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竞报报道,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在中国北方5个自杀率较高的县市(河北省沧县、丰宁县、武安市、正定县和山东省郓城县)和一个自杀率较低的城市(北京)开展了公众对自杀态度的调查。被调查人群年龄从15岁的少年至70多岁的老人共1000余人,其中有普通群众、医务人员、基层干部和自杀未遂者。经过研究人员的分析得到如下公众对自杀的态度。
1、竞争压力导致自杀
多数人认为由于经济和生活状况的好转,观念的更新使得个人素质提高,因而现在自杀减少了;而另外接近一半的人认为由于现在竞争压力大,人际矛盾加剧,人情冷漠,贫富悬殊导致的内心不平衡,以及分田到户后对农药缺乏统一管理使自杀增加了。
2、城市人多选跳楼自杀
绝大多数人认为自杀者会根据周围环境选用方便现成的、痛苦小的工具自杀,如农村服毒多,城市跳楼多;极少数人认为自杀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对自杀工具的了解程度来决定用哪种方式自杀。
3、脆弱的人易自杀
人们认为我国自杀的主要原因是躯体疾病、经济困难和各种人际矛盾(特别是家庭内部矛盾)。但同时大多数人又认为自杀主要是因为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所致。很少有人提到精神疾病也是自杀的一个原因。
4、自我解脱选择自杀
很多人认为自杀的主要目的是自我解脱、逃避困境、减轻他人的负担、威胁、报复他人或引起他人的注意。
5、冲动自杀很常见
绝大多数人认为我国冲动自杀很常见,冲动自杀者当时失去了理智,头脑一热、不计后果。
6、任何自杀都不能被理解
大多数人认为患久治不愈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吸毒和酒瘾者自杀是可以被人理解、接受的。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任何情况下自杀都不能被理解且不值得。
7、自杀丢面子
普遍认为一个人自杀后,家人除了悲伤外,还会觉得丢面子;周围人也会议论、看不起自杀者及其家人。
8、自杀未遂的人圈子小
多数人愿意与有自杀行为的人做泛泛的交往,但不愿意与之有密切交往,如和他们结婚或让他们做自己孩子的幼儿园老师等。
(来源:竞报,作者:张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