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再推荐几本跟哲学有关的书
时间:2008/7/17 15:51:48,点击:0

 

《易学智慧丛书》(朱伯昆著)之《象数易学》    中国    张其成    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周易》由卦爻象数系统与卦爻辞文字系统构成,历代注释研究《周易》也分为象数与义理两大流派。由于象数学派在解《易》时,涉及天文、历法、音律、伦理、哲学、占测等内容,致使象数学系统十分庞杂,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象数”被看作是“术数”、“占算”的代名词,象数学家被看作是掌握天机、预测未来的神秘大师。在学术界,不少专家认为“象数”不是易学正宗,与哲学毫不相干;也有专家认为“象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基础,是古代自然哲学的代表……
本书客观而翔实地介绍了博大精深的象数学理论体系,用简洁生动的笔调勾画出一幅迷人的象数哲学图画,并回答了象数学对哲学、科学产生影响的深层次原因,充分论证了“象数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本书从范畴论、源流论、本体论、方法论、天道观、人道观等六个层面,对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汉代象数学家和以邵雍、周敦颐为代表的宋代象数学家进行了深入研究,比较了汉与宋这两个各具特色的象数学系统,揭示了“象数”范畴的多层次内涵和“象数学”演变的历史过程,提出了“象学派”和“数学派”的哲学史观点,分析了取象、取数与符号模型的象数学方法,展示了历代象数学家宇宙世界与人文世界同构、物理之学与心性之学相通的理论图式,表达了象数学家坦夷旷达的宇宙情怀和中和安乐的生命境界。本书以作者在北京大学攻读哲学博士的学位论文为基础,历经近十年功夫而成。作为《易学智慧丛书》的一种,本书不仅给易学爱好者以智慧的启迪,而且对澄清学术界的一些误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理性与情感》    中国    蒙培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1版

本书所讨论的问题,是儒学中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当代哲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半个世纪以来,我们还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过认真的研究。我在本书中对儒学中的情感的内容、性质及其地位,进行了一些研究,对情感与意志、情感与欲望、情感与知识,特别是情感与理性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
本书在讨论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与西方哲学进行了一些比较,根据西方哲学中知识与价值、情感与理性的分离与对立,反思中国哲学的特点、贡献及其限制,对中西哲学的对话和中国哲学的今后发展可能有所帮助。从理论上讲,本书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解决“儒学何以是人学”的问题,对比西方哲学情、理二分的传统及其视情感为经验的、私人的、实然的等等看法,认为儒家重视情感的共通性、普遍性,并与理性实现了统一,充分显示了儒家哲学的独特贡献。

《儒家思想、儒家式的社会结构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韩国     宋荣培

作者简介:宋荣培,韩国国立汉城(seoul)大学哲学系教授。1944年出生于韩国。汉城(seoul)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于台湾大学再获硕士学位。此后曾先后在比利时鲁文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进修,并最终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有:《中国社会思想史》,《解释学及社会哲学的诸问题》(合著),《对话的哲学》(合著)《诸子百家思想》,《人和自然》(合著)等。主要论文有:《诸子百家多样的战争论和哲学的问题意识》、《洪大容之相对主义的思考和变革的逻辑》等。

《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    中国    黄玉顺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本书通过对作为“中国现代哲学的逻辑起点”的1923年“科学与玄学论战”的述评,在中西文化冲突的广阔视界中,在古今文化嬗变的纵深背景下,客观地分析了科学派(自由主义西化派)、玄学派(传统文化派)及唯物史观派(马克思主义派)在思想理论上的是非得失,指出了解决“科哲之争”的可能的理论出路。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    中国    张祥龙    三联书店1996年第 1 版

这本书讨论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古代天道观的关系,并通过这种讨论去揭示一条领会终极问题的古老而又新鲜的思路。作者深刻地意识到这项工作的艰难乃至危险,因为它涉及到两种极为不同的思想传统及其关系,其间的跨度之大、漩涡之多,足以使任何现成的对比方法失效,使得绝大多数的对话企图流于肤浅的“格义”功夫。“然而”,就如海德格尔所引的荷尔德林的诗句所说,“危险所在之处,也生成着解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哲学类专业详解
下一篇: 推荐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