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公费出国的“成本收益率”
时间:2008/9/10 22:08:42,点击:0

 

  据《人民网》透露:中国各级官员公费出国、出境(以下统称出境)考察、参观、访问、学习活动,年均耗三百亿美元。2004年伊始,中办、国办又发出《关于严格控制干部出境、出国活动开支》的通知。


  报道说,出境经费年年控制,但年年超标:1998年指标为50~52亿美元,实际开支达280亿美元;2000年指标为65~70亿美元,实际达320亿美元;2002年则达350亿美元;2003年干部出境达427万多人次,耗资仍在300亿美元以上。各地超规限外汇的来源,主要为挪用税收、土地开发收入、动用留存外汇、动用人民币买入外汇作经费、侵吞行政和其他公共项目经费等。


  不妨把财政支出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于经济建设以及“生产”公共产品,另一类则直接用于“人头费”及政府其他各种办公性开支,而干部“出国费”应属后者。按理说,官员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人民的,或者说是纳税人贡献,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所有新增财富均来自商品交换,而政府以及官员并不直接参加市场经济活动。故此,政府的钱是如何花出去的,投入后究竟“产出”了什么,尤其该项“产出”与广大人民的利益有什么联系等等,百姓不仅很想知道,而且有权知道。可以主观地说:如若把政府办公性开支再细分成若干小类,干部“出国费”也许算是成本收益率最低的一部分。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最难从这类投入的“产出”中看到自己所获得的切切实实的收益。


  政府把办公大楼及其它办公场所修建得好一点儿,虽有奢华之嫌,但它同时也是接待群众的地方,故群众毕竟多多少少也算享受到了这种“奢华”之惠;官员的小汽车买得多一些、贵一些,虽令财政不堪重负,但毕竟为官员深入群众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官员工资单上工资多一点儿,或者工资“含金量”高一点儿,虽然难免有人心理不平衡,但在稳定官员队伍、“养廉”以及提高官员的“再生产能力”等方面,也能找到某种积极意义。唯独这笔每年必支出的干部“出国费”,虽不能武断地认为一点儿“产出”也没有,但“产出率”确实太低。即使有“产出”,也显得与百姓利益离得很远。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开放的中国社会,官员需要进行国际交往,需要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国自然还是要出的。问题是:假如认真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各类资金的“投入”原则,干部们的国究竟该怎么出才好?中国官员公费出国,留给世人的整体印象和名声确实并不那么好。笔者认识一位常年在法国巴黎从事接待的同胞,他在谈到中国官员出国表现时,其讥讽、鄙夷之情溢于言表。也有好事者专为中国官员出国情状编了这样一则顺口溜:“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拍照,回国后啥也不知道”,“损”是“损”了点儿,但能对号入座
者确实不难找。


  干部公费出国“成本收益率”低以至几乎无收益,不仅是对纳税人血汗钱的巨大浪费,更是一种腐败。通过出国经费年年超标3~4倍的现实,则需要反思这样的问题:究竟是中央政府太缺少约束地方官员的权威,还是地方官员慷公费之慨的内在冲动太强烈?究竟是多个有关部门在监督官员公费出国问题上严重缺乏整体协调性,还是有关财务制度存在重大弊端和漏洞?


  看来,十分有必要给今后每一个确需出国的官员上一道经济上的“紧箍咒”:算算此次出国的“成本收益率”并能真正报出账来,甚至在必要时向社会公开“账目”。

  (文/刘以宾)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402090029.asp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港学者批内地学界“翻案风”:勿作“惊人之..
下一篇: 浙江高校“枪手”生意红火,代写论文收费3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