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周鸿刚、李进主编,黄刚、何云峰副主编:《理论经纬•2009》,合肥黄山书社2009年12月版。 从哲学上来说,是要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的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群体性突发事件增多,经济利益纠纷导致社会环境被破坏的事例呈上升趋势,出现了所谓“黄金发展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现期”并存的状况。究其原因,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伴随着新的或从未出现过的人与人之间矛盾,加之这些矛盾、利益冲突在一定的情况下又尚未得到解决,从而形成社会不稳定、不和睦的因素。关于和谐,中山大学蔡禾教授有一种理解,他认为:“既然存在差异,和谐就不等于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恰恰相反,由于差异和独立的存在,矛盾和冲突必然是和谐社会中不可回避的现象1。从根本上来说,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就是要努力消除社会不公平现象,着力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利益冲突,使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睦相处,从而实现社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反思精神是消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从而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关键手段。社会整体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矛盾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由于利益的冲突而形成的矛盾。就像脸上有灰,自己难以看到,需要照镜子一样,别人的批评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自己看到存在的问题。在解决矛盾中,如果一个人缺乏自我反思精神,难以接受别人的批评,总是认为自己很委屈,总是强调外界因素,总是寻找一些借口,掩饰自己的错误,对于别人的批评就会无动于衷,这样,批评起不到实际作用,存在的矛盾难以真正解决。另一方面,自我批评要想起很好的作用,离不开反思精神,只有认真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有效地解决矛盾。运用反思精神,就“应该有勇气揭开我们的脓疮,以便毫无虚假地、老老实实地进行诊断和彻底治好它”2,才能真正找到矛盾,也才能协调关系,解决矛盾,从而构建现代和谐社会。 (一)反思精神的含义 马克思恩格斯多方面论述了批判的内涵,“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3。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是辩证的批判,并不是对一切都说不。批判的基本涵义是反思、置疑、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批判精神则是对已有成果包括精神成果的一种反思精神,是一种不满足的超越精神。批判就是怀疑那些看似明晰和正确的东西,揭示事物的本来面貌,改变事物现状,从而达到应该达到的境界。即马克思所指出的:“使现存状况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摆脱现实束缚,“在批判旧世界中创造一个新世界。”4坚持联系实际,不能只思别人,不思自己。现在有的反思,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对别人评头论足,指责有加,只思存在的问题,不思自己的过错,使反思成了指责批评别人的工具。判断一种反思是真反思还是假反思,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能结合实际反思自己的问题。只有把自己摆进去,真心实意地反思,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进而超越自我。所以,反思者必须首先反思自己,这样才能联系实际更紧密一些,解决问题更扎实一些。反思思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反思一词含有反省、内省之意,是一种批判性思考,是贯穿和体现批判精神的。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序言”中宣称:“我们这个时代可以称为批判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能逃避这批判的。……因为只有经得起理性的自由、公开检查的东西才博得理性的尊敬的。”5康德的这种看法,道出了他的时代的声音,同时也表明了反思思维与理性精神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黑格尔说:“首先,批判即需要一种普通意义的反思。”6这说明,反思不仅内含批判精神,而且是批判的必要前提。马克思也认为,哲学的活动就是一种理论批判,而哲学参与现实的方式也是理论批判的。他说:“哲学的实践本身是理论的。正是批判从本质上衡量个别存在,而从观念上衡量特殊的现实。”7显然,这种批判含有反思精神。缺少独立的反思精神的社会,注定只能死气沉沉。一个社会之所以需要反思精神,其根本原因在于:任何社会都不是乌托邦,都存在着种种弊端,都存在着种种不公平、不合理,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独立的反思精神是社会充满活力的标志,是消除现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亦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二)反思精神对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缺乏反思精神的同志,有了缺点错误,不仅不承认,而且想方设法加以掩盖;或者怨天尤人,推卸责任;或者打着反对“整人”的旗号,抵制正确的批评。这样,社会矛盾难以消除,现代和谐社会就难以建立。反思精神对人的精神境界提高有重要意义。人在生活中对于人生的“觉解”的程度不同,构成人的某种精神境界。冯友兰在《新原人》中提出:“人对于宇宙人生底觉解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底意义,亦有不同。人对于宇宙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所有底觉解,因此宇宙人生对人有底某种不同底意义,即构成人所有底某种境界。”8在具体的生存境遇中,提高人们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是解决我国当前精神境界缺失,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合理途径。所谓“觉解”是指人们从价值维度对其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思。通过反思,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以改过自新;通过反思,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潜在的力量,从而获得刚健有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着我国社会进人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乃至后工业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从封闭的同质的单一社会向开放的异质的多元化社会转型。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引起了整个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当代中国人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角色转型。工人下岗、农民进城、知识分子“下海”、留学生出国等等,这种全民性的社会流动既包括地域性的流动又包括社会结构性的流动。应该承认,中国人对这样广泛、迅速的大变动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面对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都市与乡村、东方与西方等双重文化的激荡与冲突,当代人的社会心态被撕裂、失重,丧失了价值导向。当代中国人在生活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精神贫困现象,人们失去了精神支柱,大众行动短期化,人们满足于浅层次的消费需求,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流行,在商业化大潮中,人的发展和人生目标变得可有可无。这可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偏离预想的目标,成为“权欲薰心、贪得无厌、残暴专制的现代主义”9,只有通过深层的反思,才能把传统的阴暗面去掉,否则它会泛滥成灾”10。可见,反思精神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尤为重要。通过不断对新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趋势进行分析,加强自己的批判和前瞻功能,为社会提供预测、报警和预防信息,担负起批判和引导社会的责任。通过反思,人们才能克服重经济轻文化、道德、审美等精神因素现象。也只有通过反思,人们才能克服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心理滞差”,从而站在时代的高度,找到新的精神基点,创建美的精神家园。而当人们一旦经过对社会、自我的理性反省,理清了头绪、探索到方向而开始改变自我、改造社会时,人们的精神境界就会提高,现代和谐社会就会逐步形成。 (三)根据现代和谐社会的新型社会矛盾特点应该采取体现反思精神的正确方法 认识到反思精神对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作用,并不等于能够充分发挥反思精神的作用,还要根据新时期现代和谐社会的新型社会矛盾特点,积极地采取体现反思精神的正确方法,有效地发挥反思精神在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现代和谐社会的新型社会矛盾特点 现代社会新矛盾观的“新”,表现在何处?有什么新特点?第一,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和谐),尤其是斗争性有新内涵、新含义——用和平的方法进行非对抗性的斗争。任何社会都是个矛盾统一体,由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组成,缺一不可。但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会有不同的属性和内涵。现代社会新矛盾观的斗争性不是敌对阶级社会那种对抗性斗争,而是非对抗性斗争、人民内部矛盾的斗争。非对抗性斗争的主要方法是:“用和平的方法”11、“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12;不搞无限上纲,更不容许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容许申辩和辩护。第二,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动力作用有新变化——和谐起着主要的动力作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个复杂问题,在一定条件下是会发生变化的。和谐具有聚合人心,陶冶情操,激发才智,产生力量,丰长万物,树立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功能,达到思想上、认识上的一致,成为推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动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可以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本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我国构建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总之,“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3。这是对团结、和谐的巨大作用所作的总概括,也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真理。 2.积极实施反思精神 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应对现代社会的新型社会矛盾的特点,花大力气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地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才能形成和巩固社会的和谐关系。运用反思精神的有力思想武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现代社会永远存在的任务,我们应该在不断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过程中实现构建现代和谐社会这一目标。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只有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尤其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实现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任务。要想积极实施反思精神,必须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自己有错误,就要进行认真的自我批评,并且切实改正。”14正是在不断出现矛盾、而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现代社会内部的和谐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实事求是地开展体现反思精神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要采取摆事实,讲道理,和风细雨,以理服人的方法。对于发生的错误主要是思想上和认识上的问题,对待“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15。一定要耐心、诚恳地帮助犯错误的同志,启发其自觉地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影响,找出犯错误的根源以及克服的办法,使犯错误的同志心悦诚服,认真克服缺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分析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形式、新特点,运用反思精神的有力思想武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以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构建现代和谐社会。 3.采取体现反思精神的正确方法 要想使反思精神在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承认现实矛盾,采取体现反思精神的正确方法。“许多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因而使得他们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处于被动地位;不懂得在不断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将会使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统一和团结日益巩固。这样,就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16反思精神是处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正确运用反思精神,构建现代和谐社会,要求自我批评者正视问题,敢于承认矛盾,克服错误。正如陈云所说:“我们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有时你愈要面子就愈要丢脸。只有不怕丢脸,撕破脸皮,诚心改正错误,也许还有些面子17。批评者也要有换位思考问题的方式,运用正确方法,达到预期效果。只有和颜悦色地说服人家,善意地指出犯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办法,“才能使被批评者心服意满,问题才能够真正解决”18。因此,运用反思精神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仅有激情与良好的愿望不行,还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这些事物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经常地检查工作,在检查中推广民主作风,开展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正是抵抗和消除这些毒素,保持社会主义社会的清洁面貌和健全肌体的惟一有效的方法。实施反思精神,应该按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不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有益的格言来施行。毛泽东深情地告诉全党:“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19为了人民的事业,为了现代和谐社会,我们要善于拿起具有反思精神的思想武器,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毛泽东说:“有两条宗旨是必须注意的: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20 “惩前毖后”,就是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治病救人”,就是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使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21只能采用讲道理的办法,采用民主的讨论的方法。要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不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不能模棱两可,不分是非;但是批评他人一定要讲求方式,要有艺术性,让犯错误的同志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从而反思自己。要耐心地做好犯过错误同志的工作,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认识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思想根源,避免重犯错误。在此,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具体分析的态度,不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在批评他们错误的同时,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成绩,以便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错误,从而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样,可以创造一个鼓励同志们勇于反思自己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社会矛盾的融解。毛泽东强调:“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即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22因此,在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于长期存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要尽量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需要通过非对抗性斗争来解决。毛泽东说过:“在人民内部,有缺点,有问题,要从团结出发,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提出意见,提出要求,解决问题,达到团结。”23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从和谐(团结)的愿望出发,运用体现反思精神的思想武器,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非对抗性斗争手段)达到新的基础上更好的和谐。这种斗争,要牢牢掌握斗争的目的和度。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谐、发展和谐、提高和谐的水平,也就是说,斗争作为一种手段,它的目的是为了和谐、服务和服从于和谐,不能削弱和破坏和谐。反思精神体现了把握非对抗性斗争的适度性、策略性、艺术性,是解决社会矛盾的科学方法,能够达到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目的性。 (四)小结 古代中国也曾有过“百家争鸣”的思想活跃时期,但只存在大约300年的时间,就被随之而来的长达2000年的“独尊儒术”的专制政治文化局面取而代之了。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重传统与权威,缺乏批判精神;重整体、重集体,缺乏个体的独立性等特征。“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的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24以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遇到现实矛盾,人们往往缺乏反思精神,习惯于从外界环境中寻找托词与借口,有爱面子的想法,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就难以解决矛盾。在实现现代和谐社会的理想中将有一段曲折的路要走,我们要有勇气接受并力图走出艰难的突围过程。这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良性循环的过程,有利于人们意识的提高和外部环境的建设。而恰恰是在对人们所感受的现实生活的考问中,反思精神不断地体现了它的意义,不断地展示着心灵而又超越着心灵,也不断促进着社会的进步。面对国民空前复杂而又不断产生嬗变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状态,反思精神必须有相应的公正、客观、科学的审视并予以准确揭示,这就更需要反思精神能真正发挥其专长,去伪存真,去表存根,它以生活的本来面目出现,既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识、又体现出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充分地利用自身的特殊语言发现和提出问题,阐述我们所处的时代,用敏感和诚恳来改善我们的社会。认识到反思精神对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作用,并不等于能够充分发挥反思精神的作用,还要根据新时期现代和谐社会的新型社会矛盾特点,积极地采取体现反思精神的正确方法,注意解决矛盾的策略性与艺术性,切实让反思精神发挥实效。反思精神与自我批评是相谋不悖的,如果没有反思精神,不是从自我批评开始,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对别人指手划脚,随便批评。这样,别人就不可能服气,更不会心情舒畅地接受批评,甚至会反唇相讥。正如周恩来指出的那样,“如果光批评别人,你批评我,我批评你,很容易争吵起来”,反而不利于错误的纠正。“假使大家都作自我批评,那怎么会争吵起来呢?结果只能会更加团结。”这样社会矛盾也就消除了,有利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25。理解现代和谐社会,也要注意到它不是一个发展结果的问题,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安身立命的家园,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建设,不断地去改善,把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在构建现代和谐社会过程中提倡和彰显反思精神的意义所在。 (王伟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1《广州日报》2005年4月1日 2《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5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8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8页。 5《康德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7页。 6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7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8页。 8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4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49页。 9[美]阿历克斯·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365页。 10朱汉民、肖永明、杜维民:《文明的冲突与时话》,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27页。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12江泽民: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人民日报》1996年1月17日。 13袁忠信、庞江平:《党性修养指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8页。 14《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2页。 15《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页。 16《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3页 17《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5页。 18《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2页。 19《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1097页。 20《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7页。 2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8页。 2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8页。 2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5页。 24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25《周恩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