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灯维权(五):对比“叶译”与“徐译”(6—10) 徐康荣译的《弗朗茨•李斯特的钢琴大师班》是彻头彻尾地剽窃中央音乐学院叶灯女士所译的《李斯特钢琴大师班》之伪作! 判断剽窃抄袭的基本原则大致有:一是看出版时间前与后:二是看有否独创性:三是看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四是看特征对比是否相同。 在此分若干次举出 “叶译”与“徐译”的若干例子供网友们对比,判断“徐译” 是否剽窃了“叶译”! (说明:在“徐译”中,凡有红杠之处“——”为其部分专业谬误或笑话,凡有省略号之处“…”或在其上加问号“?”之处,为徐删去原文) 6.“徐译” p32-33:
“叶译”: 大师以清晰精确的触键方式(四分音符)和充满活力的速度弹奏了第一主题。他亲自就这一乐曲做出示范。弹到(agitato激动)片段的时候,——即第60小节及第68-69小节的音乐片段; 他将右手的那些八分音符[上方声部]坚实有力地“展示”出来。大师从第129小节一直弹到第146小节——即“稍慢的行板”(Andante sostennuto)中的第二小节。他将(quasi arpa近似琶音)的片段弹得“非常绝望”——而主题总是显得那么“意味深长”[谱例1.4]。 谱例1.4. 李斯特:《大型音乐会独奏曲》第125-130小节
大师将第141-144小节的(slargando放宽放慢)片段弹得比先前慢得多,每个八分音符都听得十分清楚。他一直踩着踏瓣,直到行板的第一小节(即第145小节),这样一来,[所积累的音响]便如梦般地得以“释放”,其音乐风貌也由bD大调的主和弦处开始变换[谱例1.5]。 谱例1.5. 李斯特:《大型音乐会独奏曲》第141-146小节
7. “徐译” p38-39:
“叶译”: “对于音乐,我可以说是什么也不懂,我不过是一名不怎么样的作曲家罢了;其实,那些学童懂的比我都多——我在那里的身份充其量也就是一名家喻户晓的‘《魔王》-演奏家’[注16]。”“你的弹奏听起来简洁朴素。”〈〈摇篮曲〉〉的弹奏过程当中大师同样做了许多示范。乐曲刚一开始就已经相当“轻弱 ”(piano),而主题也正是在这一音乐背景之下初次进入的。“有的时候,你还必须不时地将左手的节奏加以突出。” 弹到第43-44小节“右手跑句”的时候,他说:“在此,你能够充分展现你的优雅风格;在此,你还可以证实你的能力——将跑句和颤音弹得非常非常轻弱(piano),非常非常柔和。”大师随心所欲地弹了弹这些跑句和颤音——极为精细、极为纤美。他接着说道:“在巴黎,杜布瓦夫人(Madame Dubois)的弹奏方式与我截然不同,当然喽,她‘权威’,上她那里去吧!”大师弹奏了进入第55小节之后结尾部分的右手音乐片段,——以bC音作为开始;并将其处理得非常富有“持续”感。他说:“我是这样弹奏的。我之所以向你们进行示范,是因为你们的确是真的想‘还肖邦以本来面目’!” 另外,大师就如何才能将第15-18小节主题开始部分中的那些装饰音音符在洪厚的“共鸣”背景之下弹得飘柔轻盈,且不至被过快“吞没”——做了一些示范[谱例1.12]。他还说,肖邦如此般频繁地写下踏瓣记号是值得引起注意的。 谱例1.12. 肖邦:<<摇篮曲>>第14-16小节
8. “徐译” p39:
“叶译”: 关于曲目3——此时正值鸟儿在花园中尽情鸣唱,大师说:“看哪,它们在纽伦堡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注17] 。”这首乐曲被弹得悲苦凄凉。大师只弹奏了乐谱的结尾部分,他强调说,第156-157小节中的三度颤音无论如何不能弹得过于“简略”[谱例1.13]。 谱例1.13. 李斯特:《阿西西的圣•弗朗索瓦向鸟儿布道》第155-159小节
大师叙述说,令他吃惊的是,圣-桑居然在管风琴上弹奏过这一“传奇”。
9. “徐译”p40:
“叶译”: 关于曲目4——大师说他希望乐曲的主题不要弹得太慢。他示范了第13-20小节的音乐片段(用三指或二指弹奏八度) ,并说希望这一 片段也不要弹得太慢。他说:“在你们出生之前,乐曲中的一切还都是完全新颖的;而今天嘛----当然喽,布卢门塔尔(Blumental)和他的同伙们已经将其‘剽窃抄袭’过了,因此,听起来是既陈腐又平庸。”弹到第29小节的时候,大师说,应该用双手弹奏那具有相当长度的八度‘旋涡’,而不是单用右手:正如乐谱上所标注的那样[谱例1.14]。大师同样示范了进入第53小节之后的一个“音乐变换”——就在此处,音乐跑句一直朝着钢琴上最后的那一bA音上行飞奔:“我已经就此做过三四回变换了,如今该让它‘通过’了。” 谱例1.14.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第3首(《叹息》),第29小节
关于曲目5——大师说:“哦,你没有在弹E小调——艾西波夫(Essipoff)协奏曲,或最好称作艾西施托波夫(Essistopf)[注18]协奏曲;对于这首乐曲她可是已经“独霸市场”了,尽管肯定有人能够弹得比她更好。不过没有关系——虽然她已将这一乐曲弹过多次,但也只能算是一遍又一遍不错的‘温习’罢了:这才是最最主要的!”有人告诉大师说,尼科迪(Nicodé)曾经渴望在现今这一作品当中谱写和塞入一个规模较大的中间乐章 [注19],因为大师说过,“如果是为两架钢琴谱写的,情况将会好些。” 就此李斯特说道:“是的,这些绅士们——尼科迪和布卢门塔尔,他们懂得如何作曲;可我却只有一次允许过自己尝试‘插入—作曲’,那就是在鲁宾斯坦——对于此人我总是小心翼翼地进行‘陪伴’——的作品当中,也就是说,在他的那部《D小调协奏曲》当中进行‘谱写’,而当时大公爵也在场。” 大师不希望乐曲的主题弹得过于细碎。他在“观察”——在“评论”小罗森塔尔(Rosenthal):因为这位先生在弹奏的时候,靠近他衬衫双袖“洞眼”的地方居然也跟着来回晃动——也就是说,他常常作出一种所谓“相应”的、且为他本人所特有的姿势!!!真是滑稽之极。 10. “徐译”p42:
“叶译”: 关于曲目1——大师亲自弹奏,从开始一直弹到第75小节标有“震音”(vibrato)的地方。他将第1小节开始时的音型(第3、5指)弹得非常非常地富有“共鸣”效果,且同时富有田园风味[谱例1.15], 谱例1.15. 李斯特:《基督的田园曲》第1-5小节
进入第25小节之后的三度片段(dolce甜美温柔)(a Tempo恢复原速)则弹得非常连贯(legato),相当缓慢,也相当宁静,并没有刻意强调那些装饰音;而对于进入第52小节之后的(risvegliato被唤醒的、振奋的)片段,他却以十分精确的staccati将其弹得活波愉快,生气盎然:“这意味着‘醒来吧 ’!” 大师指出:进入第75小节之后的(vibrato震音)片段不能处理得过于缓慢。对于进入第104小节(6/8 un poco espressivo:6/8拍,稍带表现力)之后的音乐片段,他亲自弹奏,且开始表现出“渐慢”(ritardando)[乐谱第105小节中的标记是quasi rallentando(近乎于渐慢)]:“在此,你的左手必须不断地进行‘模仿’。”大师同样也弹奏了进入191小节之后(grazioso优美雅致)的音乐片段:的确非常富有戏谑(scherzando)情调[乐谱上标写的是 un poco scherzando(稍带戏谑情调)] 。大师反复说:“只是不要弹得那么慢,否则就显得过于愚钝了。” 进入第248小节之后的音乐片段,大师是以(L’istesso tempo等速)进行弹奏的——恰恰与我想象的一模一样。他希望——将进入第279小节之后的片段(poco animato稍活跃)弹得“飞快”,将3/8拍的音型加以突出并将其弹得圆润洪亮[对于这一音型,乐谱上的标记是marcato(强调)]。大师指出:进入第305小节(il canto espressive富有表情地歌唱)之后的音乐片段应当弹得稍显缓慢——然而非常连贯(legato),同时,四分音符的旋律也应得到很好的“突出”。至于进入第308小节(con gracia优雅地)之后的那一音乐片段,——这一片段常常“再现”;则每次都要弹得稍快一些。乐曲的结尾部分应当再次产生强烈的共鸣效应,并且,第439小节中的那三个八分音符音型也总要予以“突出”[乐谱上的标记是un poco marcato(稍加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