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哲学的风格
时间:2008/7/17 20:22:46,点击:0

 

哲学的智慧有如大海,深不可测,引无数爱智者遨游其中;哲学的难题如险峰,高耸入云,引无数勇士竞相攀登;哲学的语丝如春风,似春雨,沁人心脾,发人深省……用散文的语言来描绘哲学是容易的,而要用学术的语言来定义哲学则非常困难。哲学本身不是一潭不动的死水,而是喷发智慧火花的喷泉,生生不息,不断推陈出新。从哲学的视野,哲学的角度,到哲学的方法,哲学的内容等等,都在不断的变化。
那么,哲学真的就不可捉摸了吗?当然不是。不论哲学如何变化、发展,它总有一些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也就是哲学本身万变不离其宗之处,这就是哲学的风格。
一谈起哲学的风格,人们总会不由地联想起古代先哲们的形象。当然,几乎每一个哲学家都有自己的风格,至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之间风格上的差异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作为一门学科的哲学的风格则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与哲学本身的特点有关。哲学本身就是一门让人难以定义的学科,每个哲学家对哲学的定义都各不相同,这与每个哲学家所处的时代、所研究的范围、所使用的方法等等都有关系。
当然,难以表述并不是不能表述,作为人类文明的积淀、人类智慧的结晶,哲学自有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哲学的反思风格:

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活动,或者说,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方式。所谓反思,就是对思想的思索。“构成思想”与“反思思想”,是人类思想的两个最基本的维度。其中构成思想是人类全部认识活动的思想维度,而反思思想则是人类思想的哲学维度。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反思思想是哲学的价值与功能的体现,对此,黑格尔曾作过这样的论述:“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如果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他能思维’这话是对的(这话当然是对的),则人之所以为人,全凭他的思维在起作用。不过哲学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思维成为认识,成为把握对象的概念式的认识。所以哲学思维无论与一般思维如何相同,无论本质上与一般思维是一个思维,但总是与活动于人类一切行为里的思维,与使人类的一切活动具有人性的思维有了区别。”(《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8页)。黑格尔还指出,哲学思维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自觉其为思想。
与“构成思想”的思想维度不同,哲学反思的直接对象是思想,而不是思想的对象。把反思同“思想”和“思想对象”联系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当哲学企图坚守自己的固有领地的时候,即哲学直接地把“自然界”、“社会”或“思维”作为自己的对象的时候,它越来越感到自己“无家可归”:当哲学被“驱逐”出它的全部世袭领地之后,它却真正实现了“四海为家”。这就是因为:“思想”,是关于世界的思想,人们正是在“思想”中才能达到对世界的把握、理解和解释;“反思”,是对思想的反思,关于世界的全部思想都是哲学反思的对象。因此,在哲学反思中,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成为极为重要的反思对象。通过对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的反思,人类就能够在哲学的层面上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世界图景,并从而变革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
反思活动作为哲学的基本风格之一,自然也就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从哲学的发展史看,哲学的反思主要表现为七种方式:本体论的反思方式;观念论或认识论的反思方式;概念论的反思方式;实践论的反思方式;语言论的反思方式;存在论的反思方式;文化论的反思方式。不同的反思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哲学风格,各种哲学流派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他们的反思方式不同。当然,哲学的反思方式还会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对旧的反思方式的超越,创造新的反思方式,是哲学进一步发展的途径之一。

2、 哲学的超验风格:

所谓超验就是超越经验,哲学的超验性就在于哲学对一般经验、常识、甚至科学的超越。虽然哲学的最终来源也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并且在最终的意义上也要经由人类实践的检验,但哲学 的本质特征之一,却正在于它的超验性。哲学的超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一般经验事实的超越。从对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的分析来看,在原始人时期,人只能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来直观地认识世界,通过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地产生“解释”世界的冲动。按照科学哲学家赖欣巴哈的论证,“解释”的冲动即是“概括”的要求;“概括”则是“把有关系的因素从无关系的因素中分离出来”,首先形成的是以“共同经验”为内容的知识——常识(《科学哲学的兴起》,赖欣巴哈,商务印书馆,第9页)。然而,人类理论思维方式的形成,却是以系统化的概念体系去描述和解释经验世界为标志的。这种用以描述和解释世界的系统化的概念体系,它所表述的已不是既定的、直观的经验事实,而是用以解释经验事实的关于“本质”、“共性”、“规律”、“必然”的认识,是一种关于“普遍必然性”的知识。这种“普遍必然性”的知识,是关于超越经验对象的、并用以解释经验对象的知识,因而是一种源于经验、但又超越经验的知识。哲学和科学作为人类理论思维的基本方式,都具有这种“超验”的特性。
第二、哲学的超验性还表现在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上。人类思维概括和解释的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事物,而且包括整体的世界。哲学思维就是从寻求对世界的统一性解释而萌发和形成的。用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的说法,哲学就是一种研究“实是只所以为实是”、“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的学术。而在这种“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古代哲学就已经从寻求现实的因果关系而逐步地转向探询世界的现象与本质的逻辑关系,从而把世界的统一性视为超越经验而为思维所把握的“本体”。研究对象的超验性决定了研究方式的超验性,所以哲学研究所采用的也大多是超验的方法,比如思辨的、逻辑的、辨证的方法等等,都是来自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这也是哲学的超验性的表现之一。
第三、哲学的超验性还表现在对科学的超越。作为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科学和哲学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二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决不能简单、武断地认为谁更高级,把哲学视为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的观点当然是错误的,但轻视哲学的作用,把哲学看作科学的附庸的“科学主义”同样是对二者关系的误解。因此,哲学对科学的超越应当理解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最终的目的。我们常说哲学来自于对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这种概括和总结决不是科学成果的简单汇集,而是要从中寻找具有普遍性、必然性、规律性的东西,是对科学成果在理论上的升华。

3、 哲学的批判风格:

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哲学的批判精神,是一种“清理地基”的渴望与要求。人类文化的各种样式,都有构成其自身的根据,也有评价其自身的标准,还有规范其自身的尺度。各样文化样式构成其自身的根据、标准和尺度,可以说是各种文化大厦得以构建的“地基”。哲学的批判,就是批判的反思这些作为“地基”的根据、标准和尺度,进行“清理地基”的工作。这种“地基”的清理工作是无穷无尽的。这是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8页)。
哲学的批判精神,是一种“带有敬意的批判”。哲学史上的任何有价值的哲学理论,都可以说是带有一种“合法的偏见”——它既有历史的合理性,又具有内在的否定性。任何一种真正需要批判的哲学,都是具有某种哲学史地位的哲学。摩尔顿·怀特在《分析的时代》一开头就提出,几乎20世纪的每一种重要的哲学运动都是以批判黑格而哲学开始的,而这正是对黑格尔“加以特别显著的颂扬”,因为他不仅影响了“当今世界最盛行的三大哲学”的创始人,而且还支配了各种“技术哲学运动”的奠基人。哲学是人类的艰难而曲折的自我认识的历史。每个时代的哲学的永恒魅力,并不在于他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了多少财富,而在于它适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人类存在和人类理性面对的巨大困难,以深刻的哲学批判去寻求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为人类提供自己时代的“安身立命之本”或“最高的支撑点”,并为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提示新的道路。因此,对于以往的哲学,既要解释它的内在 矛盾而予以深刻的批判,同时,又要充分理解它的历史合理性而予以“带有敬意的批判”。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超自然哲学——理论经纬
下一篇: 哲学主要是?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