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因陈平原教授直言“大学官僚化,极少有教授能心静如水”诸问题,使我们看到了“象牙塔”内并不光明的一角,顿时舆论哗然,质疑“为什么中国的大学越来越像官场”。 正可谓“祸不单行”,刚刚把“大学官僚化,极少有教授能心静如水”之怪胎暴晒于“象牙塔”之外,作为同胎多生子之一“大学学术腐化,抄袭剽窃俨然成风”的典型便随之呱呱降世了。 据10月17日《北京晨报》报道,因毕业论文被剽窃到他人专著之中,北大硕士单月英将人大副教授马某告上了法庭。虽然一审判据侥幸以“参考资料相同”的说词,马副教授得以保全“名节”,但面对单月英提供的“两箱文献”铁证,以及来自学界的公论,恐怕最终难免“马”失前蹄之虞。 学术抄袭事件,包括类似“掏学生兜”有损师道尊严的丑闻,并不鲜见。由于学生著作所有权意识不强,再加上“畏师心理”,从而使得有的教授剽窃勾当“安全系数增大”或“辩解的后路宽广”,这些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是,笔者看来它们对“抄导”们而言充其量只是外因,即是抄谁不抄谁的选择问题,并非抄与不抄的动机问题。 如此,“抄导”行剽窃之举的内因又是什么呢?答曰:肚里没货,不抄不行。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天职为兼职,视神圣的学术为进入权力名利场的敲门砖,当平静书桌前的青灯变成推杯换盏的霓虹灯,当学富五车变成肠肥脑满,如果不剽窃,怎能完成一堆打着权力烙印的学术基金项目?如果不剽窃,又怎能保证自己“名利双丰收”呢?有了自身“公鸡不下蛋”的“难言之隐”,更有了对名利场的“一往情深”,岂不就只能厚颜无耻地“抱着别人的孩子当亲生”吗? 看来,有了“大学官僚化,极少有教授能心静如水”的前因,“大学学术腐化,抄袭剽窃俨然成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虽然,它本应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因为,藏污纳垢之所,鸡鸣狗盗之徒,这与国人心目中庄严神圣的“高等学府”,以及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学者,何止有天壤之别呢? (作者:司振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