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当今人工情感理论中的哲学偏差及其修正
时间:2008/7/17 20:43:13,点击:0

 

当今人工情感理论中的哲学偏差及其修正
仇德辉
人类一般意义的思维活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认知、情感和意志(即知、情、意),那么广义的人工智能应该包括人工认知、人工情感和人工意志三个方面的内容。显然,当前计算机的人工智能实际上只是人工认知,它是狭义的人工智能。由狭义的人工智能向广义的人工智能发展,必须首先了解有关情感的一些基本概念问题:什么是情感?情感的客观目的是什么?认知与情感到底有何区别?情感的基本分类与层次结构是怎样的?等等。这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都是当今的哲学、思维科学和心理学等没能真正解决的。计算机的人工智能水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突飞猛进之后,如今已经接近了它的理论上的发展极限,显然,不解决上述深层次的、哲学层面上的理论问题,要想全面开展人工情感的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是绝对不可能的。
目前,计算机的人工情感理论中主要存在如下的哲学偏差,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以唯心主义的观点来看待情感的哲学本质,把情感与它所对应的客观存在割裂开来,局限于在主观范畴内来分析情感现象与情感规律。
唯心主义者常常把主观与客观割裂开来,他们否认,任何主观意识都产生于客观存在,都是人脑对某一种客观存在的反映,虽然有时是一种不真实的、不正确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颠倒的反映;他们不知道,要认识一种主观意识的哲学本质必须从它所反映的客观存在中找答案,要分析一种主观意识的规律性应该从它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规律性上着手;他们不知道,情感作为人脑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必然对应着某一种客观存在,必然是人脑对某一种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他们在分析情感现象与情感规律时,总是试图在“需要”、“欲望”、“体验”、“态度”等主观心理范畴内找答案,而不能从它所反应的客观存在中找答案。
传统的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这种定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一方面,人们在怎样理解“人的需要”、“态度”和“体验”等方面必然存在着明显的歧义,情感的这种定义实际上就是用更多不确定的、模糊的概念来定义和解释一个概念,其结果是情感的概念更加不确定、更加模糊;另一方面,“情感”、“人的需要”、“态度”和“体验”等都是属于主观心理的范畴,情感的这种定义实际上就是用一种主观范畴的概念来定义另一种主观范畴的概念,总是在主观意识的范畴内逗圈子,其结果就是一种逻辑上的同义反复或同义循环。
统一价值论认为:任何主观意识都不是无中生有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对某一客观存在的反映,总会与某一客观存在相对应;情感作为一种主观心理心理活动,是人脑对于一种特殊的客观存在——事物(相对于主体)的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价值决定着情感,情感的状态及其变化要根本上取决于价值的状态及其变化;情感也不是完全消极的,它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相对独立性,情感对价值具有一定程度的反作用。
揭开了情感的神秘面纱,认识了情感的哲学本质,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情感这种看似神秘莫测的东西,从此将会以非常简单、非常清晰的图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有关情感的一系列理论难题都迎刃而解了:
1、情感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它所对应的价值关系的正负方向、时空状态、变化幅度、持续时间、主体类型和目标指向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来进行的。例如,根据所反映价值的强度大小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心境(低强度、长时间)、热情(中等强度、中等时间)和激情(高强度、短时间)。
2、情感的具体形式根据价值目标指向的不同可分为对物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和对特殊事物情感四大类型,其中对物情感(根据价值的变化方向和变化时态的不同)可分为留恋、满意、愉快、企盼、厌倦、失望、痛苦和焦虑八种;对人情感(根据价值的变化方向、变化时态和利益相关性的不同)可分为怀念、佩服、称心、信任、痛惜、失望、痛心、顾虑等十六种;对己情感(根据价值的变化方向和变化时态的不同)可分为自豪、得意开心、自信、惭愧、自责、难堪和自卑等八种
3、情感与价值的层次结构完全相同,可分为温饱类、安全与健康类、人尊与自尊类、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四个基本层次。
4、情感的动力特性(如强度性、稳定性、细致性、层次性、效能性、周期性、时序性、差异性等)取决于价值的变化特性,例如,情感的周期性根源于人的价值关系的变化周期性,人类情感的进化过程取决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关系的发展过程。
5、人类意义的情感对于价值的心理感受过程和生物意义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是基本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刺激信号不是事物的物理或化学特性,而是事物的价值特性,具体而言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即事物的价值率与主体的平均价值率之差),这是一种抽象的、复合型的关系信号,因此,情感对于价值的感受强度服从韦伯定律,可以证明,人对于事物的情感强度与该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
6、人对于所有事物的情感强度所组成的数学矢量,可以构成一个情感矢量。根据各个具体事物的的作用规模,可以实施抽象事物情感的合并运算;根据各组成个体的影响权数,可以实施集体情感的合成运算,此外,还可以实施情感的差异度运算和掩饰度运算。
总之,在发现了情感与价值的对应关系之后,人们就可以跳出“用主观意识来解释主观意识”的圈子,从价值现象与价值规律的角度来分析情感现象与情感规律,这样,神秘莫测的情感计算就立即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价值计算,人文科学的情感理论就立即转化为自然科学的数理情感学,情感数学模型以及情感内部逻辑系统的建立,为情感机器人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以形而上学的表面性观点来看待情感的客观内容,混淆了情感的客观内容与其表现形式的本质区别,认为情感计算的核心就是对情感所激发的生理指标的计算。
形而上学的表面性观点总是倾向于从事物的表现形式(或外部现象)来认识事物。他们否认,事物的表现形式与其客观内容有着本质的区别,事物的表现形式通常只能片面地、不准确地、不稳定地反映事物的客观内容;他们总是把情感的表现形式当作情感的客观内容本身。
感受强度(或情感维度)、表达强度(或表情)和生理唤醒指标等三个方面都是反映了情感在感受、作用和表达过程中所体现的生理指标反映情况,都属于情感的主观表现形式,而不是情感所反映的客观内容。情感所反映的客观内容就是主体所拥有的价值关系或利益关系及其变化,对于情感表现形式所激发的生理指标的计算,不能反映情感的客观内容,只有对情感所反映的客观内容——价值关系进行计算,才能客观地、准确地、全面地反映情感运行的真实状态。
目前,计算机理论界所开展的“情感计算”方法,主要存在如下几个矛盾无法解决:
1、要建立情感的识别系统和表达系统,就必须对情感的基本类型进行划分,以确立情感的基本模态。然而,情感的基本类型究竟应该根据什么原则和标准来划分,有何理论根据?
2、对于同一类型情感,无论是情感感受强度,还是情感表达强度和情感生理唤醒程度,都可以采用不同的生理指标进行计算和测量,究竟应该选用哪一个生理指标为主要尺度呢?
3、对于同一类型情感采用同一个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和计算时,由于受到许多环境因素和人体其它生理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影响,其测量值的差异性和波动性如何消除。
4、不同的情感类型所产生的不同生理指标之间往往没有通约性,那么,不同情感类型之间如何进行相互比较和统一度量?
5、人的情感内容和感情方式是极为丰富的,各种情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往往有着相当复杂而且变化频繁的关系,那么对于情感的计算就需要真正天文数字般的情感数据资源库,还需要海量的计算模型与计算工作量,而人脑为何并不需要?
6、有些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如怀疑、犹豫、迷茫、怜悯、尴尬、自我表现等,其生理指标的变化往往极其微弱而且短暂,对于它们的计算和测量如何进行?
7、有些情感(如“对敌人的仇恨”与“对亲人的生气”)往往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理指标,但两者所表达的价值内涵往往相差很大,如何进行区别?
8、情感的感受强度和表达强度与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量度通常不是成线性函数关系,大部分都是呈非线性的、不连续的、模糊的、概率性的、波动的函数关系,因此采用生理指标的变化量来计算情感的感受强度和表达强度,如何消除其误差性和不确定性。
9、假如能够计算出人的情感感受强度、表达强度和生理唤醒程度,这些计算值又代表了什么样的客观价值意义?如何使电脑或机器人具有和谐、友好、灵活的人机界面?
总之,情感的表达实际上就是价值关系的表达,情感的识别实际上就是价值关系的识别,情感的交流实际上就价值关系的交流,对于情感的感受强度、表达强度和生理唤醒指标的计算实际上就是间接地对于事物的价值关系的计算,即情感计算的核心内容就是价值计算。不同类型情感之间在其表现形式上来看往往不具有通约性,但它们所代表的价值关系之间就具有通约性,因而可以进行相互比较和统一度量。
三、以形而上学的孤立性观点来看待情感的运行程序,把情感与认知及意志割裂开来,认为情感是独立运行的,与人的认知过程和意志过程无关。
形而上学的孤立性观点总是倾向于根据事物本身的运动与变化情况来认识该事物,而不是根据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上来认识该事物。他们只看到了情感对于人的活动的影响与制约作用,往往看不到情感与认知、意志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
认知、情感与意志是人类三种基本意识形式,分别对应着反映三种基本的客观存在: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共同完成了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功能。事实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其主观反映就是认知,用“智商”来衡量;价值关系是指事实本身相对于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所体现作用与影响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带有主体目的色彩的事实关系,其主观反映就是情感,用“情商”来衡量;行为关系是指主体运用自己的本质力量对客观事物施加反作用力、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能够创造新价值的价值关系,其主观反映就是意志,用“意商”来衡量。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种事物的事实关系,其次要掌握这些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第三要掌握人的每个反作用于这些事物的生产行为或生活行为的价值关系,并且判断、选择、组织和实施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第一步由认知活动来完成,第二步由情感活动来完成,第三步由意志活动来完成,因此从认知到情感,再从情感到意志,是一条基本的、不可分割的人类自控行为的流水线。
由此看来,仅仅进行狭义的情感计算,仍然不能解决人的心智活动的全部计算问题,还需要实施对意志的计算,并实施对知情意的交互计算。由于意志是一种特殊情感,因此意志计算以及知情意的交互计算可以认为是一种广义的情感计算。
四、以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观点看待情感的客观目的,只看到了情感对于人的行为活动的引导作用和推动作用,认为人工情感的功能效用主要只是为了创造和谐友好的人机环境。
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观点总是倾向于从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性来认识该事物,而不是从事物的全方位特性来认识该事物。他们认为,情感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人的实践活动提供积极或消极的推动力,引导人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而努力,此外情感还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和谐友好的人文环境,但是他们不知道,情感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远非如此。
目前,计算机理论界对于“情感计算”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两个现实目的:一是建立和谐的人机交互环境,使计算机或机器人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以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解放人的双手;二是制作可穿戴式的计算机,以替代、补偿与增强人的辅助感知功能和行为功能,特别是帮助提高残疾人的感知功能和行为功能。然而,除此以外,科学的情感计算或人工情感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还有几个更为重要的意义。归纳起来,情感计算或人工情感将会有如下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1、建立人性化人机界面。人在操作使用机器人时,如果机器人能够对人的面部表情、自然语言、身体姿态及对键盘和鼠标的使用特征等进行观察,以识别和理解人的情感,并通过图像、文字、语音等做出智能而友好的反应,产生生动而真实的使用环境,帮助使用者获得高效而亲切的感觉,形成自然而亲切的交互,营造真正和谐的人机环境。机器人对不同性格利益相关性、价值取向、情感特征、个人爱好和专业特长等做出不同的反应,也有利于使用者掌握其性格脾气和功能特性,有利于在智能玩具和游戏中构筑拟人化的风格和更加逼真的场景。还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建模(如操作方式、表情特点、态度喜好、认知风格、知识背景等),以识别用户的情感状态,并以适合的方式呈现信息,在对当前的操作作出即时反馈的同时,还要对情感变化背后的意图形成新的预期,并激活相应的数据库,及时主动地提供用户需要的新信息。还可以替代、补偿与增强人的辅助感知功能和行为功能,从而有助于人们制作可穿戴式的计算机,
2、提高思维的效率和速度。价值思维与认知思维的根本差异,在于前者是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的,后者则没有。电脑或机器人一旦赋予了情感,就可以按如下的价值特性顺序要求来生产、吸收、组织和使用信息,从而可以简化思维过程,节约思维资源,加快思维速度:一是价值重要性顺序,如主体将会优先发现、优先识别、优先摄取和优先使用具有较大价值量或价值率的信息;二是时间紧迫性顺序,如根据事物的变化时间紧迫性的顺序决定逻辑推理的过程是采取模糊、粗略而简明的方法,还是采取精确、严密而详尽的方法;三是利益倾向性顺序,如对于有利于(或不利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理论观点,主体总会优先发现支持(或否定)其成立的依据和证据;四是利益相关性顺序,如在对于事物的起因、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时,主体总是力图把自己的作用、自身的经验、自身的利益(或命运)与该事物联系起来;五是价值连续性顺序,如对于过去不友好的电脑使用者通常提供不友好的使用界面;六是价值变化的敏感性顺序,如对于陌生事物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对有关信息的处理,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以防虚假信息的出现或病毒的感染;七是价值知识的经验性顺序,如通过综合分析电脑使用者的相貌、体形、操作方式、操作内容、交往对象(或网站)、工作时间等,可对他的能力、性格、职业、爱好等进行经验性判断,从而为其提供高效、快捷的界面服务;八是价值特性的关联性顺序,如在对事物的起因、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时,主体将会参照与该事物存在价值关联性的事物的起因、现状和发展方向。总之,有了情感(或意志)的引导与调控,主体的思维(或行为)就会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显著地提高思维(或行为)的效率和速度。这就是为什么人脑能够在许多方面超过电脑的重要原因。
3、自主地确定和调整行为方案。如果没有建立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机器人就只能根据既定的程序、方法和手段,毫无选择地、毫无灵活性地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最多也只能根据已经预计的某些特殊情况,个别地、机械地变更其程序、方法和手段。机器人如果能够赋予类人式的情感,就能够以达到既定的价值目标为行为方向,以内设的价值观系统(或情感系统)、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作为价值计算的依据,以实现最大价值率为行为准则,建立一系列价值计算的函数关系式或约束方程式,再根据机器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确定若干个边界条件,选定情感和意志的动力特性参数,就可以根据既定的价值目标确定一个相应的整体规划、行为方案和具体动作,并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调整,然后对行为的最终结果进行价值评价,以便及时地修正价值观系统(或情感系统)、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达到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目的。总之,情感系统与意志系统是人脑之所以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根本原因
4、参与社会事务和人际交往。价值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社会和个人所追求的物质目标和精神目标都是价值目标的具体体现,任何形式的社会关系(如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关系)在本质上都是价值关系(或利益关系),一切形式的目标管理在本质上都是以特定价值内容为主导方向的价值管理,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都可归结为利益关系的矛盾,社会结构的一切变革实质上都是利益关系的调整与重构,总之,利益关系的处理与调整是社会事务(社会管理或社会服务)和人际交往的核心内容,而这一点正是通过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对人的思维与行动进行引导和控制来实现的,因此赋予情感与意志是机器人能否参与社会事务和人际交往的关键。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正确反映主体所拥有的价值关系,并为主体调整其价值关系提供决策依据和行为驱动力,机器人一旦赋予了情感和意志,就可以像人一样应对自如地处理其所拥有(或赋予)的价值关系,直接参与社会事务和人际交往。
5、实现人工智能的重大飞跃。将情感注入计算机或机器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电脑向人脑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大大增强其使用功能,扩展了其应用范围,其结果是一大批报服务于机器人的新技术、新产业、新部门因此而涌现出来,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领域将会随之出现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如果机器人具有与人一样的情感和意志,就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了解和猜测主人的价值取向、主观意图和决策思路,灵活性、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活动,使其运行过程具有更明确的目标性、更高的主动性和更强的创造性,圆满完成主人交给的各种复杂的工作任务,从而在更大的工作范围取代人。届时,从纯逻辑的角度来看,人与机器人就再没有任何根本性差异了,这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①仇德辉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②仇德辉著,《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电话:13307382443 0738-8216091 , 8653283(传真)
Email:Choudh@263.net  
欢迎登陆个人网站:中国价值理论研究网,http://www.choudh.com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21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思想
下一篇: 厚宇德: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与科学思想史释义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