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中国创造”的目标,不因科技造假现象的泛滥而成为空谈,是政府和社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不久前,有报道指上海交通大学某教授涉嫌造假骗取巨额科研经费。上海交通大学称成立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官方尚未公布调查结果,已经有媒体将事件的许多细节和数据在网上公开。 该事件曝光发生在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后几天。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国家领导人提出了2020年使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涉嫌造假的事件,自然引起各方注意。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种发展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的。我们的高附加值产品竞争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的距离。在欧美与中国就纺织品贸易发生争执时,商业部部长薄熙来“中国要生产八亿件衬衫才能换到一架波音飞机”的感叹,何尝不是中国科技竞争力处于竞争劣势的写照。建立创新型国家,其实是中国民众的普遍愿望。 许多国家和中国一样,也明确提出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国力,只是大家表述方式和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些不同罢了。我们的邻国韩国,在2001年 通过《科技基本法》后,成立了由总统挂帅的国家科技委员会,政府用于科研的经费增加很多。日本政府 2002年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当年通过《知识产权基本法》,成立了由首相领导的知识产权战略委员会。一时间,日本在其他国家申请专利的数量迅速增加。日本就创新、保护创新、应用和推广创新等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并明确各政府部门的职责。 正当中国、日本和韩国都提出创新兴国的战略目标时,三个国家都发生严重的科技造假丑闻。涉及的技术领域都是最热的专业。日本和韩国的是两国急于发展的生命科学,中国造假丑闻涉及的产品是中国优先发展的芯片制造。 韩国丑闻的主角是首尔大学的黄禹锡教授。黄禹锡教授原是一位畜医学专家,近年来研究培植和提取胚胎干细胞的技术。黄禹锡宣布成功提取了十一株胚胎干细胞。当黄禹锡的成果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国际领先技术时,黄禹锡教授成了韩国英雄,他被授予“韩国首佳科学家”的称号,并从政府得到数千万美元的科研经费。 首尔和东京都是首都,东京大学和首尔大学一样,也是亚洲一流大学。非常巧合的是,首尔大学黄禹锡事件尚未平息,东京大学发生了类似的丑闻,涉及的学科也有些相关。事件的主角是日本东京大学生物学教授多比良和诚。据东京大学公布的调查结果,他发表的四篇论文使用了虚假数据。其宣称用于整理一篇论文中实验室数据的计算机分析软件,当时实验室根本没有。另一篇论文中称通过实验产生的酶,是从市场上买来的。多比良和诚教授造假技巧,明显比黄禹锡教授逊色。 上海交大的科技造假事件,似乎与黄禹锡事实更有可比性,不仅手段比日本的多比良和诚复杂,而且两位学者都通过科技造假骗取巨额政府科技经费,并从政府和社会获得各种荣誉。 科技造假丑闻发生的原因,中国、日本和韩国不尽相同。如何避免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不因科技造假现象的泛滥而成为空谈,是三国政府和社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从学术腐败的深度和广度来看,中国似乎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在科技领域,空洞的口号和滥权经常压倒一切合理的质疑、责任和良知。由于科研经费的审批制度存在严重问题,中国出现了“科研老板”的不正常现象,对此,中国科学院院长也公开承认。“科研老板”们利用虚幻的学术声誉和高超的政府公关技能,占有大量科技资源,分包一部分给他人弄点成果继续蒙人,更多的经费通过各种方式进了自己的腰包。 日本和韩国的造假事件已经基本落幕,中国民众仍在等待上海交通大学的调查结果。日本和韩国处理科技造假事件的措施和手法上,有值得中国某些政府部门学习和借荐的地方。 黄禹锡事件被媒体揭发后,韩国国务总理为此召开国政问题政策调整会,出台了“黄禹锡事件综合对策”,宣布剥夺黄禹锡的“首佳科学家”称号,要求监察院对政府向黄禹锡提供研究资金等支持机制进行监察。韩国政府部门有人承担责任下台,首尔大学校长向国民公开道歉,韩国刑事检控部门启动了追究黄禹锡刑事责任的程序。 日本东京大学多比良和诚事件被揭发后,东京大学没有为媒体追踪报道和评论设置任何障碍。大学成立了独立调查小组,并将调查结果公之于众。与丑闻相关的人员受到严肃处理。 要防止科技经费不被科技造假吃掉,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韩国有比较透明的科技经费管理措施,科技主管部门的资金拨款情况可以在互联网上查到。但这些措施未能避免黄禹锡事件的发生。韩国政府和首尔大学处理黄禹锡的措施和手法,得到大部分民众的肯定,大家对政府科技资金管理仍充满信心。丑闻发生后,甚至有人为了鼓励黄禹锡继续从事研究而自杀身亡。 两会期间,有官员称上海交大的调查结果不久会公布。但愿上海科技大学就科技造假丑闻的调查报告和处理措施,能是纠正中国科研管理不良风气的开始。如果政府和社会能对事件能进行深刻反思,制度上的瑕疵和弊端能得到纠正,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有希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