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灯维权(九):对比“叶译”与“徐译”(26—30 ) 徐康荣译的《弗朗茨•李斯特的钢琴大师班》是彻头彻尾地剽窃中央音乐学院叶灯女士所译的《李斯特钢琴大师班》之伪作! 判断剽窃抄袭的基本原则大致有:一是出版时间前与后:二是有否独创性:三是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四是特征对比是否相同。 在此分若干次举出 “叶译”与“徐译”的若干例子供网友们对比,判断“徐译” 是否剽窃了“叶译”!(说明:在“徐译”中,凡有红杠之处“——”为其部分专业谬误或笑话,凡有省略号之处“…”或在其上加问号“?”之处,为徐删去原文) 26、“徐译”p61:
“叶译”: 弹奏这一片段的时候,大师说了几遍“很好”。弹到第82小节的时候他仍然还在聆听,并再次说:“很好。” 弹到第83小节标有marcato(强调)记号的时候他开始指挥,所采用的速度与伊利莎白主题于第21小节“初次进入”的时候完全一样——相当之快也相当有力。他继续全神贯注地聆听。弹到第105-106小节的时候他说:“staccato(断音) [乐谱上印写着staccato] !”接着,他再次专心致志地聆听。对于第123-160小节cantando(如歌般)的演奏他十分满意(频频首肯)。弹到始于第141小节的片段的时候——我将这一片段弹奏得十分“虔诚”,他反复喊道:“简朴,非常简朴 [乐谱上印写的是un poco espressivo(带些表情)] !”然后,他让我继续弹奏,不加任何评论。自第177小节起他重新开始指挥。 弹到匈牙利主题“重新进入”的时候,他以坚定有力和热烈奔放的情感进行指挥 ,但决不过快,以使主题能够精确无误地“展现”出来。弹到第237小节的时候,他则以飞快的速度和炽烈的情感指挥伊利莎白主题(alla breve以二分音符作为拍子单位),——直至第280小节中出现Andante( 行板)的标记。他还再次让我弹奏在此之前的最后三行,即第261-279 小节,任凭我个人自由处理[不加任何“干预”]。进入第285小节之后,低音主题愈发“响亮”----就此他说,这一主题应该“展示”得较为适度才好,进入之时不要弹得过于轻弱(piano)。弹到乐曲结束部分的时候——此时力度已经“膨胀”到ff(很强),大师再次重新开始指挥。我弹奏完毕——他精神抖擞地一边鼓掌一边说:“很好,弹得极棒,bravo!”
27、“徐译”p61-62:
“叶译”: 关于曲目4——大师弹奏了第一首“夜曲”,一直弹到第51小节;其情景实在令人难忘。他说:“你必须“忘却一切”地进行弹奏,就好似你已经不再坐在钢琴前面,而是完全飘飘欲仙了;千万不能弹成“一、二 、三、四”——像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中那样!”只是到了第35小节出现crecesendo(渐强)标记的时候,他才弹得略微“坚实”一些,也较为“热烈”一些。接着,他又弹奏了以下的音乐片段,即含有quasi arpa(近乎于琶音)标记的片段[谱例1.34]: 谱例1.34. 李斯特:<<爱之梦>>第1首,第52-55小节
直到此时,主题方才真正开始“醒目”——就仿佛他一直期待着的就是琶音之前那一短暂的“瞬间”似的!
28、“徐译”p66-67:
“叶译”: 大师亲自弹奏了主题,他说:“这些维也纳人,按我的观点,都是些恶作剧的家伙!”整部乐曲的弹奏过程当中,他不断以一种“幽默”的方式与我们进行交谈;当音乐进行到某些“特殊之处”的时候,他甚至还要说些极为可笑的笑话。他采用“手指调换”的方式弹奏了进入第98小节及其之后的音乐片段——绝对的“无与伦比”[谱例1.40]!而且,他还这样说道:“你必须在乐曲中加点‘招蜂引蝶’的味道,千万不要弹得如此般的‘一板一眼’!” 谱例1.40. 施特劳斯—陶西格:《夜蛾》,第98-101小节
29、“徐译”p70-71:
“叶译”: 关于曲目1— “由左手弹奏的‘坎特列那’首次在此出现[注37],” “韦伯之前还没有人写过,这是全然一新的!”“这首奏鸣曲我还是不那么满意,因为它的样式仍然有些陈旧,”“另一方面,我倒觉得C大调和bA大调奏鸣曲十分壮丽。”大师以“泰坦天神”般的音乐姿态亲自弹奏了主要主题。他说:“弹它的时候你必须像只‘猛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Allegro feroce(猛烈的快板)的标记,这是一个‘恰倒好处’的标记,在此之前从未有人了解这一标记,在此之后也没有什么人这样标写过。只有我曾经采用过这样的标记[韦伯之后][谱例1.43]。”大师不断强调必须以极端炽烈和极为激动的情感进行演奏,且这种情感必须贯穿全曲。 谱例1.43. 韦伯:<<D小调第三奏鸣曲>>, 作品第49号,第一乐章,第1-4小节
关于曲目3——“这一改编曲是颇受欢迎的,谁也不会因它而感到‘热度过高’。”“布拉辛喜欢从事这种‘舒适’的改编工作,他是在Alterburg(古堡)[李斯特1848-1861年间在魏玛的住所]最先为我弹奏这首乐曲的。” 弹到“恳求”动机的时候,——改编曲就是以这一动机作为开始的;他说:“每个乐音都要弹得‘意味深长’,千万不要将许多乐音‘捆绑’在一起。”弹到乐曲结束部分的时候他说:“比较起来,我的处理可是慢得多得多,完全是‘安宁寂静’的[注38]。”然后,李斯特就《魔火》的音乐给予了实实在在的解释。“低音旋律(浮旦的告别)必须弹得非常非常的cantabile(如歌的)。 ” 关于曲目6——大师核对了一下拍节器,他以一种极为精确的“音乐步伐”驾御着整个《香客大合唱》的弹奏过程。对于进入第169小节之后的那一“维纳斯的咏叹调”,他弹奏了一连串的颤音音型来“伴随”旋律的发展。大师以明显愉快的心绪聆听了整部乐曲,他说:“现在,我不得不说,这部改编曲的确不坏。” “ 索菲•门特([Sophie]Menter) 弹过这首乐曲,但如今其他人也都弹得不错,经常有人弹奏这首乐曲。” 关于曲目8——大师指出:从乐曲的开始直至始于第38小节的G大调音乐段落,速度(tempo)一概不要放得过慢。 关于曲目10——弹到其中一个“变奏”的时候,大师说:“这就像是金龟子的喃喃自语。”弹到其它“变奏”的时候他说:“现在自然是玫瑰花了,”“这回可是甜美的、新鲜提神的牛奶。” 关于这部作品大师一次又一次地大笑不止。“我很高兴,能够通过我的作品[《帕加尼尼-李斯特练习曲》No.6]为布拉姆斯的变奏曲服务,这让我感到特别开心!”
30、“徐译”p74-75:
“叶译”: 关于曲目4——大师将“终曲”弹奏了若干遍,他强调说,乐曲的速度(tempo)不应过快,否则的话,一切都将会是模糊不清的,听起来像首练习曲。 关于曲目5——他就其中的某个音乐片段这样说道:“这些低音写得实在不怎么样,倘若什么人将这一片段拿给我看,我会立即把他打发走;但不管怎么说,听起来倒还不错。当然,肖邦是“有意”这样做的[按照拉赫孟德的说法,是指第255-264小节]。” 关于曲目6——“除此之外,我已经谱写了第四首‘遗忘了的圆舞曲’。”[注41] 关于曲目7——当学生弹奏第一主题的时候,大师说:“必须将它弹得非常简朴,的的确确用不着过于伤感,也用不着过于含带‘表演’腔调。有些东西必须处理得非常‘简朴’,其实,这里我们根本用不着‘添加’什么。” 大师亲自弹奏了乐曲的柔板乐章(Adagio)[?],非常富于“回音”效果,亦非常“连贯”(legato);他叮嘱说,无论如何也不能将那些四分音符弹成重音。 关于曲目8——弹到进入第65小节之后的“三度片段”的时候,大师这样说道:“这会儿我们又再次听到布拉姆斯式的‘金龟子的声音’了[谱例1.45,参看英译本p.54]!”他一再强调,八度片段中的每个四分音符都必须让人听起来清清楚楚。[主要主题是以八度形式出现的。] 谱例1.45. 舒曼: 《E大调新事曲》,作品21号之七,第65-72小节
关于曲目9——大师指出:低音部分必须弹得非常洪亮,节奏也必须显得非常“锋利”[参看谱例1.2,英译本 p.24]。 关于曲目11——大师指出:必须采用快速! 关于曲目12——“鲁宾什坦的确将这一乐曲写得十分惬意!顺便说一句,它听起来是那样迷人[谱例1.46]。”有个学生说,他无法按照大师所希望采用的方式弹奏这首乐曲,此时[李斯特]显得非常生气。“对于这种人来说我毫无用处,其实,这样弹奏倒挺适合那些家庭圈内七大姑八大姨堂哥表弟们的品味。” 谱例1.46. 鲁宾斯坦:《G大调船歌》,第1-4小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