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都用“微妙”来形容现代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确当现代人踏着飞快的脚步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构成了一堵堵无形的壁垒。我们也曾尝试着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很多时候,人们有愿望与别人友好相处,但是在遇到问题时,却往往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而避免矛盾激化。因此,心理学专门成立了机构来研究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社会成员间的沟通,能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因而人力资源成为新宠。人们逐渐了解到即便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最完备的物质资料,没有了人的准确而全力的投人,所有的一切将毫无意义。 再把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推广到一个社会的整体发展。美国的蔡尔兹认为公共关系说就是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即公共关系学有着普遍的意义。在时间过程中,它往往作为信息传播手段,与公众建立起相互了解和信赖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以促进企业总目标之实现的一种管理职能,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发展。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学习和运用公共关系有利于完善和规范组织的行为。 我认为人际关系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分支,它体现了公共关系沟通的重要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实对比来看,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都建立在双方以及多方基础之上。个体是最小的单位。个体与整体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企业要发展,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原材料,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环境是加工过程,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就好比鱼与水,倘若知名度提高了,企业的发展就有了保证。 如果说从人际关系谈到公共关系是微观而言,那么把公共关系放到社会的大环境来看待是宏观而言了。经济上,公共关系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关系,企业要生存必须得建立强固的硬件设施。企业组织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把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树立产品的知名度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才能大力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治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政治的稳定保障了经济发展。因此需要加强社会的公共关系工作,增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增强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以此增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了解、理解、信任和合作,形成和谐的社会气氛;文化上,我国坚持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同时借鉴和吸取其他国家文化的精华。把文化作为传播自己特色的手段之一,树立现代化的公关意识,争取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改变对中国原有的相对落后的想法。听一位在法国呆过的老师提到。在法国,第一年的中法文化年基本上没什么大的动静,法国人对于上海的印象就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样子,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中仿佛诠释了法国人对中国的整体印象。到了第二年,在上海开展了多姿多彩的中法文化交流活动,扩大了文化交流的范围,充分展示了上海的海纳百川的精神。而法国方面也投下人力物力开办了法中文化节等活动,慢慢地一部分骄傲的法兰西人改变了之前对中国偏激的看法。在此,彼此之间的双向沟通促成了文化的繁荣发展。从另一个侧面也烘托出了建立现代的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