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好汉网主 好汉网主
胡迎霞:关于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之我见
时间:2008/5/26 22:31:53,点击:0


引言: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把批判性思维看作是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把它与解决问题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功能。还有人提出,21世纪的公民应当具备这样五种基本能力:处理信息、学习、解决问题、全球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在我们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应当是学校的教育目标之一,应当把培养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在人类可以说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知识过剩”与“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污染”已成为比环境污染更严重的社会公害。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我们应有的鉴赏力、判断力和批判力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丧失。西方一些未来学家已卓有远见地指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将不是核战争、艾滋病或经济衰退,而是由“知识过剩”造成的创造力的衰退和丧失。而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批判思维是一种冷静的自我反省,是对自己已有的思考和结论采取批判的态度并不断地给予完善的过程,是学会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所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习惯,是使学生离开学校后适应社会的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素质提高和发展的需要。

一、    判性思维的特点与功能

所谓批判性思维,意指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有了这种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就能考虑到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就能不断验证所拟定的假设,就能获得独特的问题解决的答案。因此,批判性思维应作为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
思维的批判性有五个特点:(1)分析性。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条件和反复验证已拟定的假设、计划和方案。(2)策略性:根据自己原有的思维水平和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构成相应的策略,然后使这些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生效。(3)全面性:在思维活动中善于客观地考虑正反两方面的依据,认真地把握问题的进展情况,随时坚持正确的计划,修改错误方案。(4)独立性。即不为情境性的暗示所左右,不人云亦云,盲从附和。(5)正确性。即思维过程严密,组织有条理,思维结果正确,结论实事求是。①
据澳大利亚针对大学生工作能力展开的一项国家调查报告称,70%的大学和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对他们本人所申请的工作不够胜任。调查中,雇主指出毕业生中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创造力、鉴别力以及商务口头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中还发现,是否具备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被雇主看作是求职申请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80年代,许多用人单位也发出了“高分低能”的呼声。可见养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习惯的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良好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人们理性的生活,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决策能力和判断力;有利于人们进行创新;有利于人们对事物进行多视角的的思考。

二、培养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高中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但和初中生相比,学习的内容更加复杂和深化。而且高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更加鲜明,思维的片面性有所改善。高中学生能够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是非、善恶,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等,特别是随着高中学生理论思维的发展,他们能理解和论证事物或现象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在确定因果关系时,思维的独立性发展起来。随之思维的批判性也发展起来,他们一般不轻信结论,喜欢怀疑、争论和评论,在讨论问题时,注重别人或自己是否能拿出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和论据,看问题已不象初中生那样肯定或否定一切。这个阶段正好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最佳时期,学校和家庭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为他们创造恰当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但据中科院心理所教授王极盛对北京1800名家长近3年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不当,在被跟踪调查的家庭中,其中有30%左右的家庭属于过分干涉型的家庭。过分干涉型家庭的家长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调,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使孩子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孩子不敢超越父母的认识,局限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很少有批判性思维,思想被禁锢,没有灵气,也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创造力。
再来看看我们传统的学校教学,在传统教育中,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掌握的准确性,强调的是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学习就是获取知识,重视记忆能力的提高,因为记忆是积累知识的最佳方法。这就决定了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的目的。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我们目前的基础教育系统在培养学生的基础性思维方面较强,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方面较弱,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几乎无能。在升学率的驱使下,许多教师被迫变成疯狂的教学机器,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料,根本无暇考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在社会上适应性差以及缺乏创新意识的弊端。
我们的家庭和学校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认识上还很不够。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有义务寻找出一些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的好法,好途径。

三、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    倡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因为敢于打破常规,不循规蹈矩。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钢铁的密度比水大,因此推测钢铁在水上必然下沉就是顺理成章的了,甚至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用实验来验证这一点。然而,如果这个常识占据我们的头脑,并阻碍我们的思维的话,恐怕到今天我们也只能划几只木船来作些短程的航行。
2、    倡导学生质疑,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不盲从,不迷信,有主见,不固执,是一个人良好的自信心的体现。这种独立人格的形成与思维的批判性的成熟是同步的。正确的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的外在表现。应鼓励学生多生疑,敢于否定前人,不盲目迷信书本,勇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充分肯定质疑在科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他曾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对已有的学说和权威的、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才能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
3、    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地交换意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教师进行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一种使学生身心极大解放的“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支持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给学生个体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
4、    积极开发学生的右脑。
一般说来,右脑具有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功能,阿基米德解决“皇冠之谜”的疑难问题,达尔文对“植物生长素”的猜测等,都属于直觉思维。左脑所具有的是逻辑思维功能如装配、计算、书写等正逐渐为计算机所代替,所以我们就必需开发那些计算机无能为力的领域,例如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它们的发展,主要依靠右脑所具有的直觉思维。所以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健脑的知识、方法、和途径,而且在日常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右脑的开发与运用。

21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和综合国力竞争的烽烟已清晰可见,要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靠人才。所以我们今天的教育应当培养出适应社会,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兼优新型的高智能人才。使我们的学生能更具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对社会更加热爱、更富有责任感,对周围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使他们生活得更有意义、更丰富多彩

①    作者:林崇德 辛涛 《智力的培养/关于思维的批判性》,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年12月  第105页

参考文选:
1、    林崇德 辛涛 《智力的培养》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年12月
2、    夏正江  《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关于“人”的问题》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3月
3、    许立东  《学习的浪潮》 中国华侨出版社  1999年2月
4、    张掌然  《心灵之窗——心理学启示录》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年2月
5、    周谦    《学习心理学》  科学出版社  1992年2月
6、    李洪玉 何一粟  《学习动力》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1月
7、    黄全愈   《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年8月
8、    阴国恩 李洪玉 李幼穗  《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年4月
9、    陈英和  《人知发展心理学》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年6月
10、沃建中  《智力研究的实验方法》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年12月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卫晓燕:关于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之我见
下一篇: 孙晓青:地理学科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运用与..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