来看,男人善长于短时间劳动,女人善长于长时间劳动。
8)从劳动行为的技巧性来看,男人善长于高技巧性劳动,女人善长于低技巧性劳动。
9)从劳动行为的合作性来看,男人善长于高合作性劳动,女人善长于低合作性劳动。
10)从劳动成果的创造性来看,男人善长于高创造性劳动,女人善长于高传统性或继承性劳动。
11)从脑力劳动的思维特性来看,男人善长于逻辑推理性脑力劳动,女人善长于形象思维性脑力劳动。
男人与女人在生产活动的分工与合作,加大了劳动的总力量,扩展了劳动的总功能,提高了生产资料、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节省了劳动时间,扩展了劳动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劳动行为的价值率。因此,建立、维持和发展男女之间在生产合作方面的互补利益是男女之间性情感又一重要的客观目的。
3、消费能力互补。男女在生殖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分工与合作决定着他们在消费活动的分工与合作。由于女人在生殖活动上承担着大部分的劳动义务,就必须消费大量以生育、养育和培育为价值功能的生活资料,因此女人对于以生育、养育和培育为价值功能的生活资料的消费能力要高于男人,而男人对于其它生活资料的消费能力要高于女人。男女在消费能力和消费特性上的差异与互补主要体现在:
1)根据消费速度来区分,男人重“暴饮暴食”消费,女人重“细水长流”消费。
2)根据消费行为的活动性来区分,男人重动态性消费,女人重静态性消费。
3)根据消费场所来区分,男人重家庭外消费,女人重家庭内消费。
4)根据消费资料的时间特性来区分,男人重新潮性、创造性产品消费,女人重传统性产品(家具、居室、服饰除外)消费。
5)根据消费的动机性来区分,男人重客观目的性消费,女人重主观感受性消费。
6)根据消费资料的价值内容来区分,男人重价值内容性消费,女人重价值形式性消费。
7)根据消费的计划性来区分,男人重计划性消费,女人重随机性消费。
8)根据消费的价值效用来区分,男人重发展性消费,女人重生存性消费。
9)根据消费资料的类型来区分,男人重精神性消费,女人重物质性消费(表达感情和体验情感的消费除外)。
10)根据消费资料的价值层次来区分,男人重高层次消费,女人重低层次消费。
11)根据消费的合作伙伴来区分,男人重与朋友合作消费,女人重与亲人合作消费。
12)根据消费主体的类型来区分,男人重集体性消费,女人重个体性消费。
13)根据消费活动的自主性来区分,男人重独立自主性消费,女人重被动诱导性消费。
14)根据消费资料的价值来源来区分,男人重借贷性消费,女人重贮蓄性消费。
15)根据消费方式的差异性来区分,男人重求异消费,女人重求同消费。
男女在消费活动上的分工与合作,可以确保消费活动的有效性、广泛性、深刻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正确处理生存与发展、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等矛盾,提高生活资料的利用率,提高消费活动的价值率。因此,建立、维持和发展男女之间在消费合作方面的互补利益是男女之间性情感第三个客观目的。
四、恋爱的基本目的
男女之间从恋爱、到结婚、再生子的发展过程,在主观上讲是男女之间性情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但在客观上讲却是男女之间建立、维持和发展互补性价值关系的运动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会因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而存在巨大的差异,但必然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表现出某些共同的特征。
男女的结合通常可以实现双方在生产、消费和生殖活动上的优势互补,使这个结合体(即家庭)的本质力量大于男女单个本质力量之和,这个差值(或盈余值)就是男女结合并组成家庭的客观价值。男女恋爱的基本目的在于使这个差值达到最大值,为此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1、尽量使双方各自具有最大的个体劳动能力。由于人的外部形象、社会地位、文化素质、劳动技能、道德水平、财产状态和家庭背景等可以模糊地、概率地反映其劳动能力或扩展劳动能力(即借助于前人、亲人或他人所体现出的劳动能力),因此人总是追求那些漂亮的、聪明的、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有较多财富的、有较高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有较好家庭背景的异性。
2、尽量使双方的个体劳动能力具有最大的互补性。男女在个体劳动能力的互补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双方所适应的生产条件或生产环境的互补性,譬如男性适宜于进行户外作业,女性适宜于进行室内作业;二是,双方所适宜的劳动环境、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的互补性,譬如男性适宜于作用于高技巧性、创造性、复杂性的劳动对象,女性适宜于作用于低技巧性、传统性、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对象;三是,双方所具有的在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上的动力特点的互补性,譬如男性适宜于进行高强度、高速度、短时间的体力劳动,女性适宜于进行低强度、低速度、长时间的体力劳动。
3、尽量使双方具有最大的利益相关性。较高的个体劳动能力和较高的互补性并不能确保两性关系的统一体达到最大的本质力量,如果双方没有更多共同的志趣、相近的生活空间、相关的工作联系、密切的社会关系,就维以建立较密切的利益联系,就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各自的优势条件进行有效的合作。
五、恋爱的主要程序
男女之间从最初的吸引到最后的信任通常需要经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是一个逐渐试探对方态度、逐渐加强亲密关系的过程。
一般来说,一对恋人从最初相见到最后上床睡觉,大致需要经历十个阶段:眼对身、眼对眼、话对话、手对手、手对腰、嘴对嘴、手对身、嘴对乳房、手对生殖器、生殖器对生殖器等。
性接触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先后顺序等会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有些阶段可以同时进行,有些阶段可以一带而过。通常情况下,任何一方如果要想跳跃某个阶段或加速某一进程,将需要较大的勇气和机敏,同时会冒较大失败和陷入尴尬境地的危险。如果性接触的进程太快会给人以轻佻、浅薄的感觉,如果进程太慢会给人以拘谨、呆滞的感觉。
男女的性接触之所以要严密遵守循序渐进的基本程序,是因为性接触是男女利益联系的基本纽带,它深刻和深远地影响着人的其它利益联系,容不得半点失误和马虎,否则会悔恨终身。在没有充分深入了解对方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性关系或婚姻关系,往往是脆弱和不稳定的,不容易实现理想的配合。性接触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异性之间利益关系的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人只有循序渐进的发展与异性的性接触关系,才能搜寻足够的对方信息,争取足够的思考和判断时间,留有足够的回旋余地,灵活而及时地调整彼此的利益联系,使自己不至于陷入难以脱身、受骗上当或未婚先孕的困境,同时避免出现被人拒绝或嘲笑的尴尬局面。
六、恋爱的两条基本原则
恋爱是男女之间的双向选择过程,它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着明确的价值目的,并且自觉不自觉地遵守着两条基本原则:
1、自然特性互补性原则。恋爱双方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年龄、气质、仪态、皮肤、身高、身材等自然特性上追求一定的互补性或差异性,从而可以相互吸引、相互配合、取长补短。
人的劳动能力通常可以通过一系列自然的生理特征来概率地、模糊地表现出来,因此劳动能力的互补性通常表现为人的某些自然的生理特征的差异性。例如,皮肤细腻的人通常适合于从事低强度、低速度和高细致性工作,皮肤粗糙的人通常适合于从事高强度、高速度和低细致性工作;身材瘦小的人适合于从事低强度、高灵活性工作,身材粗壮的人适合于从事高强度、低灵活性工作。保持男女在自然的生理特征上的适当差异有利于提高劳动能力的互补性和共同生活的和谐性,因此:年长的男子通常爱恋年少的女子,稍胖者倾向于选择苗条、纤巧者,身材高大的男子通常喜欢低于中等身材的女子,“巨人”往往把“袖珍”的女子理想化,而矮小的女子往往喜欢高身材的男子,中等身材的男子倾向于中等身材的女子,身材不高的男子往往喜欢身材高大的女子,南方黝黑色皮肤的男子和女子在北方引人注目,南方人对北方型的男子和女子“评价”也很高,性情急躁的人愿意和性情温和的异性相处,等等。不过,男女在自然的生理特征上的差异并不是越大越好,当这种差异大到一定程度时,男女之间的互补性将会下降,矛盾性将会上升。
2、社会特性对等性原则。恋爱双方总是力求在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仰、理想追求、审美情趣、社会地位、家庭背景、文化修养、道德标准、生活习俗等社会特性上保持一致或相近,以相互认同、相互信任、相互联系、亲密和谐,从而确保双方在人生道路上步伐一致。
社会特性对等性原则意味着:恋爱双方在世界观与价值观上讲究“基本接近”,在理想与信仰上讲究“志同道合”,在审美情趣上讲究“气味相投”,在社会地位上讲究“基本匹配”,在家庭背景上讲究“门当户对”,在文化修养上讲究“旗鼓相当”,在道德标准上讲究“求大同,存小异”,在生活习俗上讲究“步调一致”。
社会特性对等性原则也是由劳动能力的互补性来决定的。由于任何事物的互补性都必须建立在确定的时空区域、环境条件、假设前提、共同基础之上,劳动能力的互补性也必须建立在劳动者共同的生活空间、共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共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之上,劳动者必须首先认可、适应和能动地运用这些共同的基础条件,然后才能确立各自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由于男女的结合必然导致两个社会关系网的联结,如果不遵循“门当户对”法则,双方都不容易顺利地被对方的社会关系网所接纳,就不可能在这个新联结的社会关系网内和谐相处,而且还会造成社会等级秩序和组织结构的混乱;男女双方生活在共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必须遵守共同的生活习俗、道德标准和观念体系,否则,其社会角色将得不到社会的允许与宽容,其情感与思想将受到社会的排斥,其劳动行为将得不到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其劳动成果将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从而无法生存下去,更谈不上发展。
社会特性对等性原则还是由男女的双向选择来决定的。男女都希望找一个劳动能力较强的异性作为自己的配偶,双向选择的结果实现了劳动能力的匹配与对等:劳动能力强的男性与劳动能力强的女性相匹配,劳动能力弱的男性与劳动能力弱的女性相匹配。由于人的价值观、理想追求、审美情趣、社会地位、家庭背景、文化修养、道德水平等社会特性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其劳动能力的高低,因此恋爱所追求的双方社会特性的基本对等也是劳动能力对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七、性生活的基本功能
性是生物繁衍的基础,在人的所有需要中,继饮食需要之后,最强烈的就是性需要。男女之间由于存在生殖、生产和消费活动的互补性,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共同利益,需要通过性欲求、性美感、性爱恋与性爱情等四个层次的性情感来维持和发展。性生活是男女之间最基本、最重要、最现实的合作方式,它是以性交为基本内容的行为活动,是两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浓缩了男女之间的价值互补性,其原始意义是生殖合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化,性生活被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实际内容,受制于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因素,具有越来越高级的精神功能,成为越来越高尚而复杂的精神性娱乐活动。性生活的功能逐渐由繁衍生命转化为调养身体、减缓压力、培养感情、享受人生等。
一些观点认为,性生活纯粹是为了享受,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热衷于性生活是品德堕落的表现,正派人不应该热衷于此道。事实上,性生活是人的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心理和精神功能。具体而言,健康有序的性生活具有九大功能:
1.生殖功能 这是最原始、最基础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将受到严格的控制,这个功用将逐渐退化。
2.运动锻炼功能 性生活可以称之为“爱情体操”,西方人把性交称之为“做爱”,就充分反映了人在性生活过程中的主动性、目的性和运动性。成功的做爱,象做体操一样是一种全身运动,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器官、每一个动作都是一种语言,都能传递彼此的热恋与性感,都能给双方带来奇妙的快乐。
3.身体按摩功能 性生活过程分为前期爱抚、性交、事后爱抚三个阶段。整个过程需要对双方身体的许多部位(尤其是性敏感区)进行爱抚,以刺激和调动人的情欲,这在客观上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按摩作用。人的性敏感区几乎遍布全身,因此完满的性生活将会使人接受广泛而深入的按摩作用。
4.疾病治疗功能 据研究表明,在男子的精液中含有一种可与青霉素相媲美的重要抗菌物质:精液胞浆素,它是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蛋白质,就能阻止核糖核酸的合成,从而便细菌无法生长,有助于治疗一些妇科炎症,女性在性生活过程中所分泌的体液也具有一定的杀菌、消炎和减少痛经作用,有些妇科疾病将随着性生活的健康进行而自行消退。接吻特别是深度接吻,有益于“致沫”、“和沫”,即有益于诱生津液、吞吸唾液,从而起到调整机体内分泌平衡的作用。做爱时女性身体所释放的激素能舒缓经痛,并有助于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平衡,激烈的兴奋可使心血管系统得到良好的运动而得以舒展,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此外,性生活有益于治疗许多精神性疾病,如失眠、精神不集中、抑郁症等。《素女经》明确提出,良好的性生活可使“男致不衰,女除百病”。古代人也认为,性生活有“采阴补阳”或“采阳补阴”的治疗作用。有证据显示,婚姻美满的夫妇较单身、离婚和婚姻不快的更健康、更长寿。不过,在性生活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卫生也很容易感染细菌,特别是在妇女的经期,应该停止性生活。
5.睡眠帮助功能 成功的性生活可加大睡眠深度,提高睡眠效率。这是由于做爱时人的情绪高度兴奋,神经与肌肉高度紧张,思想注意力高度集中,烦恼与杂念全部抛在脑后,做爱完毕,这种过度的紧张与兴奋就会引发过度的精神疲劳与生理疲劳,使人进入精神与生理的“不应期”,催人驶进甜美的梦乡。由于睡眠深度和睡眠效率的提高,人完全可以补偿因性生活所占去的睡眠时间。长期患有严重失眠病的人如果有着完善的性生活,其病症将会逐渐缓解,甚至完全消失。
6.精神调养功能 性生活可以减轻工作上的压力,舒缓生活上的紧张,抛弃思想上的杂念,忘记不愉快的事情。这主要是由于性生活过程中,人体激素的释放使人对于与性无关的事物处于“不应期”,不能感受工作和生活中所出现的压力,这个过程往往可以持续数小时,直到激素分泌回复到正常水平。完满的性生活可以使人很快恢复智力和体力,从而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下一天紧张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7.美容功能 性生活可引起肾上腺素等激素的产生,这些激素能够提高皮肤的光滑度与透明度,人亦显得漂亮一些;热烈和兴奋可以提高人的新陈代谢速度,释放能量以消除多余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按摩作用和全身性运动也可以消除多余脂肪,有助于保持苗条;机体内分泌平衡的有效调整使人的肤色、脸色、头发、指甲等均显得均匀、细腻、发亮、柔韧;睡眠效率的提高有益于皮肤的保养;良好的性满足可使人精神愉快、活泼开朗,充满青春的活力,从而更显可爱。
8.品德修养功能 如果拥有定期和成功的性生活,人会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吸引力,这将会有利于提高人的自信心;性生活过程中,人充分感受到对方的关心、体贴与恩爱,充分体会到自己给予的爱所产生的巨大回报,容易谅解对方在今后生活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缺点和错误,从而有利于培养人的宽容心和克制力;成功的性生活需要双方以爱心来营造友好、自由而宽松的气氛,尊重对方的人格,敏锐地注意对方的情绪变化,并根据对方欲望的变化来及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有利于培养人的爱心和仁慈性;完满的性生活需要双方的完满协作和广泛细致的情绪交流,因而有利于培养人的合作精神和交流倾向;性生活所产生的愉快心情可以延伸到生活的其它时间,从而使人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性生活不美满或没有性生活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心、同情心,往往性情孤僻、嫉妒心较强、疑心重、脾气不好。
9.婚姻巩固功能 性生活有助于夫妻加强交流、培养感情,使双方在精神上和肉体上更加亲密、更显恩爱,从而巩固和发展婚姻关系,有益于社会的稳定。性生活的高峰体验可以迅速产生并不断加强彼此的恩爱情感,加强彼此的吸引力,并对对方在可能出现的各种缺点和错误表现出较大的宽容心和克制力,从而有利于今后的性格磨合。性生活过程中夫妻双方相互倾诉喜怒哀乐,有助于消除误会或达成妥协,有助于把婚姻的矛盾与危机消除在萌牙状态。如果性生活不合拍、互不适应,出现倒错行为、性冷淡、性无能、粗俗下流等,将会对婚姻关系产生严重的消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