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家食品厂生产任务不足,面临亏损困境,厂里进行减员分流,把减员指标分到各车间、班组,要求以末位淘汰制的方式来压缩员工。
仓库有6位员工,是清一色40多岁的女工,她们平时团结一心,工作十分出色,历来被评为先进班组。但这6人中也分到一个减员指标,要按照末位淘汰制办法,由员工互相打分,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前5个留下,第6个被淘汰掉。
组长参加车间的动员会议回来,苦思良久,觉得太残酷,不忍向员工开口。但员工们却早已知道,大家说,总有一个人要走,大家投票吧,每人提一个,谁得票多谁就走。
于是组长发给每人一张白纸,让大家写上将被淘汰的“末位”,也就是要走的那第6个人的名字。当组长将6张纸一一打开来,看见的却分别是6个不同的名字,原来,每个员工都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第6个是自己。于是,仓库的这“末位”一直到规定截止的日期仍迟迟不能淘汰出来。与此同时,厂部却收到了这6位职工呈递的辞职报告。接着,这6位员工都办理了辞职手续。
然而这6位员工并没有各奔东西,在辞职后的第二天,大家又聚在一起,共谋出路。她们思来想去,除了原来的仓库管理工作,大家都没有其他特长,但作为家庭主妇,买菜烧饭却是每天的功课,大家决定从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入手,办一家小吃店。
就像原先在厂里工作时那样,齐心合力,不计较,肯吃苦,小吃店越办越火,规模越来越大,后来有一天,竟兼并了那家濒临倒闭的厂子。几年过去了,已经发展成一家餐饮连锁集团。
说到当初为什么把自己排在“第6位”淘汰掉,这6位女工说,咱做为普通女性,大道理不懂得讲,只知道下岗的人一定会有困难。把困难留给自己,好处留给姐妹,自己最容易做到,这在当时也许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作者:陈传喜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14A-55邮政信箱
邮编:350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