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 (2005年07月21日 第八版)
近日,当记者试图再次联系有关专家时,张文魁和周其仁的办公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张维迎的办公电话有一位女士接听,她告诉记者,张维迎教授最近一直很忙,所有采访一律回绝。而另外也有一些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不想谈”、“不想就此事发表具体评论”。
本报记者 徐海慧 实习生 姚伟 发自上海
其实关于国企产权改革的讨论早在去年“郞顾之争”时就已深入展开。
当时,由于郎咸平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连续炮轰海尔界定存量资产为“侵吞国资”及“侵吞大集体资产”、TCL政府与企业家签订利润分成和高管持股合约为“国有资产稀释和转移”、格林柯尔收购科龙为“在‘国退民进’盛宴中狂欢”,郞氏这一系列言论被视作是对国企产权改革的质疑。国内部分主流经济学家相继站出来回应郎咸平。
2004年8月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文魁向媒体表示,国企产权改革不会停止,“风向”不会变。8月28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届深圳高峰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指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国退民进”的过程,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而不是瓜分财富的过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也表示,郎咸平对海尔、TCL、科龙等三家企业的不同做法都认为有问题,“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到底怎样郎咸平才觉得对”。
不久,不同的声音出现了。9月11日,南京地区海派学者42人举行“国企产权改革研讨会”,集体声援郎咸平。9月15日,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导程恩富,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左大培等10位学者在上海联名发表声明,“对郎咸平的基本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学术良知表示深刻理解和赞同,并予以支持”。声明明确表示了笼统主张“国退民进”、“国有企业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是违反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历次指示的错误思想以及“国退民进”的方针是一种错误做法等观点。
“郞顾之争”于是超越个人恩怨,升级为国内经济学界不同学派关于现行国企产权改革的学术大讨论。
国资委也对此事给予了高度关注。国资委新闻处处长金思宇向媒体表示,“国有企业改革方案是国务院等有关部门制定下来的,而且正在执行,肯定不会停下来。”他同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有关部门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适度修改和调整。
2004年10月20日———科龙20年大庆的日子,在“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上,顾雏军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联合发布一份题为《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将科龙20年来的发展放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考察,认为“今天的科龙既是国家发展大环境、企业家的作用、独特的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产物,更是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缩影”。报告还指出,科龙2000年、2001年的危机有战略失误、核心管理层的更迭等因素,“但从历史的轨迹来看,体制层面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并认为科龙在格林柯尔接手后迅速扭亏为盈是因为经过“战略性整顿”,主要是压缩成本和新产品开发。此举可谓顾雏军对郎咸平炮轰的直接驳斥。
近日,当记者试图再次联系有关专家时,张文魁和周其仁的办公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张维迎的办公电话有一位女士接听,她告诉记者,张维迎教授最近一直很忙,所有采访一律回绝。而另外也有一些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不想谈”、“不想就此事发表具体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