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话语体系转换
时间:2014/7/15 21:15:00,点击: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话语体系转换——从“革命”到“建设”的话语体系转换

作者: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唐爱军    来源:学习时报

  编者按:在不同发展阶段,由于时代条件的变迁和历史任务的转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构建出不同的话语体系。对此问题,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革命”到“建设”的话语体系转换;从“国家主导”到“国家——市场——社会”的话语体系转换;面向“中国问题”建构中国话语体系。本版自本期开始分三期刊出以上三大内容。

任何理论都会根据自身主题和理念构建出某种话语体系。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在不同发展阶段,由于时代条件的变迁和历史任务的转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构建出不同的话语体系,从而使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出时代特色,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首先,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话语和建设话语两种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话语体系主要是由其主题和理念所规定的。“革命”与“建设”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两大主题。社会主义包括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无产阶级要夺取政权,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实现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改变,即“革命”。第二个阶段,无产阶级要消灭“整个旧社会生存的条件”,且经过一系列“环境和人都完全改变的进程”,从而实现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的解放,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即所谓的“建设”或“发展”。围绕这两大主题,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一是革命话语体系。它以批判资本主义,尤其是批判市场经济下的资本逻辑为中心话语,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理论构成革命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二是建设话语体系。它关注未来社会的建构,寻求更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形式以及实现它的现实途径。马克思把未来社会界定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只有通过长期的发展,特别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才能实现这样的社会理想。对于未来社会、对于共产主义的实践来说,马克思主义展现出的是建设性和建构性。当然,两大主题、两大话语体系不是分裂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新社会的建构,是经过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这一历史时期之后实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导向新社会的,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构成批判资本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价值目标,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解放构成它们的历史任务。

  其次,革命话语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所谓“结合”,就是革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与当时的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是由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决定的。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话语之实践提供了历史条件。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解决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问题,只能靠革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在中国化的革命话语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顺利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到来,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开始失去与新实践相结合的条件,应当根据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革命”到“建设”的话语体系的转换。可惜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前,这种转换没有真正顺利地进行过,人们多是停留在“革命话语”和“革命思维”之中,用革命思维去思考革命后的事情,用革命思维搞建设。

  最后,建设话语的中国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逐步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一点反映到理论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革命”到“建设”的话语体系转换。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上就是建设话语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实践相结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建设话语之展开提供了时代条件和发展动力。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这意味着,我们将社会主义的“建构性逻辑”与中国“现代性逻辑”有机结合起来了,形成了建设话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理论主题”,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围绕这样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采取“建设”的话语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其开创之作。邓小平十分强调解放思想。在某种意义上,他就是要将人们从革命话语的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创造性运用“建设话语”。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上。社会主义本质有两大维度。一是生产力维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革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社会自阶级社会产生后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则强调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指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因素。生产力优先性的确立,也为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在革命话语体系中,由于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很容易导致人们对市场经济的批判。而在建设话语体系中,市场经济是有理论合法性的,因为它是现阶段中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效经济形式。二是公平正义和人的发展维度,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构新社会形式的根本价值原则的“返本开新”。除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立足于不同发展阶段,不断推进由“革命”到“建设”的话语体系转换:前者强调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后者强调从斗争思维到以人为本、和谐思维转变。此外,我们今天所讲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等,都是建设话语的集中体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立足于以“建设”为核心的话语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资源。(执笔人:唐爱军)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重读哈耶克:知识的僭妄
下一篇: 西方哲学全图解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