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总结13种学术不端行为
时间:2009/10/17 22:25:02,点击:0

2009年10月15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揭露了眼下学术界存在的论文造假等13类不端行为,包括论文造假剽窃、拉关系争项目经费、伪造学历等。杜祥琬认为,根除学术不端的药方在于“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法制相结合的科技诚信工作体系”。
   
    “在科学技术快速进步,一批杰出人才成长的同时,我国科技界建设也带有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原始创新少。”在昨天的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直揭眼下学术界存在的论文造假等13类不端行为。
   
    杜祥琬院士总结的13类“怪现状”包括:

    第一类是论文著作的造假、剽窃、搭车署名愈演愈烈;

    第二类靠拉关系、“忽悠”、“跑部钱进”争项目、经费

    第三类是评审成果时搞“友情评审”,搞运作,甚至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炮制假成果;

    第四类是伪造学历、伪造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许多国家和地区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引用查询证明;

    第五类是报奖搞包装,对有关评委和工作人员拉关系、搞运作,甚至利诱;

    第六类是部分院士候选人的提名材料言过其实;

    第七类是有的院士名人多头兼职而不能尽责;

    第八是个别专家学者对自己并不内行、并不了解的领域以权威姿态发表评论,误导公众;

    第九类是有的专家在项目评审、成果鉴定、奖励评审中不能超脱小单位或相关者的利益,不能坚守科学态度;

    第十类是为了应付评估检查,有的单位集体做假;

    第十一类是有的科技管理部门把管理权力化、利益化,长官意志至上;

    第十二类是个别领导干部违反程序,干预评审,甚至干预院士的评选;

    第十三类是在不正之风的影响和利益的诱惑下,有的科技工作者以钻营代替钻研,以权术代替学术,“有知识,缺文化;有物质,缺精神,难成人才,何谈大师!”
   
    杜祥琬认为,根除学术不端的药方在于“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法制相结合的科技诚信工作体系”。他表示,我国科技界需建立“客观和超脱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机构”,建议建立从单位到个人、包括院士在内的诚信档案,作为评项目、授奖的依据之一。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2009年世界最清廉国家为新西兰
下一篇: 学生论文与导师署名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