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好汉网主 好汉网主
施怡: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08/5/26 23:11:25,点击:0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与感知觉一样,均属于人的认识活动。感知觉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以及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思维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对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所有科学概念,关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各种定理和法则,都是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反映,都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大大扩展了人的认识领域,使人不仅能够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自己感官的各种事物,并且还能从现实推测过去、预见未来。思维活动的进行除依赖于感知觉、表象所提供的材料外,还必须借助于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叶圣陶先生对语文学科的定名曾解释道:“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730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指导人们学习语言及其各种表现形态,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而思维这一智力因素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由此可见,语文教育在智力开发中,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具有不可等闲视之的重要地位。
掌握语文知识技能、形成语文能力与开发智力是统一的语文智育过程。其中,智力的发展是以语文知识技能为中介的。而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的积极参与,其它的智力活动将只能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对于提高理解水平,增加创造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定的智力结构和智力品质构成智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等方面的智力品质反映了他们的智力状况。思维品质是一切智力品质的核心,主要表现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我们可以称之为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当代语文教育中智力开发的突破口。
    批判性思维就是“仔细检查我们自己的思维和他人的思维,使我们的理解力得以提高,从而更清晰更全面地认识世界”。〖美国 约翰·查非:《批判性思维》 ,61页,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9 年〗“批判性”一词来源一希腊语“CRITIC”一词,它的意思是质询、认识、分析。思维的批判性,是指能独立的运用思维对已知事物进行充分分析,弄清情况,提出质疑。对自我而言,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客观的考虑正反两方面的意见,虚心的进行自我检查,坚持正确的观点,放弃错误的想法。这是一种既善于从实际出发,又善于独立思考的一种思维品质。缺乏思维批判的人,往往走两个极端,或者自以为是,或者人云亦云。而后者比前者更有害,它使人丧失个性,丧失独立性,丧失思考力,丧失了创造的愿望,只能制造雷同和平庸。爱因斯坦说:“只教给人一种专业是不够的,通过学习这种专业,他可能变成一种有用机器,但不能发展和谐的个性。这些宝贵的东西是通过教育者的亲身接触而不是通过课本来传授给年轻一代的。――应该发展青年人独立的批判性思维。”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
    根据法国教育部颁发的大纲,哲学课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学会对周围司空见惯的现象说“不”,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养成创造性的思考方式。
    思维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而批判性思维则是对我们的思维加以反思,使之更深入、更全面、更清晰、更完善,并且有助于我们作出最合理的结论和决策。并且,批判性思维不同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批判”,它并不用于破坏性的怀疑或诋毁他人的思想或成果。须知,批判也可以是建设性的,即为更好的认识、分析和判断。同时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土壤,创新来自于批判,但是会批判不见得会创新。人类历史上一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创造,一切对社会产生过较大影响的进步,莫不是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的结果。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习惯,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一. 主动独立地思考学习
语文课的传统教法是“讲书”,一篇文章常常是老师从头讲到底,在再加上“讲深讲透”的要求,把课文逐字逐句地咀嚼得像粥一样烂喂到学生嘴里,学生只好当听众。教师过高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处在睡眠状态中。学习的过程便成了理解和记忆教师传授的现成结论以及处理一些练习题的过程,学生是被动的、消极的,无需探讨与发现。教育家蔡元培说:“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入水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做教员的,不可一字一句,都讲给学生听,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去研究。”
因此,教师要打破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的观念,端正教学思想,从传统教学体系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英国教育家斯宾赛说过“一个无论怎样竭力坚持也不过分的,就是在教育中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里强调的就是把学生的独立探索放在教学过程的重要地位上,教会学生主动地去理会问题而不是置身事外,不坐等老师告诉你该怎样想,怎样做。《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知;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里强调的要引导,鼓励,而不要牵着学生走,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独立地作出自己的判断,在思考和探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主动独立地思考学习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科学、有效。他们爱好提问,善于思考,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独立的思考问题,并在思考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探究知识的规律,并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思维品质良好,有较强的批判思维能力,能对认知对象有严密、正确的分析、评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能正确的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及时地总结经验,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有良好的归因品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传授学法,使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指导学生学会自由学习,冲破教育框架的束缚,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学会思考,学会广泛而有效地汲取各种正确而有用的信息。
二. 科学的怀疑态度
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科学的怀疑态度,对权威、对习以为常的东西、对已知的东西都要问个为什么。科学家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最大的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如果在已知的东西上形成了一种惯性和惰性,那么我们就会在这个障碍面前止步。只有去怀疑已知的惰性,对它采取批判的态度,才可能冲破这个障碍,才会有创造。
我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是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但也有负面影响。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长期以来成为统治思想,它崇尚的是统一、趋同乃至专制,缺乏科学与民主的精神、批判与反省的理性。语文教学缺乏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扼杀科学的批判精神,否定大胆的创新意识。一名师范毕业生,一踏上中学语文教学的岗位上,就身不由己地坠入传统的教学程式,被一本教参、被考试捆住了手脚,一切答案都是现成的,多年不变。他们虽不奉教参为金科玉律,但往往下意识地向教参靠拢、趋同,教师的独立性首先被消磨殆尽,学生也变成了“人云亦云”的乖孩子。另外,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经常采用公式化、简单化、标签化的方法,形成思维的惯性。例如《项链》一文,课文提示一开始就把玛蒂尔德定性为“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并且把主题分析为“尖锐地讽刺了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对此,教参的说法也如出一辙。教师过于相信并依赖教参,不敢越雷池一步,认为提示这么说,参考书这么说,根本无需怀疑,结果就这样把教参当成了唯一的答案。那么,在这样一部世界名著中,学生再不会读出真诚,勇气,自尊,读出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样的人生感悟。在类似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应当运用科学的怀疑态度和科学的批判精神,开放自己,解放学生,拓展思路,体会作品的内涵,体察人生,思考人生,领悟生活的真谛。
科学的怀疑态度不是简单地全盘否定,而是在科学的依据上推陈出新,这样的人必然有较少的依赖性,而有较强的独立性,不盲目地轻附众议,他善于发现现存状态的不合理和不完善,不迷信权威。美国学者布朗和基利在其《批判性思维指南》 (中译《走出思维的误区》)中指出:面对纷纭杂沓的各种信息,存在着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和淘金式。海绵式即像海绵遇到水一样, 把遇到的信息一古脑儿吸收进去;淘金式却像沙里淘金一样去粗取精。很显然,海绵式的思维方式绝对不利于创造创新的,它虽有助于获取大量知识,却最缺少主动性、独立性,使得人在面临选择时束手无策,难置可否,结果是放弃思考,人云亦云,窒息创造。而淘金式则以批判性的聆听和阅读开始,以批判性提问贯穿其中——生疑发问,寻幽探微,穷根究底,最终是有所发现和创新,这就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将批判性问题用于一切观点,包括自己的观点,以避免自欺欺人和固步自封。因此,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应该彻底抛弃陈腐的观念,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理解,大胆地提出异议,鼓励学生提出独创的见解,指导学生运用相关资料,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与争论。让每个学生都具备敢于以独特方式去探究作品真谛、体会作品底蕴、领略作品美的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而且使人格上的独创精神、意识中的批判精神也能得到极大的张扬,这才是当代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
三.优化“批判”的环境
教师要善于营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教学作风要民主,要营造比较宽松的学习气氛。要能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发表异议,鼓励多种答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用或不用否定的方法,因为在课堂中,教师本身具有一种天然的权威地位,我们的否定哪怕是不经意的都可能影响到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要让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当讨论的氛围一旦形成,教师所做的工作便是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应强求“同一”。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应予以帮助,让他们能把自己的意见更顺利更准确地表达出来,不要轻易地左右他们的意见。即使必须表明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也不要以权威的身份自居。要有勇气让学生向你挑战,否定你的意见。对有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判断,教师应以身作则,勇于大胆陈述自己的思想包括不够成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无论在备课中还是在课堂上,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能盲从于现成的结论,不能做教参的代言人,要首先体现一种科学的批判精神。比如,执教《庖丁解牛》,虽然书上提示说庄子用来说明的道理是消极的,但教师完全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人生处事,除了大是大非不能含糊,在一般的情况下,能避开矛盾,因利乘便,有何消极可言呢?分析《雷雨》中的周朴园,《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应该可以从人性的角度上看到人物身上真实可信的一面甚至可爱的一面。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是中国文学界的丰碑,但他们同样也是生活在时代浪潮里的活生生的人,评价名家名篇不必竭尽褒扬赞颂之辞。语文教学得为学生提供多种文化养料,将当今思想界、学术界、文艺节的新思潮、新作品、新成果引进课堂,这样,学生接受的文化熏陶越多,他们的视野越开阔,思维品质就越科学。

富有意义的学习并不是不加思索地兼收并蓄,富有意义的学习包括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应注重张扬意识中的批判精神,那么得益的一定不仅仅是语文学科,还会惠及整个人生。

参考书目:
1.《批判性思维》 美 约翰·查非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2.《思维学引论》陈新厦 郑维川 张保生 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3.《突破思维的障碍》詹姆斯·亚当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思维艺术指南――开发思考力和洞察力》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5.《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台湾 陈龙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6.《创造心理与技法》鲁克成编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7.《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8.《语文教育学》张鸿苓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9.《语文学科教育学》饶杰腾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语文教育学引论》阎立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1.《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李杏保  顾黄初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1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黄舜华:中学化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
下一篇: 黎小明:研究型课程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