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析出文献的著录方法浅析——化学类文献
《物理化学学报》编辑部 於秀芝* 黄路 赵洁
当今,国际上的学术交流越来越广泛,中国的学术界也渐渐融入国际大潮中。但在学术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上存在差异,与中国期刊的国际化、标准化存在很大差距。虽然颁布了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1],但不少国内期刊存在不同程度的各行其是现象,这与该标准中也有些许值得商榷的地方不无关系。笔者最近查阅了国内一些化学类的中、英文期刊文后的自引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本文结合国内外的一些学术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主要是化学类),并参照国家标准,试图找寻一种对学术期刊来说比较全面的、有利于国际交流及检索的文献著录方式。
1、某些期刊的自引文献著录格式实例
1.1国内中文期刊举例
例1:CHU Qing-Hui (楮庆辉), GAO Lian-Xun (高连勋), WANG Dong-Mei (汪冬梅) et al.. Chem. J. Chinese Universities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 2000,21 (3):439-443[2]
例2:Han FT, Chen JZ, Wang JQ, Wu XC, Bin RM. Acta Phys. -Chim. Sin., 1996, 12 (1): 39 [韩甫田, 陈济舟, 王俊桥, 伍宣池, 宾仁茂. 物理化学学报 (Wuli Huaxue Xuebao), 1996, 12 (1): 39] [3]
例3:(1)TAO Zhu (陶 朱),Jackson W. G. Wuji Huaxue Xuebao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2000, 16 (3), 485.;(2)LUO Xu-Qiang (罗绪强), TAO Zhu (陶 朱), XUE Sai-Feng (薛赛凤), ZHU Qian-Jiang (祝黔江) et al Wuji Huaxue Xuebao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2001,17(5), 641[4].
例4:Zhang Kai (张 凯), Bao Changli (鲍长利), Li Zengwen (李增文), Tian Liyu (田利玉), Dong Chunxiang (董春香). Chinese J. Anal. Chem. (分析化学), 1997, 25 (4): 404~407[5]
例5:(1)吴 星,陈文建等. 化学通报,1990,(6) : 53~57;(2)赵玉清,张 虎. 化学通报,1999,(8): 47~51[6]
例6:Nie, C. M.; Wang, H. Q.; Fan, M. F.; Xia, L. S. Chin. J. Org. Chem. 2001, 21(4), 305 (in Chinese) [7]
例7:朱爱民, 宫维民, 张秀玲, 等.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作用下甲烷偶联反应. 中国科学, B辑, 2000, 30(2): 167~173[8]
例8:严平, 董光荣, 张信宝, 等. 137Cs法测定青藏高原土壤风蚀的初步结果. 科学通报, 2000, 45(2): 199~204[9]
1.2 国内英文期刊举例
例9:Zhang, Y. M.; Liu, Y. K. Chin. J. Chem. 2000, 2, 12. [10]
例10:Zhang Bing-Jian, Hou Yuju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y, 16 (1), 49 (2000) [11]
1.3 国外英文期刊举例
例11:(1)M. Hochstrasser, Science 289, 563 (2000).;(2)T. Kamura et al., Science 284, 657 (1999). [12]
例12:Duan, X. F., Huang, Y., Cui, Y., Wang, J. & Lieber, C. M. Indium phosphide nanowires as building blocks for nanoscale electronic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Nature 409, 66-69 (2001) [13]
例13:Campuzano-Jost, P.; Crowley, J. N. J. Phys. Chem. A 1999, 103, 2717-2719. [14]
例14:L. Schwink, P. Knochel, Chem. Eur. J. 1998, 4, 95. [15]
2、分析与讨论
纵观例1~14,所有期刊的著录方法不尽相同,而属于中文期刊的例6则全用英文著录,根本看不到其中文全称。
《作者编辑出版常用国家标准》[16]中论到期刊的参考文献著录方法为:著者. 题(篇)名. 刊名, 出版年; 卷号(期号):页次(此为第一种方法);而《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17]关于期刊中析出文献的著录方法为:作者. 题名. 其他责任者(选择项). 刊名,年,卷(期):在原文献中的位置(此为第二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出版年的后面一个用分号,另一个用逗号。现在一般采用第二种著录方法,但略去其中的选择项,大多数期刊也略去题名,但这并不与国标相悖[1]。
下面将各著录项分开加以分析及讨论。
2.1 作者著录格式
中文期刊作者的汉语拼音名的拼写,各刊可谓各行其道。参照1976年9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修订的《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的规定,只有例4符合该规定(姓氏和名字分开写,首字母大写)。但在此规定中没有关于缩写的规定,为了能尽快与国际接轨,大多数的中文期刊的著者姓名都采用拼音名和中文名并列使用,也有的期刊只列中文(例5、7、8)或只列英文(例6),到底选择哪种方式为宜,将在下文讨论。
但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应参考国外的缩写习惯,汉语拼音的姓氏全写,名字也应可以缩写。一般国外英文期刊(例11~14)的姓氏全写,名字缩写且加缩写点,若姓氏放前面,则在姓氏后用逗号标明。国内英文期刊(例9、10),大都按照中国传统的姓前名后写法,但有的名用缩写,有的用全称,且同一种刊的写法还不一样(例10)。按照例10的写法(Zhang Bing-Jian, Hou Yujun),在国际各大检索机构进行计算机检索时,将会把Bing-Jian和Yujun作为姓氏来检索,从而造成漏检、错检。为兼顾中国人名的习惯,同时参考国外的人名写法,我们以为姓氏放在前面,其后加逗号与名字隔开,名字缩写且加缩写点,不同的作者之间用分号隔开的著录方式较为合理。如:王丽霞、孙昌海的拼音名分别为Wang Lixia、Sun Changhai,而在参考文献中则写为Wang, L.; Sun, C.。这样国内外的检索机构在检索时,数据就不会丢失,读者在查阅文献时也不会发生误解。
2.2题名的著录
在所查阅的14种科技期刊中,只有3种期刊列出了题名。学术类期刊的题名有时特别长,若是一篇文章所引的参考文献很多,再加上每篇文献的题名,将很累赘。我们认为,略去参考文献中的题名,并不影响读者去查询,同时又可以减少篇幅,增加期刊的信息量。
2.3 刊名的著录
中文科技期刊一般含有三种刊名,即中文刊名、英文[2]或拉丁文[3]刊名、汉语拼音刊名。前2种刊名按国标规定必须在封面给出,汉语拼音刊名可在封面或版权页上刊登[17]。例1和例4列出了英文刊名和中文刊名;例3列出了汉语拼音刊名和英文刊名;例5、7及8只列出了中文刊名;例6只列出了英文刊名;只有例2列出了全部3种刊名。为了便于对外交流和扩大中文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同时又不失中文期刊的中国特色,我们认为例2的方法值得推荐,即三种刊名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献的著录中。英文或拉丁文刊名(可用全称,也可用缩写)及汉语拼音刊名采用斜体,中文刊名用正体。如: 物理化学学报 (Wuli Huaxue Xuebao),其拉丁文名的缩写为(加缩写点)Acta Phys. -Chim. Sin.;分析化学(Fenxi Huaxue),英文缩写名为Chinese J. Anal. Chem.。刊名如何缩写应遵照国际惯例,并尊重原刊历史上一直沿用下来的缩写刊名。
2.4年号、卷号、期号及页码的著录
从例1~14中可看到,各种期刊的年、卷、期、页码的著录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出版年是黑体(例4、6、9、13、14),有的卷号是黑体(例1、10、11、12),有的年及卷号均是黑体(例2、3),有的全是白体(5、7、8),有的卷号用斜体表示(例6、14);有的卷号、期号均列出(例1、2、3、4、6、7、8、10),有的只列出卷号(例9、11、12、13、14),还有的只列出期号(例5);有的列出起止页码(例1、4、5、7、8、12、13),有的列出起始页码(例2、3、6、9、10、11、14);页码前面的分隔号有用冒号的(例1、2、4、5、7、8),也有用逗号的(例3、6、9、10、11、12、13、14);不论用那种方法,读者都不会理解错误。因此建议使用国标[1]的规定,但只列出起始页码,年和卷号均用黑体,如:2001, 15 (4): 365。这样既简练又一目了然。
2.5 同时使用中、英文对照著录法
为了更快更好地使期刊走向国际化,大多数中文期刊的文前或文后都附有英文题名、作者的汉语拼音名、单位的英文名称、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等等。因此,对于中文文献,同时用中、英文著录参考文献也将势在必行。
3、结论
通过对14种中外文期刊的自引文献的著录格式的研究,找出了它们的相同点及不同之处。参考例2,总结出一套中、英文对照的文献著录方法。我们可将例4改为:
Zhang, K., Bao, C., Li, Z., Tian, L., Dong, C. Chinese J. Anal. Chem., 1997, 25 (4):404 [张 凯, 鲍长利, 李增文, 田利玉, 董春香. 分析化学(Fenxi Huaxue), 1997, 25 (4):404 ]。
在此,文章中的所有作者全部照录。英文的写法中,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全写,首字母大写,姓氏后加逗号;名字缩写且加缩写点,大写;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作者与刊名之间用点号隔开;英文刊名斜体;刊名与年号之间用逗号隔开;年与卷号用黑体并用逗号隔开;期号用白体放在卷号后面的圆括号内;页码前用冒号,只录起始页码。中文则放在方括号内,汉语拼音刊名斜体并将其放在中文刊名后的圆括号内。这种写法不仅中国人查寻时一目了然,而且国外重要检索机构在检索时也不会漏检或错检,有利于提高中文期刊的摘引率。
参考文献
1、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1988
2、王瑾玲, 杨 云, 张姝明, 李建堂, 缪方明, 赵 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 23 (2):226-229
3、郭立平, 韩甫田, 成之绪. 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4):372-376
4、罗绪强, 陶 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张广义, 周忠远, 周向葛. 无机化学学报, 2002, 18 (3):259-264
5、鲍长利, 赵淑杰, 刘广民, 周 波, 冯志彬. 分析化学, 2002, 30 (2):198-201
6、朱万强. 化学通报, 2002, (3):213-217
7、聂长明, 李忠海, 文松年. 有机化学, 2002, 22 (1):46-51
8、王保伟, 许根慧. 中国科学, B辑, 2002, 32(2):140-147
9、张春来, 邹学勇, 董光荣, 张信宝, 秦 芝. 科学通报, 2002, 47(3):221-225
10、Zhang, J., Zhang, Y. Chin. J. Chem., 2002, 20:111-113
11、Zhang, B., Lu, Y., Hu, W., Jin, Z.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2001,17 (4):432-438
12、Kurz, T., Pintard, L., Willi, J. H., Hamill, D. R., Gönczy, P., Peter, M., Bowerman, B. Science, 2002,295:1294-1298
13、Gudiksen, M. S., Lauhon, L. J., Wang, J., Smith, D. C., Lieber, C. M. Nature, 2002, 415:617-620
14、Gill, K. J., Hites, R. J. Phys. Chem. A, 2002, 106:2538-2544
15、Ireland, T., Tappe, K., Grossheimann, G., Knochel, P. Chem. Eur. J. 2002, 8:843-852
16、中国标准出版社第四编辑室. 作者编辑出版常用国家标准.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150
17、陈浩元主编. 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http://www.hkjyzx.com/003/l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