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造假事件不仅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同时也吸引了外国媒体的注意。《经济学家》杂志7月22日刊文讨论了中国的学术诚信问题。文章认为,中国学术和科研领域的不端行为使外界对中国的科研行业整体的信誉产生怀疑,还殃及了中国产品的声誉和造成其他的负面影响。 《经济学家》7月22日刊文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一贯强调大力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胡锦涛称,保持中国经济增长和竞争力需要中国从劳动力驱动型制造转变为基于知识创新的商业体系。但文章指出,中国科研学术界普遍存在的造假、作弊和学术剽窃使得实现这一目标很困难。 中国近来发生的最轰动的造假事件就是中国知名企业高管唐骏的“学历造假门”。唐骏从一名打工仔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中国的“打工皇帝”、现任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还曾出版畅销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但唐骏最近被曝光其“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是假的。唐骏对此回应称,他的出版商弄错了,其实他的学历来自另一个名气小得多的加州学校。 除唐骏学历造假事件外,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还包括中国知名学者的剽窃行为。2010年3月,学者王彬彬在中国媒体发表文章,指出清华大学著名学者、“新左派”领袖汪晖于中国社科院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一书,语言晦涩且文理不通,并有十二处涉抄袭五部中外名著,引起学术界热烈争论。 文章指出,学术诚信问题不是中国独有,文章还引述一名西方社会科学学者的经历称,该学者由于承接数据收集工作的中国公司作假,让员工自己填写调查表格,致使他的项目搁浅。中国和西方学者都表示,学术造假行为非常猖獗,类型也各式多样,包括造假学历、考试作弊和大肆剽窃等。但纽约州立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专家曹聪(音译)博士称,虽然学术诚信问题在中西方都很普遍,但中国似乎更容易滋生类似的不端行为,因为中国专家获得提拔要参看的不是他们发表作品的质量,而是数量,因此不严谨的学术研究反而能获得回报。此外,前辈科学家们在学术欺诈后极少受到惩罚,也使年轻者在有意学术造假时少了一些忌惮。 文章指出,中国学术行为不端的泛滥造成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会连带对其他方面造成负面影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西蒙(Denis Fred Simon)博士认为,越来越多的欺诈行为使整个中国科学事业的诚信度受到质疑,而且不幸的是,学术不诚信使得人们对中国产品的安全性以及来自中国的信息的可靠性都产生了质疑。 事实上,国外科学家或许会因为担心卷入丑闻而对中国避而远之。2010年初,中国学者提交给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的多份有关晶体结构论文被发现存在造假。《柳叶刀》期刊的相关人员要求中国政府在学术诚信方面做好带头作用。 文章又指出,中国学术诚信问题导致的另一个直接后果便是中国学生在申请国外大学时将受到歧视。招生人员对中国学生近乎完美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和导师们热情洋溢的推荐信深感怀疑。造成的后果可能是真正合格的中国学生因为招生学校对欺诈的普遍疑虑而被拒之门外。 值得庆幸的是,至少中国与外界日益广泛的学术合作交流可能会帮助消除这种偏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在国外获得学位后回到中国担任相关职务,他们与国外的联系可以帮助外界人士真正了解申请留学中国学生的情况。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创新,但或许可以使中国获益。 (王一竹 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