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抄袭是官德严重缺失的表现
风萧萧
中国是文明古国,什么东西都能作出一部“史”来,就连为人所不齿的抄袭,也算得上源远流长,代不乏人。往远里说,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据郭沫若考证出于宋玉的草稿;骆宾王的“隐隐地中鸣鼓角,昭昭天上下将军”抄自庾信;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出于阴铿;黄山谷的“百年中半夜分去,一岁无多春暂来”化用白居易……不过,这些抄袭,大都是些文人琐屑,少有官员的参与。一定要找出贪官抄袭的案例,勉强也只能数出一个明代的武定侯郭勋,以自己的名义盗刻《三国》、《水浒》,颇些有抢夺知识产权的嫌疑。古代贪官、昏官、赃官所在多有,恶迹斑斑,涉及抄袭的却没几个。道理很简单,中国古代文人当国,能否写一手漂亮的文章,是做官的“门槛”,风气之下,大小官员都会作文,上到诸葛亮这样的大政治家,下到秦桧、严嵩一流的奸臣,人品不论,一手文章还是漂亮得很。
然而,时至今日,原本仅见于文坛的抄袭之风却已蔓延到了官场,令人大有“今不如昔”的感慨。05、06年之交湖北省浠水县50名县、局和乡镇领导涉嫌抄袭出书,在当地成为一大丑闻;06年北京某部委高官北大镀金,毕业论文抄袭率达80%,被学子揭发,见诸媒体;07年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绍仓因贪污腐败锒铛入狱,法庭之上声泪俱下念颂的长达四页的悔过书,居然也被记者揭发为抄袭而来;08年春节,某官著书《机遇与抉择 松花江事件的深度思考》也被网友揭发涉嫌整段抄袭七八处之多……
文人抄袭是为了争名,作家抄袭是为了夺利,大学教授抄袭是为了定职称评资格,名利兼收,但时下涉嫌抄袭官员的官员大多位高权重,名利不缺,却一样涉足抄袭,所为何来?这恐怕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有更大的贪天名利在诱惑所致,这已很难用个人的道德不检点来解释,而涉及到了为政者基本的“官德”问题。
中国传统的官德,讲究的是“忠”与“敬”。忠自不待言,这敬,指的是为官者应当对百姓保持谦敬之心,抱着学习的态度,听取百姓意见,为百姓谋福利。所谓“莫道一官无用,地方全赖一官;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世易时移,对一家一姓一人的“忠”已然不能成为今日官员的道德,但对百姓的敬畏之心,却应当成为干部们应持的基本从政态度。然而,今日少数干部一朝权在手,便妄自尊大,唯我独尊,觉得自己无所不会,无所不能,既能当官,又会舞文弄墨,热衷于著书立说,乃至于把写作出书视为个人政绩大书特书。“量小者器不宏,德薄者才不广”,抱有这种错误态度的干部大多胸无点墨,又要强行附庸风雅标榜自己是学习型干部,自然免不了抄袭的行为。
执政者的道德,也就是所谓“官德”,是古今中外人们一直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古代中国为官要科举为纲,正人伦,辨忠奸;今日西方政治家要对公众演讲,当选要手按《圣经》或宪法宣誓,其实也属于道德的自我标榜、约束。说到底,无论古今中外做官都要官德,无德的官,不是昏官就是赃官。抄袭虽然是个人的小节,却暴露了少数官员在“官德”上的严重缺失,实在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不难想象,一个连文章都要抄袭的干部,又怎么能如实对待自己的政绩,怎么能不谎报瞒报?一个自认无所不能,一贯正确的干部,又如何能带领一个团队,集团队智慧,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何谈为百姓谋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