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911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主要以美国为中心,探讨911恐怖袭击给美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对外政策造成的巨大影响,以及由此给整个国际政治经济所带来的冲击。911事件促使美国自身对传统的安全观念和安全战略进行调整,把反恐作为国家安全和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外交上把是否反恐作为划分敌友的标准。经济上,911无疑给美国经济走势增添了新的消极因素,造成全球经济低靡停滞。相反,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911是继冷战以后国际格局新的转折点,但总的情势未发生太大的改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依旧不可逆转。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继续推进,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
关键词:美国,反恐,政治,经济,合作,分歧
一.总体和平依旧,局部动荡加剧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重大国际恐怖主义袭击。而美国也随之以攻打本.拉登基地组织名义,于2001年10月发动了阿富汗战争。2003年发动了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呼啸而至的美国导弹以和平、民主的名义撕破了伊拉克的寂静夜空。 2007年3月20日即将到来,伊拉克土地上的爆炸声依然不绝于耳,和平与安宁依然那么遥远。 美国五角大楼于2007年3月14日公布一份关于伊拉克安全与稳定的季度评估报告,首次使用"内战"一词描述伊拉克境内部分暴力活动。这份报告是这样说的:"伊拉克局势的某些因素完全可以称为内战,如教派隔阂加深、暴力活动性质转变以及大量人口流离失所。①此外,朝鲜核问题、巴以冲突的不断升级也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因素。 尽管如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总体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2001年,国际形势变化起伏。但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并未改变,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并未改变。在很多场合,中国领导人都将“9.11”之后的国际局势归纳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② 首先,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科技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动力。国家提升政治影响力的方式已从侵占别国领土的方式转向抢占经济、科技和文化上制高点。这已成为增强一国在全球和地区地缘政治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的关键要素。各种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已成为大国之间进行政治游戏的主要规则。 第二,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正在为缓和彼此之间的紧张状况而积极探索建立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国际合作机制。各国政府越重视发展本国经济,重视提高本国的国际形象,就越会对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平采取更加负责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大国之间在一些问题上的利益冲突,并对缓和一些地区冲突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讨论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国领导人就此提出了三点建议: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推进双方全面经济合作;启动湄公河流域全面开发合作,促进东盟一体化进程;启动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领域全面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宣布,中国决定实施亚洲减债计划,减免对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阿富汗和马尔代夫等债务国的债务,受到与会东盟国家的热烈欢迎。会后,中国领导人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是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里程碑。它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③ 第三,高科技的发展,使战争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大规模现代化战争对世界经济、生态环境和全球局势的稳定会产生极大的破坏,无疑会被全世界人民反对和谴责。?上万名示威者17日聚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反对布什政府的对伊拉克政策,并纪念伊拉克战争4周年。美国于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迄今已造成约3200名美军士兵和数以万计的伊拉克平民死亡。④ 相反,在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紧缺、全球金融低靡面前,合作永远是不二的选择。 第四,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国等传统大国处理全球性问题时受到比以往更多的限制。一批发展中国家在崛起,这是当今世界上一股影响深远的大趋势。这些国家的人口加在一起,至少有33亿,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人类历史上什么时候有过人口占世界一半的国家在崛起?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也可能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的一股大潮。中国的复兴就是这股大潮的一部分,这是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将会推动世界走向和平与繁荣。⑤ 二. “单极”倾向与多极化趋势的对抗 1.美国单边主义依旧 美国的单边主义严重打击了国际民主。2001年9月11日的灾难为布什政府提供了契机,使其能够采取强硬政策加强对欧亚的控制,同时向全世界展示美国的政治军事控制能力。美国的新安全宣言说:“为了维持‘9.11’事件以来的势头,使全球反恐战争处于最前沿,美国政府的所有部门将在双边和多边谈判中把打击恐怖主义当作一项标准日程。”⑥在题为《打击恐怖主义国家战略》的文件中,这么写道:我们生活的时代有大量机会使全世界的繁荣与美国和全世界热爱自由的人们所拥有的利益和价值一致。我们将把握这些机会……通过不断进行打击,确使恐怖分子无处藏身,我们将缩小他们的活动范围,削弱恐怖主义组织的能力……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我们斗争的最终目标是——我们根本的民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领导反恐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用适应二十一世纪跨国挑战的方式重新定义现在的国际关系……前面的斗争是长期的、艰苦的。在这场特殊的战争中,我们不能期望冲突轻易地结束,或者有明确的结束期限。⑦由此可见,9.11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充满机遇的事件,因为美国可以把它的国家利益当作全球利益强加给全世界,在全世界推美国式的民主、人权和美国的价值观。美国永远确保军事霸权的意图,还将利用武力重塑国际秩序的愿望表露无遗。⑧美国妄图建立自己统治下的世界秩序 。其次,美国将持续不断地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而它的确是这么做的。 美国把军事力量作为发号施令的最有效的手段。离开一只隐藏的拳头,隐藏在市场背后的那只手永远起不了作用——如果没有制造F-15战斗机的麦道公司,麦当劳也红火不了。而使硅谷技术拥有安全的世界环境的那只隐藏着的拳头,叫美国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⑨美国近几年来一方面不断扩充自己的军力,美国总统布什今年向国会提交2008财政年度预算报告时提出总额为7165亿美元的军费申请。根据美国国会的统计数字,自2001年布什政府发动“反恐战争”以来,美国直接用于对外战争的经费累计已达到5030亿美元。⑩另一方面,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采取一切手段迫使别国放弃扩充军备,以保持其自身军事优势。它一再抛出“中国威胁论”以及对伊朗核问题的强硬是最显而易见的和典型的例子。美国副总统切尼在伊朗核问题上表态说,不排除包括动武在内的任何可能性。尽管如此,他2月23日在澳大利亚访问时妄评中国军力,称中国军力的“快速扩张”“不符合中国和平崛起的目标”,仍然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有分析人士把这番话视为“最近一段时间美国高官对中国发出的最为激烈的言辞”。11 2.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基辛格认为,世界上只有两条道路通向稳定,一是霸权,二是均势。与霸权相比,均势则更为可靠。基辛格强调,“没有均势就没有稳定”。12世界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多极化的必然趋势根本原因在于各方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 多极化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明显趋势。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各世界大国或地区大国都以多极化为坐标调整自己的对外战略,全方位地与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这对美国谋求长期独霸世界的战略图谋形成了强大的牵制。 美国推行的单极战略使之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中矛盾与对立的一面上升,欧盟、日本、俄罗斯等世界主要大国一方面继续与美国保持友好合作,同时,为提升自身国际地位更注重在规划国际金融体制、安全机制等方面与美国拉开差距。 首先,俄美对抗趋于长期化。冷战时期两强对峙的环境已经不复存在。在当前世界一超多强的大格局下,俄美虽然难掩分歧,但也会避免直接对抗。美国的全球反恐“大业”少不了俄罗斯的支持,在棘手的巴以问题或是伊朗核问题上,华盛顿也对莫斯科多有倚仗;而俄罗斯也需要美国的合作来实现其恢复大国地位和振兴经济的长远战略目标。因此,虽然时时会有不愉快的插曲,但是既竞争又合作,才是俄美关系的主旋律,也是双方的现实选择。2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43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讲话。普京当日在会议上猛烈抨击美国“几乎无节制”地在世界上滥用武力,并批评北约东扩威胁俄罗斯安全。美国议员麦凯恩更称这是冷战结束以来俄领导人发表的对美国“最具攻击性的”演讲。13同时,俄罗斯也加大国防和军队建设。俄军新的发展思路以内涵式发展为主,把提高国防费的使用效益放在首位,2006年俄罗斯军费开支达到6663亿卢布(1美元约合28.8卢布),比上一年度增加15%。14 其次,欧盟各国实现政治一体化的意志和作为一个整体抗衡美国的势头明显加强。欧盟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外交上的凝聚力和协调在不断加强,欧盟由经济一极向政治一极的过渡在不断加快。特别是欧元启动之后,欧洲资本市场扩大,大大增强了欧洲的整体实力,刺激欧盟对美国离心倾向的发展。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的抗美势头将越来越强。911后,美欧围绕如何处理当前世界面临的种种问题展开了一场公开的论战。欧盟主张多边主义,通过国际机构和制度来解决所有国际问题,与美国的“单边主义”背道而驰。欧盟负责外交事务的委员彭定康在接受英国《卫报》专访时率先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发难,指责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采取了“既专制又过分简单化”的危险政策。 再次,日美争夺亚太经济主导权的斗争日趋尖锐化。在美国不断侵蚀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势力范围、美中战略接近以及全球化等压力下,日本逐渐摒弃“美主日从”的方针,加快了“脱美入亚”的步伐,不断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实现“自主防卫”,谋求“政治大国”。日本军备的不断增加,连美国都感到是一种威胁。众所周知,日本军费开支一直名列世界前茅,已经拥有亚洲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作战力量。防卫厅升格之后,指导其日常活动的政策纲领将做出重大调整,防卫省的权限也将得到大幅提升,特别是在要求增加军费,扩充军事力量方面所受的制约将进一步减少。今后,防卫省可以直接提出军费预算方案,大大增强在政府预算方案编制过程中的话语权。15
三.世界经济从衰退日渐复苏 1. 全球经济缓慢回升,发展中国家发展迅猛 “9.11”事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冲击是全球性的。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经济展望》的报告是美国“9.11”事件之后世界银行公布的第一份统计报告。报告说,“随着2001年走向结尾,世界经济正在非常危险地走向衰退。美国遭受的恐怖袭击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有多大,虽然目前作出全面评估还为时过早,但是毫无疑问加大了不可预测的因素,从而大幅度地增加了全球经济下滑的危险。”报告强调指出,目前的这种衰退是20年来所没有出现过的,因为这是20年中的第一次—全球三大经济实体,即美国,日本和欧洲同时陷入衰退。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克.斯特恩在华盛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比去年有明显的下滑。他表示,美国遭受的恐怖袭击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超出了任何规模的自然灾害。16从程度上看,“9.11”事件的“震波”基本以美国为中点向外放射,与美国距离越近、经济联系越紧密和对美国市场依赖越大,遭受的冲击也越严重。位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内的加拿大和墨西哥承受的冲击最大。东南亚对美国市场出口依赖严重的国家经济将因此面临更多的困难,比如新加坡的经济衰退将加深,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速度将明显放慢。主要以出口推动复苏的日本经济将受重挫。欧洲经济增长也比预计的进一步放慢。以出口和外国投资为主要增长动力的拉美和非洲经济也大大放慢步伐。17 但是随着9.11的远去,世界经济总体日趋好转。美国、欧洲、日本经济都已复苏。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当前美国经济处于第六个复苏年头,美国与全球经济短期前景相当良好。18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全球化的契机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增幅年年突破两位数。从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世界银行2006年12月发表的题为《2007年全球经济展望:驾驭下一波全球化浪潮》的报告预计,200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将接近7%。2007年和2008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可能会有所放缓,但增幅仍可达到6%以上,比高收入国家的2.6%高出一倍还多。20年前发达国家进口的制成品中只有14%来自发展中国家,目前这一比例已达到40%,到2030年有可能达到65%以上。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需求将日益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19 2.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现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以双边和多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建立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从而把国际经贸合作关系推向了更高的高度及更广的广度。国家间的相互依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区域内贸易现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0%,其中欧盟相互间的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70%,北美自由贸易区为40%,而亚洲区域内贸易仅占20%。这表明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较为缓慢,使亚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此,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特别是东亚在各国共同推动下,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东盟经济共同体、“10+3”合作、“10+1”合作以及中、日、韩三方合作对话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尤其是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安排及分两阶段全面取消所有关税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表明双方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近两年来,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扩大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而对欧美的出口份额却明显下降。2004年双边贸易总额已提前一年实现了1000亿美元的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及东亚各个经济体之间日趋增大的互补性,东亚乃至亚洲仍有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出口的空间。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认为,到自由贸易协定完全落实之际,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将高达1400亿美元。届时,东亚内部贸易所占比例将会明显上升。 20 3.人民币升值面临巨大压力 由于2002年以来中国累积大量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同时汇率又被严重低估,因此很多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欧洲,开始通过各种场合施压中国必须让人民币升值。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存在大幅贸易逆差与多项贸易纠纷的情况下,对人民币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2004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直接点名批判中国的贸易与货币政策,要求中国“必须处理他们的货币问题”。212005年4月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美国参议员舒默(Charles Schumer)和葛拉汉(Lindsey Graham)共同提议的决议,要求人民币再半年内升值,否则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全部商品将可能面临27.5%的惩罚性关税。紧接着,布什总统和财政部长都直接挑明,“现在”是中国让人民币汇率更加弹性、升值的时候。22面对接踵而来的国际政治的庞大压力,中国政府选择在05年7月改变汇率体制与升值。美国总体布什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11月20高峰会上,针对人民币汇率,布什再次敦促中国尽早实现以“市场”为基础的货币政策。胡锦涛强调,将“逐步实现”平衡对美国的庞大贸易逆差。 人民币汇率在如此压力之下正在而且将会持续缓步升值。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现钞汇率已突破8人民币/美元。中国政府面对国际压力不得不在人民币汇率上作出一定妥协。不过人民币缓步升值的作法可能无法解决当前汇率失衡压力,美国政府也会持续对中国政府施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问题都将困扰中国政府。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 四.中国将多边主义外交进行到底 世界稳定对中国至关重要,中国在世界稳定中的作用日益凸现。近年来,中国日益强大,尤其是经济力量持续增长,在国际事务中的影想力和发言权也随之扩大。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则更关心的是“中国如何使用其已经获得的国际力量或者国际影响力”。23温家宝总理表示:“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永远做本地区人民可信、可靠的合作伙伴。中国绝不会在本地区谋求支配地位。”24 从地区层面来说,当前的东亚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各种矛盾和潜在冲突汇聚。这里既有传统的大国竞争和领土纠纷,也有二战以及冷战的历史遗留问题,还存在着核扩散及权力转移问题。东亚正日益变成火星(战神)地带。25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和新安全观,对消除和走出东亚的战略困境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启发。中国加强与东盟关系,从加强经济联系到建立安全领域的相互信任机制,为消除东盟对中国发展、崛起的疑虑起了积极作用。除此之外,中国积极参与缓解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对美朝之间走出核危机以及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还积极改善与印度之间的关系,奉行“两条腿“走路的南亚外交,促进中、印两大发展中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创建的上海合作组织对填补中亚地区的权力真空、打击“三股势力”,加强与中亚各国家间的合作,创建稳定的地区环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实施“睦邻、安邻、富邻”政策的同时,中国注重发展与大国之间的关系,把发展与大国的关系提高到对外政策的第一位。十六大报告中,中国首次将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关系放到了首位,注重协调与美国、欧盟等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国和大国联盟的关系。26 多边主义外交体现了“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及“合作、共盈、和谐”的新发展观,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一个日益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中国的多边主义外交是中国对自身及利益重新界定后的产物,是新安全观和发展观指引下的产物,是新的极具开创性的外交理念。多边主义外交不是权宜的,而是一项根本的战略,是中国驰骋国际舞台的利器。它无论对于国际的和平与发展,还是对于本地区的安全与繁荣,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周荣耀主编,“9.11”后的大国战略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年2月。 2. 杨成绪,国际大格局——对1992-2006年国际形势的观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6月。 3. [英]瓦西利斯.福斯卡斯 [英]比伦特.格卡伊/著 薛颖/译,新美帝国主义——布什的反恐战争和以血换石油,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7月。 4. 潘忠岐,世界秩序:结构、机制与模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5. 潘忠岐,多边治理与国际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6. [美]塞缪尔.亨廷顿/ 著 周端/译,《失衡的承诺》,东方出版社,2005年9月。 7.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 8. 耿协峰,《新地区主义与亚太地区结构变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9. 胡鞍钢、门洪华,《中国:东亚一体化新战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 罗伯特.杰维斯,《欲罢不能的帝国》,载《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12期。 11. 陈舟,《美国的安全战略与东亚——美国著名国际战略专家访谈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①扬子晚报,3月16日,第3版。 ② 《朱鎔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2002年3月6日。 ③《求是》,"东亚地区合作的进程及前瞻",2002年第24期。 ④ 新华网,2007年03月18日。 ⑤《如何看待中国的复兴 ――吴建民在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的讲演》,文汇报,2006年9月25日 ⑥ Gregory, The Colonial Present, p. 25。 ⑦ National Strategy for Combating Terrorism, p 2,p.29。 ⑧ 安德鲁·巴切维奇,“布什的宏伟战略”,《美国保守派》(月刊),2002年11月号。
⑨ Thomas L. Friedman,” A Manifesto for the fast world,” New York Times , March 28, 1999。 ⑩ 新华社,2007年2月6日。 11 环球时报,第2版,2007年2月27日 12 Henry Kissinger, “The Congress of Vienna: A Reappraisal,” World Politics,Vol,No.2.January 1956,pp270 13 解放日报,2007年02月12日 14 新华社,2006年12月16日 15 新华每日电讯3版,2007年1月10日。 16 北京晨报,2001年11月2日。 17 解放日报,2001年10月30日。 18 上海证券报,2007年03月07日。 19 新华每日电讯3版,2006年12月14日。 20《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1月18日。 21 US White House, “Present Discusses Job Training and the Economy in Ohio,” US White House, ,January 21,2004, http//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4/01/20040121-2.html,accessed on January,21,2004. 22 “布什敦促中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华尔街日报》(中文版),2005年4月5日。 23 Robert B. Zoellick, “Whither China: From Membership to Resonsibility?” 24 “温家宝总理在首届东亚峰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05年12月14日。 25 Renato Cruz De Castro, “Regionalism and multilateralism: Essays on Cooperative Security in the Asian Pacific,”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Vol.27,No.2(August 2005),p.333. 26 张清敏:“中国外交的三维发展”,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