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灯维权(十):对比“叶译”与“徐译”(31—35 )
徐康荣译的《弗朗茨•李斯特的钢琴大师班》是彻头彻尾地剽窃中央音乐学院叶灯女士所译的《李斯特钢琴大师班》之伪作!
判断剽窃抄袭的基本原则大致有:一是出版时间前与后:二是有否独创性:三是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四是特征对比是否相同。 在此分若干次举出 “叶译”与“徐译”的若干例子供网友们对比,判断“徐译” 是否剽窃了“叶译”!(说明:在“徐译”中,凡有红杠之处“——”为其部分专业谬误或笑话,凡有省略号之处“…”或在其上加问号“?”之处,为徐删去原文)
31、“徐译”p76-77:
“叶译”:
“那位神圣的克拉拉{舒曼},她的内心深处倒是富有这种‘摇头晃脑’的情感!”
关于曲目3——大师亲自弹奏了E大调练习曲的绝大部分。他指出,这一版本上所印写的拍节器标记是完全错误的。大师采用的是一种颇为缓慢和“宽放”的速度(tempo),他一边随着主要主题不断吟唱,一边还打着奇妙的手势!“五十年来,凭着‘记忆’,我已经完全熟悉了这些题献给我的练习曲。”
就那首E小调练习曲而言,他将其中第58-72小节的八度片段弹得“意味深长”,而决非那么“娇美”。“这首乐曲再次显现出真正的莱比锡风格!”他这样说道。大师指出:必须以“暴风骤雨”般的气势弹奏低音部分。
关于曲目4——“这种音乐“转跑”起来就好似一台由蒸汽机所推动的磨粉机!”“在罗马的时候,我经常让鲁宾斯坦为我演奏这首乐曲。”“这首乐曲非常令人愉快!”
关于曲目5——大师指出:这一乐曲必须弹得飞快,弹出“野”味!
关于曲目6 ——大师指出:应当以极为强烈的“强度”弹奏这一乐曲。
关于曲目7——“十年前,当我还在布达佩斯的时候,我经常弹奏这首‘无聊’的乐曲。”大师弹奏了第一页,他说:“起初将它包含在演奏曲目之内只不过是达到[充满时间]的目的,直到后来——听众居然全部到场并为之‘唏嘘不已’!’如今的场面可以说是‘座无虚席’了!”大师指出:进入第30小节之后的第一主题不要弹得过快。弹到第220-227小节和第257-270小节中的颤音的时候,大师开始讲述有关他那位于第四指与第五指之间的“第六指”的故事[注42]。“这是真正的颤音[谱例1 .47],于是,听众开始明白为什么他们必须付出相当于平时两倍的门票价钱!”大师弹奏了始于第121小节的那一缓慢的音乐段落:非常非常的缓慢——既显现出一种令人难忘的“愁绪”,又展示出一种颇为壮观的“美丽”。整部乐曲显然给他带来不少乐趣——他不但进行“指挥”,甚至还 “吟唱”某些片段中的意大利文歌词。
谱例1.47.贝里尼-李斯特:《根据<梦游女>中“宠爱动机”而谱写的幻想曲》,第263-266小节
32、“徐译”p80:
“叶译”:
关于曲目2——大师指出:乐曲的开始部分必须弹得非常准确。始于第24小节的“哀悼”主题应当弹得极为缓慢、凝重。关于第110-143小节低音部分的三连音固定音型(ostinato)他是这样说的:“这基本是在模仿肖邦那首著名的‘波洛涅兹舞曲’,但我在此还是做了一些不同的处理[谱例2.1]。” 大师弹奏了这一乐曲中的不少片段。“现在可以看出,这位作曲家的的确确没有在任何一家音乐学院完成过学业!”
谱例2.1.李斯特:《葬礼》第133-135小节
关于曲目4——这位女士弹奏了一首饶有趣味的前奏曲,大师于是非常高兴,他幽默地模仿了一下通常人们所弹奏的“调性前奏曲”[注2]。“当然,肖邦总是无可比拟的,但肖邦之后,我还不知道有谁能够像扎列波斯基那样,以如此般的艺术品味和高贵气质去触碰真正富有突出特征的“波兰音乐”。但眼下他的东西却根本没有什么人去弹奏……顺便说一句,这与舒曼的经历颇为相似。——这些东西总是可以给我带来不少欢乐。”
33、“徐译”p84-85:
“叶译”:
关于曲目1---------桑特(Sandt)先是弹了弹几种A大调跑句。"哦,"大师说:"没什么用,贝多芬在此好久好久根本都不‘触碰’A 大调——只是到了第3页才有所涉及。因此,你不必将‘A 大调’当作什么‘序曲’来弹。”关于比洛的拍节器标记,大师是这样说的:“比洛有时采用过快的速度(tempi),相比之下我的‘速度’则要慢得多:大概能慢上3、4 个‘等级’吧。”弹奏进行曲的时候,大师要求采用快速,并要求在冠有重音标记的地方大力突出重音的强度。
关于曲目2 ------“首先,还是先把你的家丑在你自己家里‘宣扬’干净了再到我这里来吧。整首乐曲弹得乱七八糟的,就跟‘鸡蛋’和‘油脂’被搅在一起似的。一般来说,只有记忆出了问题的人才会弹成这种样子。”他决不允许将这一乐曲弹完。
关于曲目3------“是谁将弹奏这首丧葬曲弹得这么可怕?这绝对该罚,因为‘艺术本质上是欢乐的!’”大师指出:从第20小节开始,必须立即弹出响亮、丰满和具有宏大气势的crescendo(渐强),直至第一主题于第21小节出现;而第一主题又必须严格按照拍速进行弹奏,——但不能过慢;与此同时,低音部分应当响起长长的、丰满的震音[谱例2.4]。
谱例2.4.李斯特:《塔索的丧葬凯旋 》第21-24小节
弹到第41小节那一A大调乐句之处,大师说:“这里可能更加不妙。”他要求这一主题必须弹得非常具有“持续性”和“歌唱性”[正如乐谱上所标注得那样]。他还指出:弹到始于第92小节的塔索主题的时候,不要将三连音弹得过于突出。他说,这是他从交响诗<<塔索>>(Tasso)中所截取的唯一一个音乐段落[谱例2.5][注6]。
谱例2.5. 李斯特:《塔索的丧葬凯旋 》第92-96小节
大师指出:所有的“高潮”片段都必须弹得飞快,弹得激愤有力。此外,弹到结束部分的时候,必须将第228-231小节中的“钟声”[谱例2.6]展示出来。
34、“徐译”p88-89:
“叶译”:
关于曲目1——大师提出一些“纠正”意见和若干条新的建议。他说,那一“摇来摆去”的圆舞曲段落必须弹得略含情感韵味和富有“宁静”色彩。弹到第313小节,——即两个主题“同时”出现之处;他开始就这一作品进行追述:当他在巴黎弹奏其中的“幻想曲”的时候,他的演出竟然被掌声整整打断十次!“三十年前它还是全然一新的,还不曾有人听过。”大师亲自弹奏了这一乐曲的绝大部分音乐片段。
关于曲目2——大师指出:对于“引子”应当予以真正的重视,并采用“波洛涅兹舞曲”的节奏进行弹奏;采用踏瓣,右手和弦采用琶音形式。主题应当弹得非常“舒展宽广”,亦“强劲有力”。
关于曲目5——大师说,他本人采用的是一种相当之快的速度(tempo)。
关于曲目6——“一位女士有次为我弹奏这首乐曲,当时我说,这首乐曲不值得花费太多精力;而她却说:‘这么说,倘若我弹奏这首乐曲的话,我最终是不能给您带来多少欢乐了?’‘根本不能!’我这样回答她。”由于“第二钢琴”仅仅含有全奏(tutti)部分,即“第一钢琴”独奏的时候它只能保持肃静;大师于是说道:“的确,那些伟大的大师们过去完全没有必要去为‘第二钢琴’操心。然而今天,也就是此时此刻,照搬这一方式是再也不会获得成功了。”他亲自为第二钢琴添加了一些“内容”。
关于曲目7——大师亲自示范了乐曲的开始部分,他特别强调乐曲中的(三连音)片段必须一丝不苟地按照乐谱上所标写的字样进行弹奏。大师指出:绝对不能弹得“像希勒(Hiller) 和陶伯特(Taubert)那样”粗枝大叶和只顾表面。[这里大概指的是贝多芬在乐谱第2小节当中就“节奏组合”所做的指示。]
大师指出:不要将主题中的装饰音弹得过于短促{第111小节},而是应当弹得“宽广开阔”和富有表情,否则的话,听起来就像是莱比锡风味[?]。第184-194小节的音乐片段必须弹得坚实稳固,——这一片段当中,右手弹奏八分音符,左手以三连音“轰鸣”;八分音符必须弹得尖锐锋利,不能让人听起来觉得那么“拘泥于形式”。
谱例2.8.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第184-185小节
“即便是我的敌手也撰写过文章,说我在维也纳演出这首乐曲的方式‘值得一信’;我似乎应该感谢他们,但我一点也不!我曾经就这一协奏曲做过‘改写’,——为‘两架钢琴’的演奏进行改写;改写和改编——是的,这些工作我真的能够胜任;至于我的那些‘原作’嘛——它们的确没有多少价值可言。”
35、“徐译”p90-91:
“叶译”:
关于曲目1——大师亲自弹奏了全部主题——真是蔚为壮观!弹奏《安慰曲》(No?)的过程之中,他强调指出,对于主题进入低音音区的那一片段来说,——此时应以双手交叉的方式进行弹奏;主题不应被展示得过于“强劲有力”。[《安慰曲》中唯一明显的“双手交叉”之处出现于“第4首”,第25-27小节。]
大师指出:必须将《安慰》No.6[谱例2.9]中的第一个四分音符轻轻地“保持”住,琶音切不可弹得过重!就No.3而言,乐曲之中的三连音应当弹得稍微自由一些,而对于那些“四分音符”的拍子则的确不必过多强调。
谱例2.9.李斯特:《安慰》第6首,第1——5小节
关于曲目2——大师,他在立式钢琴上弹奏了贯串于全曲的A-A音型[注8],其速度(tempo)可谓飞快。“这才是真正的狗熊的舞蹈。”他将乐曲的最后部分称为尾声(coda)。
关于曲目3——“这是一首非常美丽的乐曲!”大师指出:第一主题应当弹得强劲有力,无所畏惧,同时又充满灵气。弹到一些特殊乐句的时候他说:“这(特别指节奏新颖的片段)根本不是学院派式的,这在《小号手》(The Trumpeter)或《军队牧师》(The Army Chaplain)[注9]中是根本无法发现的。”他刚才还对正在演奏的那位女士这样说道:“按你现在的弹法,你是理所当然会被一些音乐学院拒之于门外的。”
第一乐章结束部分的音乐使大师心旷神怡,他这样说道:“既精美细腻,又高贵典雅,实在是妙不可言。” 他提出这样的要求:进行曲[第二乐章]必须弹得飞快。他只允许学生弹奏末乐章中的少量主题,目的在于确定速(tempi)——-“这一乐章的确非常容易弹奏。”
大师叙述说,他曾经收到一封来信,“毫无礼貌,”他说; 信中居然请求让他“抄写一些片段”——从他认为是他特别粗糙的作品(进行曲)当中 ![注10]
关于曲目4——“倘若你在某个‘文艺沙龙’中弹奏这一乐曲,你肯定能够发现,弹奏‘第二钢琴’的某位好友会向你‘投送’点什么过来——根本犯不上在乐谱中到处寻找。不行,目前的情况是,这些独奏片段实在显得过于‘空洞无物’了!”弹到柔板乐章(Adagio)结尾部分的时候大师说道:“Lebe Wohl(告别)”(贝多芬的音乐片段)。[这一柔板乐章的主要主题包含G-F-bE音, 这一动机见于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的开头。贝多芬的《降E大调奏鸣曲》通常被人称作Lebe Wohl,Les Adieux,或Farewell奏鸣曲(《告别奏鸣曲》)。] 大师弹奏了全奏(tuttis)中的某些片段。
关于曲目5——大师坚持强调说,不管乐曲中的情感如何强烈,一定不能“失控”,应将主题弹得amabile[和蔼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