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公共关系这一名词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不论是或大或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娱乐文化的宣传活动,都离不开公共关系参与其中。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共关系呢?首先,我们应当明确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说到底,公共关系的重点在于它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而且,不可避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那么就必然涉及到的是伦理的内容,因为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公共关系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就让我从伦理学角度谈谈公共关系,对公关伦理学进行一些探索。
首先,在明确了什么是公共关系的基础上,我们也应当明确什么是伦理学。伦理学,又称道德哲学,它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道德意识现象(如个人的道德情感等),而且包括道德活动现象(如道德行为等)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等。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活动中区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引入并理解什么是公关伦理学。 公关伦理学是公共关系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是公关活动中伦理道德的问题,主要探讨公关管理与道德结合的可能性,必然性以及结合的机制和途径。 那么,在探讨公关伦理学的具体内容之前,我想先试图分析一下公关伦理学存在的必要性。这门学科为什么要存在呢?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我认为有以下的几点: 一, 伦理道德是人之为人的基础。从哲学角度而言,一个人之所以称其为人的,原因就在于他/她是一个作为道德的存在的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必定要以道德为基础,否则他/她就只是一个从生物学角度而言以生命为存在的人。而公共关系学涉及的是问题是远远超出了生物学范围的,所以必定也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存在,这同时也解释了公关伦理学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二, 公共关系学的发展进步与伦理学的发展进步是互伴互随的过程。公共关系必定要以伦理道德为基础,但公共关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又可以反作用与伦理学,为伦理问题提出新的思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伦理学的进步和发展。所以说两者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的。两者的结合有利于两者的共同进步。 三, 公共伦理学的存在有利于避免公共关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竞争,不良现象。在21世纪的今天,商业的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其必然结果就是人们过于注重功利主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迷失于利益,出现收买,贿赂等不良行为,这也是公共关系中很容易出现的现象,而公关伦理学的存在,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竞争和公关交往,从而避免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 在认识到了公关伦理学存在的意义之后,我们就可以来谈谈它的具体内容了。 【公关伦理学的内容涵盖了公关与实践的全部。它不仅是公关与伦理的简单结合,更重要的是要立足于公关的实践,确定公关主体的伦理约束及公关操作的伦理控制。具体地,可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公关伦理的概念及历史思考。包括关于公关伦理学学科性质的确定,公关与伦理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公关和伦理结合的机制和途径,公关伦理的基本原则,范围及范畴,如真实的原则、公正的原则、信誉的原则、保密的原则等。确定公关伦理体系的内容以真实为底线,以信誉为核心,以责任和信任为两翼,在真实信息的不断交流中与公众交换着信任,传递着自身的责任。分析公关伦理历史发展过程及历史,现实沉淀的伦理问题,分析伦理与法律、政治制度等其他各种约束力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分析公关三大要素中的伦理渗透。作为公关主体,任何社会组织在进行公馆管理是都必须承担的伦理责任,既包括公关主体作为一个社会组织自身的伦理界定,同时也包括作为一个微观的公关主体,一个公关从业人员的特定伦理要求;而作为公关可以的伦理管理,即寻求与各类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的确定过程就是追求公关主体与客体在伦理目标上的统一性与适应性;在公关手段运用上,如何既了解各类公关传播手段的道德规范又遵循伦理地运用这些媒体。因为公关需要借助于大量的传播媒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人也将大众传媒直接称为公关的传媒。在媒介的选择与使用上,它不仅是一个组织自身的行为也是对一种公共资源使用的态度。在此过程中需要有控制性地选择及运用。 第三部分:公关工作过程中的伦理控制。公关的可操作性需要将公关的伦理规范在公关实践中进行运用。遵循公关四步工作法,主要包括公关调查中对于信息搜集的伦理规范,如何掌握真实的信息而不误导公众,在调查过程中如何尊重公众的利益等;在公关策划中如何显示公关的社会价值的引导,体现公关策划主体的强烈社会责任意识,注重群体策划中的责任共担;在公关实施过程中如何将公关的行动与传播过程紧密地结合,为了达到传播的有效性,如何使公关活动符合社会公共伦理文化的要求;在公关评估中体现伦理标准的考核,重视信任资源的伦理投入及其成本的核算意义。 在具体公关事务中有关伦理意义的主要通过新闻宣传、公关广告、公关事件营销、公共赞助、慈善活动、公关礼仪活动、公关危机管理等体现出来。】 以上就是公关论伦理学的内容,从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真实是公关伦理的地线;信誉是公关伦理追求的核心;信任与责任是公关伦理的两大基本规范。那么接下来,我就针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真实是底线: 在公关涉及到的一些活动、事务中,不免要向公众发布一些信息,有时则是通过媒体为中介向公众发布信息,比如唱片公司为歌手开的一些专辑、演唱会的发布会。那么所发布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不带有欺骗性质的。否则,如果只是一些错误信息的发布,那么整个公关活动就是失败的,因为它没有给公众一个正确的导向,甚至还有可能误导公众。同时,也在伦理上违背了公关活动的原则。况且,由于信息的传播不可避免地会具有一些传达的不一致,所以一旦公关活动上发布出来的信息是不真实的,再加上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一些效果添加,公众就更不可能得到真实的信息了。 而从伦理的角度看,有一种更严重的现象就是公关的故意散布虚假信息,再加上媒体的恶意炒作(这一现象在娱乐圈中尤其明显),那么对于整个公关机制的影响就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说,真实是公关伦理的底线。 信誉是核心: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求诚信的国家,随着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我们也不能忘本,必须以诚实良好的信誉为本。而在公关伦理中这也是一个核心内容。 公关活动涉及的是人与人的交往,那么,在公关活动中,策划者和参与者还有媒体中介都必须遵守各自的信誉,小到公关活动的计划安排,大到活动的组织策划者对公众作出的承诺,都必须遵守,证明自己的信誉所在。失去了信誉的公关活动,毫无疑问是失败的。而失去了信誉的公关公司,也是绝对无处立足的。只有紧紧围绕着信誉这一核心,一个良好的公关循环在有存在的可能。 责任与信任是两大基本规范: 在公关活动、公关事务所涉及到的人群中,每一个人都应当有他/她的责任感,但同时也应当适时对他人给予信任。责任和信任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过程,在公关中就更显出其重要性。 如果公关活动的策划者毫无责任感,那么必将导致参与者对其失去信任,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阻碍公关活动的进行。因此,参与公关活动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责任意识和信任意识,为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关机制尽一己之力。这在当今这个追求“双赢”局面的社会,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办法。所以,牢记自己的责任,增加对他人的信任,就是一个重要的信条了。 最后要谈的,是最为现实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培养公关从业人员的公关伦理素养的问题。这个问题,放在最后来谈,是因为它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可以说是当务之急。 我认为,培养公关从业人员的伦理素养,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即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 提高公关人员的道德认识水平。如今,人们在培养公关人员时,十分重视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道德认识水平,这是绝对不可取的做法。我们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向公关人员灌输道德思想,道德认识,使其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思考,从而真正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同时,也应当通过实践,让公关人员对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总之,我们应当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高公关人员的道德认识水平。 二, 陶冶道德情操。组织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来陶冶公关人员的道德情操。比如举办讲座,电影观摩以及公关实践活动等,给出一些事例让从业人员获得启发,在不断的经验的累积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思考。只有在有了足够的经验和充分的思考的基础上,才能使他们更加明确道德意识,坚定自己的道德意识,从而达到陶冶道德情操的目的。 三, 强化公关人员的自我警戒能力。在当今的一些公关活动活动中,不难看到一些为了利益而迷失自我的例子,为了防止这类情况的出现,强化公关人员的自我警戒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必须教育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向其输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并给出一些实际案例,以强化他们的警戒心。 四, 培养公关人员明确人生应当“有所不为”的道理。这一点其实不只是公关人员,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的道理。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有不可脱离的关系。 五, 真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这是公关人员的重要课题。这不仅需要教育,也更需要在实践中获得经验累积。 六, 加强自身道德思辩能力的培养。这是公关从业人员自身修习的课程,应当随时给自己敲响警钟。 综上所述,公关伦理学是一门结合了理论性与实践性,同时实践性占有重大比例的学科。如何认识它的内容和本质,如何身体力行去实践,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需要在此文之外更多的体验和思考。 注释:【】内容摘自《公关伦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