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期,哲学书籍很流行,有各种思维形态的争论,后因极度自由化,又逐渐淡出。近期面对教学改革的大潮,人们在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基础教育如此扎实、深厚,却为何不能在科技领域方面领先。我们所培养的优秀学生,为何不在成年之后大放异彩?我们的教育体制中,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有关思维品质的问题又被重新提上日程。我个人认为不能单纯的说应试教育一点都不好。中国的教育不好,外国的教育就一定好,彼此都应有互相可取之处,应试教育在前几十年中为普及文化知识所做的一切功不可没,它本身沿袭的是前苏联模式,而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有许多不适应的方面,一是知识的灌输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途径,目的应是培养人的能力。二是在人类信息以几何数量级递增的今天,已掌握多少知识不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应学会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而且要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间,迅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并能加以内化,也就是说学习是终生的。而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这一贯穿终生的能力——学习能力。以笔者拙见,应试中太强调统一,压制了独到见解,这也与中国几千年的中央集权封建统治不无关系,要求的是顺民,而不是刁民。而在今天的社会,没有独到之处的人是会慢慢无声无息的,甚至于无法生存的。因此我们必须培养有独创精神的人才,我们应该将学生培养成栋梁之材,而不是庸才。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然后才可谈创新等。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指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弄清情况和进行独立分析的过程。这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是一个独立的分析过程,是一种反思性的思维活动,它需要调动你的思维潜力,将问题整理,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法,其重要特征,反思,是个很重要的人格品格。曾有一位哲人说过:具有自控能力是最基本及最伟大的优点,若被你自己所控制,将是卑鄙无耻的。而自控能力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学会反思,反思自己的言行、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只能这样才能吸取教训、取得进步。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高中生尤其如此,他们对外界信息有着高速的吸纳本领,而本身的人生经验又不足以使他们对这些信息进行充分的归纳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往往易形成冲动、偏激、片面的为人处世观点乃至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因而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帮助他们辨清事物的表面、剖析事物的本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对他们将来的个人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大有好处的。 我在带99届毕业班时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每班要推选一名优秀毕业生,高考中可加分,班级中有两名学生,一男一女,均是成绩、能力十分出挑之人,高中三年在年级排名不分彼此,班级中总是第一、二名,轮流问鼎。因而面对只有一个名额,学生们都在看我这个班主任如何把握,万一处理不好,激化矛盾,对学生个人,班级都是十分不利的。我思考了很久,决定采用这样的处理方法,我在班会课上首先讲了两位同学的辉煌成果,包括学业与政绩,乃至各位课任老师对两位学生的评价(多为溢美之词)。我观察到两位对手均面呈笑容,于是我突然让学生写一个自己最佩服的同学名字,不能超过两人,签上名。三分钟后,我拿着学生们交上的纸条念。绝大部分学生最佩服的是他们二人,我立刻捕捉到这二人写的恰是彼此的名字。我把他们二人的纸条放在最后如揭示谜底般念出,学生们不禁笑了起来。我问大家,这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学生们非常机灵,几乎异口同声说——惺惺相惜!这下气氛活跃了。我又给学生们讲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冤枉”事。十年前,同时有我和另外一名学生争取保送数学系,后来是另一位同学去了,老师给我的理由是:他偏科,而我完全可以考上更好的大学。到今天,我非常感谢那位老师,是他让我走了一条物理路,而如今我是如此的喜爱及迷恋物理,为它的美妙绝伦。至于那位同学,进了一所初级中学教数学。偶尔见之,难见笑脸,这又可以如何来称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嗯,语文学得不错嘛!”学生们愈发觉得有趣的看着我。我转入主题,请大家也在纸条上写上,若杰(男生)当选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形呢?学生们先嗡嗡议论了一会,就安静地埋头疾书了,五分钟后,他们的纸条汇拢,我一边看,一边忍俊不禁。有些写得很搞笑,但大部分人还是对事情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正:更加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家长希望。反:自以为有加分做保障而盲目自大,高考失利。对琳(女生),亦有正反:正:自觉无退路,更加发奋图强,顽强拼搏。反:耿耿于怀,心情郁结,觉得老天不公平,影响正常的学习、高考,导致大失水准,等等。有些同学甚至写得是百害而无一利,其幽默之辞,让同学们捧腹。我见好就收。见两位侯选人表情轻松,一脸释然,于是宣布学生选举一名优秀毕业生,很快,学生们都投出了自己的一票,选举结果,女生当选,因平时人缘较好。男生后经观察亦无不妥。最后二人均以五百多高分考入名牌大学,加分未发挥任何作用。但我欣喜的看到对学生的这一番引导,使他们对待任何问题都能从多角度、正反两方面去分析,这对于他们将来进行理性的生活是非常有利的。事隔二年,二位当事人再来学校看我,都已是大学中的青年才俊。谈笑中提及当年之事。杰说:老师您当年的处理方法使我知道原来任何事情都可以这样或那样去想,也使我从此再不钻牛角尖了,以前的同学说我开朗多了。我颇以自慰。其他诸如在班级中展开讨论:“无人监考制之我见”,分析其客观性及可改进方面,“见义勇为与价值论”等,从学生们活跃的思路中,我看到他们已初步具有了一些批判性思维,能从不同方向,多视角地去剖析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 曾有一年学生毕业填志愿时,一位平时有些思路怪的男生,执意要填西北林业大学。他母亲几乎是流着泪求我做儿子的思想工作。考虑到该生一贯力主环保,有一些极端的环保意识,曾在班会“助动车之我见”讨论中显示出他的强烈主张。于是我决定旁敲侧击。先问他将来有什么志向,他的回答让我很感慨:“我要到大西北去种树!”我想了想说:“是你一个人种效果好,还是成千上万的人效果好呢?”他不解的看看我说:“当然我也希望很多人都来种喽!”我又问:“是年年种,年年死年年再种好呢?还是一年种,立刻就活,且抗病、抗灾能力强好呢?”他更奇怪我问这么简单的问题,咕哝了一句:“当然后一种好!”我不禁叹息到:“其实中国的环保方面,投的钱不少,但效益低,很多是有关现体制的问题,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的环保技术不发达,尚未完全摸索着各种完全适合我国的不同地形地域的环保植物,如防沙尘暴的树,抗草原退缩的强生命力草种等等。而这些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愿意投身于环保方面的有志青年。我常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但仍可选取一些在这方面有好的科研条件及发展潜力的大学。”于是我又推荐了几所在浙江、江苏和北京的大学,但强调填志愿是他自己的事,可父母养他成人不容易,他们含辛茹苦,难免希望他能尽孝心。其他的我亦不多说,只让他多权衡。后来他填了一所在南京的在环保方面很有名气的大学的环保专业。放假回来向我叹的苦经是:向群众宣传环保是件很吃力的事,口才似有欠缺,要下苦功!我答曰:观念先行确实重要。 由以上几例在教育中的亲身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指导学生对周围发生的乃至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多进行反思,多角度分析,是相当有实效的途径。 我是一名物理教师,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本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范围最广、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因而利用物理教学这一实践领域,我发现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很有帮助。 首先是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教师有时因为教学任务重,有时总是怕学生记不住而反复强调,曰为“敲敲牢”,而把一节课的时间上得满满当当的。需知对高三毕业班这可能是有实效的途径之一,但对于新掌握这门学科的学生而言,一定要给他们以提问的空间和时间。所谓提问的空间是指:不要什么事都把答案过程给学生讲得一清二楚:很多时候重在以讲思想方法为主,过程还是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较好。有些题目要设计成几种不同的情况,让学生觉得解时意犹未尽、变化多多,从而生出可能有什么办法去把它归类,或碰到什么情况(隐含条件)运用什么方法求解。只给唯一正确答案是不利于学生开阔思路、积极思考的。总之一定要让学生觉得问题尚未圆满,可挖掘之处多多,大有文章可做。提问时间指一节课不要满堂灌,给学生思考、提问的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一般集中20分钟左右,也就是半节课时间,这时可通过老师的提问或学生的提问来调节气氛,使学生们稍事休息,为后面半节课的专注要打好基础。我还尝试在一节课内容完成余3-5分钟来提问,包括主要目的、应用、变化、难点等方面的问题,若能用最新的科技方面的应用来予应答,将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的提问,老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一不能搪塞,如,这个高考不考的等来回避,二、三次以后学生会怀疑你的教学能力,那教师的威信是要打折扣的,甚至会影响到驾驭课堂的能力;第二必须诚实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以滥充好、蒙混过关,骗得一时,必骗不了长久。否则易给学生冠以“捣浆糊”老师,对超出教科书之外的东西亦要求老师自身有广泛的阅读面及深厚的知识功底,不能以自己是教物理的,不懂语数外、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来逃避,这是不负责任的。你的坦诚更让学生钦佩。要胸怀坦荡,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今日之学生不日就会在某些方面大大超过你,你只比他多念了四年书,某个专业上读的多了些,没什么好自大的,因此我在课上总提出,让有更好办法 的学生上讲台演示。有时称以“某氏解法”学生大笑之中亦很为跃跃欲试。要甘当学生的垫脚石,为他们铺就成才之路,要让学生不唯老师论,敢于质疑,超越权威。好几次学生向我提出教科书的错误,有些是措辞不当,有些是他们缺乏更深理论知识不能理解,用自己仅有的浅显理论去解释而造成的。我都一一予以肯定,并通过资料的查阅,令人信服的数据让学生了解到原来物理的天空是如此的广阔。我在教学中一直不忘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学,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物理学思想是怎样的,无非向他们阐明一点:科学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我们今天的理论到目前为止是被证明有用的,正确的。但在未来世界可能会出现新的现象而它可能不完全适用,又要作修正,甚至于推翻。从而有 新理论产生。物理学中尚有一些现象、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揭示其本质,乃至解决,希望在你们身上,以促进他们的献身科学的志向的形成。 其次,要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一定要注意调节主体的状态。只有在最佳的状态之下,才会使培养达到高效率。 第一是学生现状态的调控。总会有老师抱怨学生上课精神不振,注意力分散等,其实这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调控的。比如有一次我进教室叫上课,学生无精打采的站起来,我一看,心生一计,于是扭头就走。这一突然举动让学生不禁讶异,伸长脖子看我。我在门口整整衣服,调整好仪态及笑容,再次走上讲台向全体学生扫视了一眼,学生们立刻意识到了,都站直了看着我,精神状态立刻起变化。于是我清晰有力的说:“同学们好!”他们也齐声回答:“老师好!”这一堂课效果出奇地好。尽管我没解释,但学生已从我的行动中领会了,于是彼此默契配合。有时碰上他们刚上完体育课比较疲惫,我宁可牺牲前五分钟,以慢述,甚至于解释生理上为什么会虚弱,让他们慢慢收摄心神。有了这一过渡,后面的40分钟只会更为高效。学生亦能提高思维效率。这比拔高声音,点名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有些学生上课易走神,必须用巧妙的办法把他们拉回来,而又不伤他的自尊心。有一次,一位学生在偷偷订正作业,后又机警地抬头看看我。见我正在看他,忙又装作听懂的样子点点头,我立刻说某某同学听懂了就立刻给老师一个肯定的暗示, 这对老师也是一种鼓励。虽然他不是一直在看着老师,但我们大家都知道“听”是最重要的。同学们会心地笑了。他听懂了,脸有些红,然后悄悄地把东西收起来,我也就若无其事地继续讲下去。 第二是主观状态的调控。我们给学生上课,一定要了解他们的知识背景,才能在教学中进行很好的衔接,深入浅出,让他们容易接受,取得上佳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电阻定律时,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电阻的串并联,可以此与实验结果加以形象比喻:串联等效于长度增加,并联等效于横截面增大。使他们对电阻定律的表达式印象深刻。及至讲到电容的串并联时,亦等效成间距增大及正对面积增大,从而很好地理解了电容的定义式中各量的关系。又如高一学生在刚学会由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时,常会对作匀速运动的物体受力分析时在运动方向上凭空多加个外力,因为他们有思维定势的作用:没有力怎么会运动呢?这就要一向学生强调研究的是状态。二、摒弃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运动是无须力来维持的。三、牢记平衡态(静止或匀速直线)特征∑F=0。只有当一个老师深入了解了学生原来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才会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那种千篇一律,不问时间、场合、人物,只怪学生笨,一本旧教案混45分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必须以变化来对付变化,才能使你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一种主动乐意的接受过程。 第三是精神状态的调控。我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要把那么多的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使之内化,变为自己的东西,这个对信息进行正确处理,加工、改造的过程也是付出巨大脑力与体力的过程。如何能让学生甘之如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使之保持下去。应当说物理学科在这方面有优势。学生总是容易对新奇的现象发生兴趣。在上向心力这一节内容时,我先给学生耍了个小把戏,表演了一下水流星,一开始动作拙劣,还把红墨水洒出来一些,学生们善意的笑了起来,都站起来瞧,我一看时机成熟,就熟练地表演了几下,再问学生为什么开始墨水会倒出来而后来不会呢?引起学生的思考:原来重力充当了部分向心力,速度大,向心力大,重力全部充当向心力,墨水就不会洒出了。还有一次在讲光电效应时,一上课就称知道某某同学今天生日,老师送他一张贺卡。于是学生上前,我将贺卡送上并打开,立刻响起了生日快乐的祝福歌。学生们兴奋的看着,满心喜悦。我话锋一转:“为什么一打开就会有音乐?”学生答到:有光照了啊!?为什么有光照就有音乐呢?“趁着学生迷惑的空档,我解答到:“这是因为光敏电阻的作用。现在我们来研究与其类似的一种现象。“从而引入课题。学生们带着好奇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之中。因而让学生们保持良好的心情,让他们充满信心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大大提高他们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这样的培养结果是让全体的学生做到敢于发问,不怕权威。对一些程度好的学生,他们逐渐发展成勤思,有时对一个问题的思考质疑向我穷追猛打,逼得我不得不自己大量查阅大学资料还要借给学生书籍让他们自学。对另一些程度差的学生,问我问题已从“这道题怎么做”而转变成了“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他们也学会了巧妙机智的提问题,而不是为做题而做题。他们的目标更明确,眼光更长远。 以上是对于批判性思维的一些拙见,值得商榷的问题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教师、学生、体制及理论界共同努力,开拓出一条培养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的光明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