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杜绝学术腐败需穿三重门
时间:2008/9/3 22:05:29,点击:0

 

  近年来,学术抄袭、学术不端、权学交易等一系列有损学术尊严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杜绝学术腐败已变得越来越紧迫。杜绝学术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启动这一工程首先需要穿越“三重门”。

  第一重“门”,是保持对学术应有的尊重。任何真正的学术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的。对于所有学者来说,认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然而,现在不少研究者,却心态浮躁,对于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研究成果不屑一顾,仿佛人类学术史是从他们学会思考的那一刻开始的。这种狂妄自大的心态,让人联想起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对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的揶揄:“在一个发疯的时刻,有感觉的钢琴曾以为自己是世界上存在的唯一的钢琴,宇宙的全部和谐都发生在它的身上。”然而,这种“自说自话式的”研究,对于形成富有创新意义的成果毫无帮助,只会导致低水平的重复。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研究真正的出发点,是对前人和同时代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尊重他人的学术研究成果,并不等于谨小慎微,不敢跨越雷池一步,而是要把自己的思考奠定于坚实的基础之上。

  第二重“门”,是理顺学术创新与学术发展规律的关系。目前学术界十分流行“不断创新”的口号,从某种程度上说,这违反了学术发展的规律。众所周知,尽管学术本身不能完全脱离生活,但学术发展却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一方面,任何学术史的演化都可以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状态:一是常态的发展,二是革命性的变动。但是,学术发展史上的创新或“革命”,并不是每时每刻都会发生的。通常,通过革命性的变动形成新的学术规范以后,学术研究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稳定的方式向前推进。在这一时期中,学术进步更需要“收敛式的思维”。因此,不分场合地谈论创新,并不符合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任何学术的发展都是以严肃的批评作为前提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历史的事实是在矛盾的清理中被陈述出来的。没有真正的批评,也就不会有学术本身的进步。以俄罗斯文学为例,如果没有那些伟大的批评家,如赫尔岑、别林斯基、杜勃留波夫斯、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也就不可能有俄罗斯文学的真正繁荣。在当今中国学术界,严肃的学术批评和正直的批评家都相对匮乏,这是一个缺憾。

  第三重“门”,是确立健康的学术评价观念。目前学术界流行的评价观念至少存在三个误区:一是在学术评价中,人们把学术论著的数量看得很重。尽管一定的数量能够反映出作者的努力,但学术成就的关键仍然在于学术论著的质量———究竟是低水平的重复,还是原创性的成果?即使是原创性的成果,也必须是言之成理、言之有据的论著。二是在对课题组的评价中,主其事者往往持有浮躁的心态。通常,一项课题立项之后,有关方面就希望能够在半年、一年之内拿出重大的成果。这正像往自动售货机投入硬币后,就眼巴巴地等着下面的金属槽滚出一卷糖果来。显然,这种“自动售货机心态”对于学术研究的发展有百弊而无一利。三是在学术成果的评价中,往往是学术成果一出版就参加评奖。其实,成果出版后,应该有一个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避免炒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学术与理论研究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高度重视学术规范建设、提升学术文明,不但能为我国思想学术的繁荣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会为我国社会文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俞吾金;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看美国政府科技..
下一篇: 学术腐败并非指抄袭剽窃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