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波动哲学纲要(一稿)
时间:2008/7/8 22:46:39,点击:0

 

  提要:波动哲学属于基础哲学的范畴,所以波动哲学以阐述根本的哲学问题为己任。物质的质变量变是哲学的最根本问题,本纲要将以物质的质变量变为线索来阐述波动哲学的基本观点。
  
  
  这个世界是波动的,这种波动表现在物质的质变和量变上。物质的质变量变是物质最根本的存在和发展形式,并且这种存在和发展形式是无限持续的。
  
  1、空间
  
  空间是物质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同一性的范围。这一定义适用于狭义的三维空间与包括虚拟空间在内的广义的空间。物质的存在空间与发展空间在性质上是同一的。从存在的角度来讲,物质拥有的有限空间是物质的一部分;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无限空间超越了物质存在,并且是物质能够无限发展的原因,是物质的发展空间。
  
  空间的无限分宏观无限和微观无限。空间的宏观无限是指,空间在大尺度上的无限。这种无限可满足物质自身空间以及物质间距离的无限大。空间的微观无限是指,空间可无限小,可无限“分割”,这种无限可满足物质的无限分割。
  
  在无限空间中,存在着连续占据着有限空间的物质世界(波动哲学认为,真空中充满了自由波子,它是光传播的介质,也是有形物质背景压力形成的原因)。这是现实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从占据无限小空间开始,到无限大空间结束,这一过程须持续无限长的时间。
  
  狭义的三维空间具有同一性和静止性。这种同一是纯粹的同一,即没有对立的空间性质存在于这同一性之内,所以就导致了三维空间性质的静止。
  
  一物质的微观空间是这一物质完全拥有的所有空间。一物质的宏观空间是这一物质外层物质的微观空间。空间不可分割。我们常说的对空间的分割,其实是物质分割后的内层物质对各自微观空间的不同拥有。空间是超越物质的无限存在,却没有什么存在可超越空间,没有什么存在可以把空间隔开。所以,空间不可分割,空间是无限连续的客观存在。
  
  空间有实空和虚空之分。实空是指拥有长宽高的三维空间,存在于三维空间中的物质为实物。物质具有层次结构,任一物质都包含若干内层物质。处于同一包含关系的物质为同一层次链物质,如,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一滴水、一个水分子、一个氧原子、一个氧原子核、一个中子;亚洲、中国、湖北、孝感、应城。反映同一层次链物质空间距离的空间为层次空间,层次空间为性质空间。虚空就是层次空间。实物的层次空间为一阶虚空,存在于一阶虚空中的物质为一阶虚物;一阶虚空的层次空间为二阶虚空,存在于二阶虚空中的物质为二阶虚物;、、、、、、以此类推。每一阶虚空都是一个维度的空间。同一层次链物质之间的关系比同一层面物质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特别是作为特殊物质的主体,其内在层次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所以,研究虚空和虚物极具现实意义。物质的层次平衡是绝对复杂的空间平衡,表面上看相对简单的层次平衡优先于物质的一般空间平衡,其实物质的层次平衡始终遵循空间平衡。
  
  空间有无量空间和数量空间之分。无量空间是指可以无限分割的空间;数量空间是指不可无限分割的空间,进行无限分割就无法保持原有数量空间的性质。三维空间是可以无限分割的,所以,三维空间是无量空间。水是数量空间,因为我们把一滴水或一桶水分割到水分子的程度时,再也不能继续分割了,否则就无法保持水的基本性质。墨水依赖水而存在。我们将墨水倒入水中,墨水就会向水中扩散。如果我们将水一直分割到氧原子和氢原子的层面,那么,水的性质将不会保持。墨水将因此而失去存在与发展的空间。
  
  我们对空间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自然科学对空间的理解往往会被现象所迷惑。如果我们从自然、思维和社会全方位的角度去把握空间,那么我们就有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而得到正确的认识。空间属于本体论范畴,但是,我们对空间的认识却属于认识论范畴。打个比方,电视的显像是依靠电视的扫描点来实现的。电视的所有扫描点具有同一性。正是这种同一性的存在,使我们很难感觉到扫描点的存在。而且,电视的扫描点越是不易被我们发现,就越能证明电视的清晰度。因为,电视的作用在于让我们看到色彩绚丽的画面。电视的扫描点属于数量空间的范畴,只能进行有限分割,这是电视的扫描点最终能够被我们看到的原因。对于可以进行无限分割的三维空间,我们是无法直接感觉到的,它只能通过我们的理性来把握。
  
  2、对立统一
  
  物质的对立统一性是物质的根本性质。物质在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的具体性质都基于物质的对立统一性,都能够被物质的对立统一性所概括。
  
  物质的对立统一分质的对立统一和量的对立统一,两种对立统一是同时存在、同时变化的,只是认识的角度不同。物质的质指的是物质的性质,即物质在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内在规定性。物质的性质分基本性质和特殊性质。物质的基本性质是指物质在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不随时间的持续而改变的性质。基本性质是物质固有的性质,是判断一存在形式是不是物质的标准。基本性质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不可产生,不可消灭,也不可转化,是同一的静止的客观存在。基本性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这一部分基本性质不可脱离那一部分基本性质而独自存在。物质的基本性质还有:物质可以无限分割;物质不是处于质变状态,就是处于量变状态,绝对不会处于静止状态。物质的基本性质还有很多,有待我们去发现。物质的特殊性质是指物质在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随时间的持续而不断改变的性质,是区别一物质不是它物质的规定性。特殊性质不可脱离基本性质而独自存在,基本性质是不同特殊性质统一到一起的原因。特殊性质是对立的存在,表现为可分割,可转化。但是,特殊性质不可产生,也不可消灭,可转化是指从这一特殊性质转化为那一特殊性质。物质的基本性质是所有物质性质统一的原因;物质的特殊性质是物质性质对立的原因。对某一类物质而言,这一类物质共有的相同一的性质是这一类物质的类称基本性质。物质的类称基本性质包括物质的基本性质和这一类物质共有的相同一的特殊性质。当我们给某一具体物质定义的时候,就可以只给出这一物质的类称特殊性质,并指出其归属的类。而其归属的类称基本性质则在经典著作中加以定义。在某一类物质中,不同的物质由同一类称基本性质来统一。如果这一类称基本性质的内涵很多,那么,这类物质之间性质的统一性就很强。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空间。在紧密相邻的若干物质中,它们共同拥有的大空间为它们的宏观空间。它们在量上统一于这一宏观空间。但是,它们每一个物质各自所完全拥有的小空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它们在微观空间上是对立的。如果若干物质,它们共同拥有的宏观空间较小,而各自分别拥有的微观空间较大,那么,这些物质量的对立统一性就很强。在这种很强的对立统一性中,宏观空间和这些微观空间之和的差即缝隙空间就很小。
  
  统一是基于同一的存在而存在的。在性质方面,统一是利用抽象的同一的基本性质来统一具体的对立的特殊性质的。性质的统一,没有基本性质的同一,就失去了统一的基础;没有特殊性质的对立,就失去了统一的意义,而只能叫同一而非统一。在空间方面,物质的内在对立性导致这一物质的微观空间(相对于这一物质的若干内层物质为宏观空间)被这一物质的若干内层物质确定为若干个微观空间。如果没有这一宏观空间,那么,这若干个微观空间就失去了统一的基础;如果没有这若干个微观空间,那么,这一“宏观空间”的叫法是无意义的。因为它(“宏观空间”)是最微观的空间,当然是暂时的(因为物质会随时间的持续而分割)。因此,在性质和空间上都可以归纳为:对立和统一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对立也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就没有对立,对立统一是在同一的基础之上的对立统一。
  
  物质是存在于空间之中,以自身的对立统一来推动自身发展的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有四种:1、空间,2、物质,3、层子,4、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时间和层子是依附于物质的存在。这其中,空间是超越物质的存在,是一切客观存在之所以存在的前提。时间和层子无法脱离物质而独自存在。空间、时间、层子它们自身均不存在对立统一性。物质的性质就是物质在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内在规定性。这种内在规定性规定的是物质对空间、时间、层子的拥有方式。物质无限分割后就是层子,所以,层子无限小,无内在结构,无法“独自”存在,这也是我们无法发现它的原因。层子是组成所有物质的最小微粒,任一物质都包含着无数个层子。层子不是物质,因为它不拥有物质的基本性质。
  
  所有有形物质在其内层某一同一层面存在着唯一的物质形态,这一唯一的物质形态就是波子。以波子的这一层面为界,波子的外层物质为有形物质,波子的内层物质为无形物质。存在于有形物质之内的波子为非自由波子,存在于有形物质之间的波子为自由波子。所以,真空中充满了自由波子。
  
  广义的物质的质量分为量质量和数质量。狭义的物质质量即数质量,是指物质所含某种参考微观物质的多少,参考物质在波动哲学中指波子。物质的量质量是指物质质(相对性质)和量的乘积。物质的量质量反映物质的绝对性质。物质的绝对性质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质和量的乘积守恒。在波动哲学中,不同空间的波子量质量相等,因为波子的绝对性质始终保持不变。有形物质的质量是该物质所含波子的多少。
  
  所有有形物质都是由波子构成的,所以波子是一种很特殊的物质。我们在研究有形物质的相互作用的时候,就可以把不同层面的有形物质的相互作用看作同一层面波子的相互作用。真空中不同的自由波子相对性质很接近,这些自由波子对不同有形物质的作用力的大小也很接近。所以,我们可以把真空中的自由波子对有形物质的压力称作背景压力。背景压力是万有引力形成的原因。
  
  绝对性质相同的物质不相溶。绝对性质低的物质可以成为绝对性质高的物质的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即绝对性质不同的物质可以相溶。绝对性质低的物质和绝对性质高的物质互为外层物质和内层物质。外层物质发展的意义在于其向内层物质提供发展空间。吸引分相溶性吸引和接近性吸引。相溶性吸引是指绝对性质不同的物质向同一微观空间移动的过程。接近性吸引是指绝对性质相同的物质,因共同受到它物相溶性吸引或受外加排斥力的作用而导致彼此之间相互接近的过程。这种相互接近不会导致不同物质在微观空间上的部分同一,最多只能做到空间距离为零。相溶性吸引是因为需要的相互,接近性吸引是因为需要的相同。
  
  物质的量质量守恒,物质质的增高,必定导致量的减小。物质量的加大,必定导致质的降低。当物质质的增高较快的时候,量的减小就较慢;当物质量的加大较快的时候,质的降低就较慢。为了论述的方便,波动哲学就物质质的增高称作物质的质变;就物质量的加大称作物质的量变。物质不是处于质变状态就是处于量变状态,决不会处于静止状态。
  
  在物质的类称基本性质中,也包含着物质的特殊性质。这些特殊性质是基于所有物质共有的相同一的基本性质而存在的。而对于其所属的若干类称特殊性质而言,它们也由类称基本性质中所包含的特殊性质来统一的。所以,对于相接近的具体物质而言,其统一也是(物质的特殊性质)对立性的统一。对立性的统一也可以是一个过程。由于空间的接近,可导致两物质间性质的相互转化(质变)。也就是说,两物质间的对立性向两物质的内部转化。转化的结果为,两物质的同一性加强了。这一过程也可以发生在若干物质间。这一过程说明了,加强空间的统一,就可以加强性质的统一。不同物质之间存在着对立性的同一。这种同一是指特殊性质的同一。物质的对立性的同一是就物质的内涵而言的;物质的对立性的统一是就物质的外延而言的。不同物质,拥有同一的基本性质。物质的基本性质之间不存在性质的对立,也就无所谓物质在基本性质上的对立性的同一。
  
  
  3、物质的质变量变
  
  所有的物质都处于不间断的质变或量变的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不分物质、不分时间,物质的质变和量变的乘积之和相等。这里说的“不间断的质变或量变”是指物质不是处于质变状态就是处于量变状态,决不会处于静止状态。这里所说的“质变”和“量变”是指它们各自的绝对值。因为物质质变时,量变为负值;量变时,质变为负值。
  
  物质的质量比越大,其质变加速度越大;物质的质量比越小,其量变加速度越大。物质的量变就是在扩展同阶空间,物质的质变就是在扩展层次空间。
  
  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原因。物质因量变而作用它物,因被它物作用而质变。量变的方向是离心的,质变的方向是向心的,所以,一个物质的质变至少有两个物质量变的支持。任何量变都伴随着质变,任何质变都伴随着量变,但是,量变是终极原因、终极目的,是物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价值取向。物质的量变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物质所拥有空间的扩展,此为无量量变。与此相对,物质空间的收缩为无量质变。另一种是与原物质拥有相同量质量或相近质量比的物质在数量上的增加,此为数量量变。在这里,相同量质量的物质是指绝对性质相同的物质,相近质量比的物质是指绝对性质相同的物质连续存在于相近的环境中。这里之所以用“相近”这个词是因为不同物质的微观空间不可能相同,只可能很接近。无量量变和质量比相近的数量量变是同时出现的。这里的无量量变是数量量变外层物质的量变,数量量变是无量量变内层物质的量变,而无量量变的内层物质为使质量比相近,而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无量质变或无量量变。在波哲中,无量量变为狭义的量变。广义的量变包括无量量变和数量量变。而马哲中的量变,我觉得可能和波哲中的数量量变是一个意思。
  
  提出问题是质变,解决问题是量变。这是就问题的主体而言的;对问题的客体而言,提出问题是量变,解决问题是质变。何谓问题?就是能够迫使主体质变的东西。如果这一质变越大,那么问题就越严重。提出问题就是在严重问题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提前感知到问题的存在,便于主体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发生质变,因质变而产生可以抵抗外力的数量量变。这种质变向量变的转化是借助外力完成的。所以,只有提出问题才可以主动地解决问题。
  
  物质的质变量变是永不停止的。所有的不同物质,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它们各自质变量变乘积绝对值的总和相等,此为物质的质变量变守恒定律,或者说是时间统一定律。时间是对物质质变量变持续性的反映,也是物质质变量变的尺度。物质的质变量变不停止,时间就不会停止。不同物质的质变量变可用同一时间尺度来衡量。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质变量变周期。我们不能因为卷尺遇冷收缩而认为卷尺的刻度是个合理的尺度。当然,对于膨胀系数与卷尺相等的材质,热胀冷缩下的卷尺的刻度比标准尺度更有实际意义。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长度拥有绝对标准。同样,我们不能因为物质在不同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质变量变周期而否定时间拥有绝对标准。
  
  
  4、动力
  
  物质的发展动力分为延伸动力和移动动力。其中,延伸动力是原动力。这种原动力指向空间的所有方向,所以这种动力是三维动力(仅就实空而言)。物质的移动是因为一物质受到合力大于零的若干它物质的作用而造成的该物质的位移。物质的移动动力就是这一合力。物质发展的动力是物质固有的,它不可产生,不可消灭,只可改变其大小。
  
  物质的发展动力源自物质对空间的需要,即物质从存在空间向发展空间的延伸。延伸是物质的量变状态。物质发展的方向指向空间的所有方向。此为物质发展的原动力,即物质的延伸动力。物质间的排斥与吸引为物质的移动动力。物质的移动动力源自物质的延伸动力。
  
  物质发展的原动力也可理解为来自层子的相互排斥,也可延伸理解为来自每一物质的相互排斥,而不是来自某一或某些特殊的物质。“每一物质”是指不同层面不同空间的所有物质中的任一物质。物质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依赖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同一性的范围。包括主体在内的所有物质,不存在任何绝对的宏观动力中心。任何被我们认定的宏观动力中心仅仅是一种表象。如果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宏观动力中心始终都无法脱离无数个微观的动力中心的支持。动力来自于微观物质,指向宏观物质;目的来自于宏观物质,指向微观物质。就是说,动力来自于微观物质,意义在于推动宏观物质的发展;目的来自于宏观物质对自身内在平衡的需要,意义在于解放微观物质。微观动力之间互为阻力,如果宏观物质无法协调好微观动力的发展,那么,从宏观上看,目的性就弱。如果宏观物质的目的性(运动的方向性)很强,那么,在微观物质的动力方向与宏观物质不一致的情况下,宏观物质的发展就会动力不足,微观物质也很难对宏观物质的发展方向进行修正。一物质发展动力越强,越利于这一物质自身的发展;一物质发展的目的性越强,越利于这一物质推动其它物质的发展。动力本身就包含着目的,也可以说是方向。动力内在的目的是无意识的,规范动力的外在目的是有意识的。无意识的目的利于物质自身的发展,有意识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推动社会,或者说是为了推动社会中的某一具体事件的发展。对人而言,不成熟的人拥有发展的动力(其目的是无意识的),成熟的人拥有发展的目的(是有意识的)。所以,婴幼儿致力于自身的发展;成年人应该致力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任何物质都不能孤立存在,其动力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它物质动力的约束,制约其对空间的需要。所以,一物质的发展空间,为其发展动力所能克服的外在阻力所屏蔽的空间范围。物质世界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占有无限空间,物质世界发展的手段就是平衡所有物质的发展。前者属于量变的、主动的范畴,后者在某些方面属于质变的、被动的范畴。所以,包括主体在内的所有物质都在致力于追求更大的存在(发展)空间。目的是第一性的,手段是第二性的。一般物质只有发展的目的,没有发展的手段。平衡是手段,它必须依赖主体对主体社会秩序的尊重。物质的发展空间不但是个量的问题,也是个质的问题。即,空间的性质决定了该空间是哪类物质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任何物质的发展动力的存在和增长都必须依赖其内在发展空间的支持。物质的内在发展空间应该是其所有内层物质的发展空间。任何物质的外在发展空间,由其发展动力所决定。发展动力是内因,是根据;发展空间是外因,是条件。物质的内在发展空间比外在发展空间重要。物质的外在发展空间会直接随其内在发展空间的增长而增长。物质外在发展空间的增长不是物质内在发展空间增长的直接原因。
  
  物质的原动力往往会受到外界阻力的作用而导致物质改延伸为收缩。因为物质不是处于质变状态就是处于量变状态,决不会处于静止状态。我们从宏观上看物质之所以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物质处于延伸和收缩的不断转化的状态中,累计量的改变极少,从而让我们无法直接感觉到物质状态的微量改变。物质的发展会因空间的制约而倒退。所以,物质会因发展空间缺乏而导致发展的停滞和倒退。物质在“几何状态”相同的情况下,瞬间延伸速度和瞬间收缩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质世界的发展空间来自有限物质世界的无限外层空间。内层物质的发展空间来自其外层物质,外层物质是阻碍内层物质发展的原因。所有外层物质都不会直接给予内层物质以发展动力,但是,一外层物质可以帮助内层物质消除或减弱来自其它外层物质的阻力。所以,给我们的直接感觉,这就是在给予内层物质以发展空间。物质的发展空间就是指,物质的发展动力所能克服的外在阻力所屏蔽的空间范围。外层物质帮助内层物质克服阻力,也就是帮助内层物质扩大发展空间。
  
  
  5、能量
  
  物质质变时吸收能量,量变时释放能量。量变是目的,质变是手段。质变是为了量变,所以吸收能量就是为了释放能量。
  
  物质之所以质变而吸收能量,是因为物质内在的量变力小于外力。所以,物质质变和吸收能量本身都是被动的。此时,该物质为无量质变,该物质的内层物质为数量量变,既该物质内层绝对性质相等的物质在数量上得到了增加。
  
  能量是就物质的某一层次而言的。能量在空间的移动称为能量的转移,能量在层次之间的移动称为能量的转化。物质的某种能量是物质在其内层某一层次直属波子的数量。物质的总能量就是物质的数质量,在波动力学中物体的总能量就是波子的总数量。
  
  物质在扩展同阶空间的过程中释放能量,在扩展层次空间的过程中(同阶空间)吸收能量,而层次空间则表现为释放能量。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不是绝对的,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述。
  
  能量有动能和势能之分。当能量的源头和转移的过程中都表现为释放能量的时候,该能量为动能。这里,释放能量中包含着吸收能量,而且吸收能量换一个角度看可以是释放能量,即向层次空间释放能量,为能量的转化。比如:从发电到照明,热能到机械能再到电能为发电过程。它们都是动能。先是机械能吸收了热能,再是电能吸收了机械能,接着是电能的移动,最后是电能到光能的转化,它们都是动能。也就是说,前面的热能耗尽,后面的光能就会马上停止释放。所以,动能只能转移和转化,是不能直接存储的。
  
  当物质的量变力小于外界给予它的约束力时,物质就不会向外释放能量。这里,物质所拥有的能量为势能。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总势能是相等的。要想让势能转化为动能,必须减弱外加约束力或增大内在量变力。如,水库,我们可以用打开闸门或炸掉大坝的方法来减弱对水的外加约束力,这样,水的势能就可以转化为动能了;用加快分子振动的办法来释放化学能;用被加速的中子打击核子从而释放原子能。物质有多少质量就有多少势能,势能是被约束而暂时不能释放的能量。
  
  
  6、意识
  
  一物质的质变过程是其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一物质的量变过程是其无序向有序转化的过程。整个物质世界总的来说处于量变的过程中,所以,物质世界处于无序向有序的发展过程中。质变是痛苦的,所以,从有序到无序是痛苦的;量变是幸福的,所以,从无序到有序是幸福的。有时微观物质的质变是为了宏观物质的量变,主体有时体会痛苦是为了更大的幸福。
  
  主体拥有内在的有序结构。这种内在的有序结构会让主体对痛感和快感敏感,进而让主体产生有选择性的需要。主体痛感和快感的强烈程度由主体内在数量性量变的程度来决定。
  
  意识来自物质数量性量变,物质数量性量变的过程就是物质对立性同一的过程,也就是物质微观质变或量变的复制过程。意识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持续反映。这种持续反映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反映在主体内部的持续。也就是说,主体对某一客体的直接反映停止了,但不会停止对这一客体的间接反映。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持续反映来自主体内在各部分之间的持续相互反映。这种持续相互反映的存在空间(广义的)为主体的意识域。
  
  主体意识域的大小并不是绝对的,这和一个灯泡能够照亮多大范围并不是绝对的一样。所以,主体意识域的大小必须有意识的强度这一参考量。
  
  主体的意识中心有两种,一种是作用强度最大的,一种是被作用强度最大的。前者拥有权力,后者拥有认识的能力,最好是两者合二为一。
  
  
  7、思维
  
  一物质的内在相互作用是对另一物质内在相互作用的反映,那么,这一物质的内在相互作用就是思维。一般来讲,思维物的内在相互作用的速度快于被思维物的内在相互作用。思维物的思维速度的提高可用一定的程序。
  
  程序越专用,物质的思维速度就越快。电脑的思维速度快于人脑,但思维域却小于人脑。
  
  思维域是思维物所能反映的空间范围。这里所说的空间是广义的空间。
  
  主体的意识具有层次性。主体的内在微观物质的思维速度快于内在宏观物质。主体的内在宏观物质的思维准确度高于内在微观物质。为了提高主体内在微观物质的思维速度和思维准确度,主体的内在宏观物质就会不断地修正内在微观物质的思维程序。理论、规范和法律就是这种思维程序。思维程序是理性的。但它是感性的产物,是主体内在宏观物质感性思维的产物。主体内在微观物质的思维应该是感性的。如果这一微观物质的思维是理性的,那么,它的内部还存在着思维程序和更加微观的感性思维。判断一主体的思维是感性还是理性,就看该主体的思维有没有遵守一定的思维程序。一般来讲,主体的思维都会遵守思维程序,只是这种思维程序的内涵大小不同而已。所以,感性和理性与深和浅一样不是绝对的。主体的思维所遵守的程序越少,其感性越强,反之,其理性越强。在主体的层次意识域中,居中的理性最强。
  
  
  8、价值
  
  物质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拥有更大的空间。量变既是物质发展的原因,也是物质发展的目的。物质量变的能力依赖物质内在结构的有序性。
  
  价值是发展的尺度。这种尺度,反映物质之间相互需要的满足程度。价值分为本体价值和客体价值。本体价值是物质发展的绝对高度,反映该物质内在相互需要的满足程度。客体价值是该客体对它物质的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反映客体对它物质的满足程度。客体价值必须依附本体价值而存在。
  
  感性是价值形成的原因,理性是维护价值的手段。
  
  价值具有层次性。因宏观物质的感性量变而形成的价值为核心价值,因局部的微观物质的感性量变而形成的价值为非核心价值。为核心价值而不得已放弃非核心价值就是付出代价。如果因非核心价值而放弃核心价值,那么,该主体的意识系统存在问题。核心价值和非核心价值是相对的。
  
  价值的层次性决定了本体价值的重要程度。主体据此制定了思维和行为准则,以保护核心价值。
  
  价值有主观和客观之分。客观价值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价值,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的价值。主观价值是人的主观意识认为正确的、合理的价值。主观价值就是价值观。客观价值有着客观的标准,其基本标准是永恒不变的。主观价值会因人的认识能力而不断改变,因文化和教育的原因,主观价值可能会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如果它和客观价值背离很远,那么,它就是发展的阻力。因为我们的意识和思维遵守的是主观价值。
  
  痛苦有的来自内在价值观的冲突,有的来自价值观与客观规律的冲突,有的来自外界对价值实现的约束。在此,三者的痛苦程度是按前后顺序排列的。
  
  
  9、发展
  
  如果说追求价值是目的的话,那么发展就是手段。如果抽象地说发展,那么发展就是终极手段。物质世界的终极目的只能在无限长时间以后才能实现。所以手段始终伴随着目的,所以,发展是始终存在的,发展是无限。
  
  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稳定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所追求的阶段性目的。如果说量变导致稳定的话,那么质变就会导致发展。因为质变是离不开量变的,所以发展离不开稳定。整体的发展需要局部的稳定,同样,局部的发展也需要整体的稳定。稳定是目的,也是我们追求的价值。在我们致力于整体的发展中,保护局部的利益、局部的价值,整体的发展才会顺利进行。所以,某些局部的价值是整体价值实现的手段,哪怕这些局部的价值与我们的核心价值并不那么一致。
  
  发展问题说白了就是一个手段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那么手段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手段是依附目的而存在的,目的始终伴随着物质而存在。当我们说一件事是有目的的,其实我们看到的就是手段;当我们说一件事是没有目的的,其实我们看到的就是目的。
  
  
  10、物质波
  
  科学分为质变科学和量变科学。量变科学是研究纯空间性质的科学。所以,数学是量变科学,其它的都是质变科学。质变科学离不开量变科学,量变科学离开质变科学就没有意义。自然科学发展较快,比其它科学更能利用量变科学。
  
  所有的空间性质都是不相矛盾的,都是静止的。我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可以把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转化为空间关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遵守空间规律。因为物质不可脱离空间而独自存在。
  
  为了把物质之间的关系转化为空间关系,波动哲学用物质波代替物质,物质波的质变量变代替物质的质变量变,从而为成功地利用数学提供了可能。
  
  认识需要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因素。物质的空间性质为内因,具体现象为外因,而物质的客观规律就是我们要找寻的在两者之间的东西。这就是波动哲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多种原因,有很多东西并没有写进去,很多图片没能制作出来。以下是需要参考的文章:
  论物质的发展动力与发展空间
  物质波的质变量变
  物质波的相溶性
  波动力学(一稿)
  思维与理论
  价值与价值的实现
  
  
  普进峰 2005、5、6(16日校正)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波动哲学认识论纲要(未定稿,备份在此,请..
下一篇: 哲学的价值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