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时代问题上给我们的启示
时间:2011/7/15 14:58:17,点击: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时代问题上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潘宁 周毅1
          
  科学判断时代的特征、正确认识时代的性质,全面把握时代发展的总脉络是一个党和国家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重要前提,也是一个政党立于不败的科学依据。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生存于一定的时代和一定的世界体系之中,因而时代的特征、时代的潮流不可避免的会对一个国家的内政外交产生重大影响。民族与世界的关系、国家与国际的关系以及生存、发展与时代的关系,要求每一个民族国家必须准确地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主题。基于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重视对时代主题、时代特征和时代性质的判断和认识并有大量的理论论述。在新形势下,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观,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主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时代问题的认识

  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作为时代的思想”,“所以哲学并不站在它的时代以外,它就是对它的时代的实质的知识”2。马克思接过黑格尔点燃的思想火种,进一步引申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3恩格斯也有类似的论述,认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哲学发展史表明,任何一种哲学思潮、哲学体系都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定时代自然、社会和思维矛盾运动在一定的阶级、社会集团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观也是顺应历史潮流、时代呼唤和实践要求的产物。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德国和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即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和无产阶级兴起的时代。他们不仅亲眼目睹了新旧时代交替产生的各种问题与矛盾,而且以多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斗争,投入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活动,同工人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把他们关于“时代”主要矛盾和发展方向的判断贯彻到实践中,指导本国的革命实践,对资本主义时代的发展提出的理论难题作了科学解答,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所谓时代,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即指对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和演化进程中某一历史阶段社会性质、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向的界定,并以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等作为区分不同时代性质的基本标志。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成果,特别是黑格尔和摩尔根的观点,从唯物史观出发,找到了时代划分的客观基础,并在他们的社会形态理论中进行了阐释。他们曾明确表述:“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4这个时代的特点主要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时代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发生一系列的变革,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所有制代替了封建社会的所有制;阶级对立简单化,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社会必然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具体来说, 马克思恩格斯主要从社会形态、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等多层次、多方位的认识视角来分析和划分时代:
  第一,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5为视角,以“人的解放”为标准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性。马克思恩格斯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写道,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的依赖关系(最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6。
  第二,按照社会生产方式(主要是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作为划分时代的基本标准和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类演进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各种时代,相应划分为四个时代。对此,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进行了非常明确的阐释,认为人类社会的演进依次经历了这样几种经济形态:“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7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8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人类早期社会发展的历史,阐明了人类从蒙昧、野蛮到文明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按照人类文明发展和演进的历程,把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三个大时代,科学地证明了人类走向更高级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可以说,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划分时代的基本依据。
  第三,以生产力或生产技术来分析时代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第1卷中对此有过论述:“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9他还说,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发展的。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在《哲学的贫困》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谈到:“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10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时代划分的首要显著标志。将生产力标准确立为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不但是唯物史观的根本标志之一,也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最重要的成果。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劳动手段的发展和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本动力,因而成为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重要内涵。
  第四,从阶级关系的视角来划分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而这种对立在各个不同的时代是各不相同的。随着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而且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因为“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1。。
  以上四种划分历史时代的视角、方面和方法,是相互补充、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和划分时代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向,即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和过渡的必然性,他们时代观的特点和实质在于研究时代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正是通过从多个视角划分时代的判断,马克思恩格斯最终在《共产党宣言》中向世人庄严宣布:“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2可以说,社会主义就要取代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时代性质的一个根本判断。也正是建立在这样对时代认识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创建自己的理论。他们所进行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实践活动,也都是围绕着证明这一论断的必然性而展开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革命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理论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现代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理论,是由列宁首次提出的。列宁所面临的的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时代课题。其一是,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有了很大发展,那么,资本主义的矛盾是缓和了,还是加深了;是要继续马克思主义的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无产阶级革命呢?还是只要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些“改良”就行了?其二是,俄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的国家,那么俄国应该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即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的俄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课题。
  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刻地把握时代变化的本质,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新变化和工人运动的新情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和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地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早在1903年,列宁在《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一文中就时代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19世纪后半期“是最后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时代,一个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夕的反动派十分猖獗,各方面力量极其紧张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区别是极其明显的。”13在列宁看来,要了解对于那个时代来说特别典型的重大事变和现象,必须了解该时代的一般条件。对此,1915年,列宁在《打着被人打旗帜》一文中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无可争辩,我们是生活在两个时代的交界点;因此,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这里谈的是大时代。”14列宁认为,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色彩,也就是说,无论过去或将来,每个时代而且总会有个别的、局部的、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的运动,都有而且总会有各种偏离运动的一般形式和一般速度的情形。我们无法知道,一个时代的各个历史运动的发展会有多快,有多少成就。但是我们能够知道,而且确实知道,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即首先考察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15在这里列宁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主要以生产关系,进而主要是以阶级关系为中心展开来研究时代问题。从他的论述中,他主要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根据阶级斗争的观点确定历史阶段,即哪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就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等;另一方面,列宁强调时代的世界性,认为时代的特征具有普遍性,不能限于个别国家,他认为要把时代同国际形势和革命运动联系起来,按照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状态和革命任务的阶段性来划分时代。
  通过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入研究,列宁完成了不朽之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列宁指出,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但垄断并不完全排除竞争,而是使竞争在垄断组织之间进行,因而使竞争更加尖锐和剧烈。垄断并没有消除经济危机,反而使经济危机愈益频繁和严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更加激化。在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发展新时代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列宁指明这一时代的主旋律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决定这一时代发展方向的中坚力量就是无产阶级,这一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列宁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列宁还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由此得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者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16这一理论实质上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新时代的理论,是新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适应20世纪前半叶的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观。这一时代是“帝国主义时代”、即“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战争与革命时代”。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把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就要被社会主义取代的时代判断进一步深化,为无产阶级在新时期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和前途。实践证明,列宁的这一判断基本上从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苏联的基本国情,而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战略与策略以及因形势的发展对战略与策略的调整,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因而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成功。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不仅指引着俄国无产阶级,而且还激励着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为探索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的俄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前提和理论基石,同时也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
  
(二)几点启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时代问题的分析是与他们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紧密联系相关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表明,如果不能科学判断时代特征、正确认识时代性质和全面把握时代发展的总脉络,就不能确立党的正确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将会受挫并带来巨大的损失。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时代问题的论述对于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 正确判断和把握时代问题
  任何一个时代中都不可避免的包含着许多各种各样的矛盾,并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关于矛盾的普遍性问题,毛泽东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还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至始至终的有矛盾运动。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我们看到,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时代的变化与变革日益迅速。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在新形势下,客观地全面地理解和判断时代特征和时代性质显得极为重要。如果不能全面正确地把握和判断时代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甚至出现倒退。这就要求我们党在判断时代问题上,必须紧紧抓住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我们要力求避免根据偶然的、片面的现象作出对整个时代的不切合实际的判断,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一些个别的、特殊的现象也脱离不开整个时代的发展规律,在某些情况下很可能是这个时代主要矛盾的集中反映。诚如列宁所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17另一方面我们要力求避免僵化地、教条地理解和应用现有的理论,特别是经典著作中关于“时代”的思想和判断,忽视了客观现实的发展变化。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文中曾指出:“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单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表明,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对时代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2. 弘扬时代精神,正确回答时代课题。
  从人类历史发展看,问题不仅是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的起点,更是实践发展的契机。马克思认为,“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19。“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0毛泽东更是强调:“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21这里,无论马克思,还是毛泽东都明确表明理论研究应有突出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人们对存在问题的能动性、探索性和前瞻性反应,它不仅是一种面向本体和前提的思,更是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能够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内在要求。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一是恰当地提出问题,对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予以及时的发现和准确的把握;二是注意合理地研究问题,阻止浮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气滋生蔓延;三是注意问题研究的转换和提升。
  弘扬时代精神,科学地回答时代课题,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问题意识的集中体现。所谓时代精神,在黑格尔看来,“是一个贯穿着所有各个文化部门的特定的本质或性格,它表现它自身在政治里面以及别的活动里面,把这些方面作为它的不同的成分。它是一个客观状态,这状态的一切部分都结合在它里面,而它的不同的方面无论表面看起来是如何地具有多样性和偶然性,并且是如何地互相矛盾,但基本上它决没有包含着任何不能一致的成分在内”22。
这里,黑格尔所使用的虽然是唯心主义的玄思妙语,但他关于时代精神的观念却是和他关于人类历史发展内在规律性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向我们指明了如何把握一个时代的本质需要和根本问题的路径。
  人类历史发展表明,时代精神是一种人类精神的强大支柱,“是一个在社会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孕育和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为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23。它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将创造人类精神的发展的崭新空间。时代精神又是时代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的精神概括和集中体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孕育而成的时代精神的特征就是与时俱进。当年,恩格斯在阐述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时曾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明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24这种无穷无尽的前进发展的辩证法的基本思想,要求我们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来对待一切事物。列宁在谈到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问题时也曾批评那种只抓住马克思恩格斯的片言只语而不去完整地理解他们的思想的错误倾向,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a)历史地,(B)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y)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25只有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新的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根基的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生命体,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本性就决定了它本身不是自我观照,而是永远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关注和研究自己时代提出的最迫切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重大课题,并在对现实的解释中不断推进自身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的一种固步自封的宗派主义体系,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不断地吸收同时时代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中有价值的科学成果;马克思主义决不认为自己是要人们向它膜拜的“终极真理”,它没有结束真理,而只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
  与时俱进,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并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普遍真理,所以,老祖宗不能丢。如果丢掉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的事业就会失去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同时马克思主义又是发展的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但是创新和发展是对立的统一。要做到创新,与时俱进,重要的是应当对“时”的涵义作出具体的分析。对于这个“时”,至少可以从三个意义去理解:一是我们现今所处的时代;二是指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三是指各个时期面临的形势和具体情况。
  正确回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时代是在发展和更替中不断前进的,作为时代旗帜的理论体系,表现在新旧时代及其主题交替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并随着自己的时代前进。恩格斯说过: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26。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向世人展示了它善于准确把握时代课题的科学本色。当下,弘扬时代精神,正确回答时代课题,一要面向世界,关注世界时代发展的新情况、新发展、新成就和新问题,及时吸取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新经验,尤其是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二要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善于根据时代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觉察和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时代课题,深入研究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深入研究生活中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中吸取营养,吸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成就;三要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终上所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观启示我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见观察世界,必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敏锐地把握时代特征,准确地反映时代要求,科学判断时代主题的变化和世界发展的趋势,正确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从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和解决一系列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侯惠勤:《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 俞可平等:《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
[3] 宋进:坚持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4期。
[4] 潘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继承和创新,《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第1期。
[5] 董萍: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视野》2010年第1期。

1 作者简介:潘宁系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周毅系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
2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55-56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2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 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1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年版,第257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9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284页。
13《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22页。
14《列宁全集》第26页,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2-143页。
15《列宁全集》第26页,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2-143页。
16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73页。
17 《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70页。
18《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9页。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9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9—290页。
2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9页。
22 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第1卷,商务出版社,1959年版,第56页。
23 包心鉴:时代精神与人类文明大势,《文汇报》,2007年10月7日。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4页。
25《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63页。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本文已公开发表,见李进、何云峰主编:《理论经纬·2010》,安徽合肥:黄山书社2011年4月第1版,书号:ISBN 978-7-5461-1740-9.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作为创新理论实践原则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下一篇: 论毛泽东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