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熟知的发明电话的贝尔实验室门厅里,安放着一尊贝尔的半身塑像,下面镌刻着这样一句话:“假如你能偶尔偏离正轨,你一定能发现从未见过的东西。”这句发人深省的话。暗示着我们在教育领域内,必须培养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创新思维的前提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多种思维品质中,缺乏批判性思维是我们中学生共同的弱点。传统的教育过于强调循规蹈矩,过于强调师道尊严。我们学生大多谨小慎微,胆小怕事,严重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在今天的基础教育中,愈来愈体现出重要性。我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对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 批判性思维及其作用 (一) 何为批判性思维 从哲学角度出发:批判性思维是指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弄清情况和进行独立分析的过程。 (二) 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学会理智思考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在推动时代前进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如当前信息技术正处于鼎盛时期,上网冲浪是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殊不知许多网站鱼龙混杂,充斥着大量不健康的内容,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中学生中出现了因上网而产生的网恋,离家出走,自杀等现象。如果中学生具备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就会学会理智思考,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2:学会有价值的创新 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亦即为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但中学生常常会异想天开,要形成真正有创新价值的问题,需要多种条件和多方面的努力。要想有所创新就应学会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弄清事物本质,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出有创新价值的问题。 3:学会对事物进行多视角分析 中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思考问题不够成熟,甚至遇到问题还会采取偏激的态度。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他们从多方位考虑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至于走极端。若浙江金华的那位中学生能从批判性思维出发,就会理解母亲对自己的严格教育可谓用心良苦,而不会发生杀害母亲的悲剧。 二:关于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策略(一):培养敢于怀疑的精神 大胆怀疑是创造性个性中最大的特征,也是独立思维的第一要素。任何聪明才干离开了大胆挑战的精神,是不可能登上创造的高峰。假如哥白尼对“地球中心说”没有怀疑,就不会创立“太阳中心说”。假如罗巴契夫斯基采用与前辈相同的证明方法,就不会有崭新的非欧几何---罗氏几何。而在我们学生眼里,教师,书本,权威是神圣的,是知识的化身,是不可否定的,对其充满了崇拜与信赖。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失去判断力,形成盲目认同的惰性,人云亦云,没有主见。要克服学生思维的盲从性,就要淡化权威与知识。更多的是提供材料,引起讨论,启发思维,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如何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心理学认为:“疑”,最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应运而生。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表现,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质疑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原有的思考和结论采取批判的态度,并不断给予完善的过程。它可以引导学生批判性反复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请看以下案例。 在文汇报2000年6月25日版上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上海位育中学初中的一名教师被学生问倒引出的话题---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提问。它介绍了上海位育初中的数学教师曹永娥,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该校预备(9)班的金懿璋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偶然发现:2*3+1=7 2*3*5+1=31 2*3*5*7+1=211-------------他根据这一发现大胆推测,前几个素数的乘积加1仍是素数。他去请教曹老师,结果曹老师被问倒了,只得向上师大的周才军教授请教。周教授认为这是个关于素数的猜想,无法用代数法来论证,只能借助计算机验证。曹老师把这一结果反馈给小金同学。并在班上表扬他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小金同学原本数学不算最好,现在对数学以到了痴迷的地步。他已将初中数学四册代数教材全部自学完毕,并在最近的“华罗庚杯“数学竞赛中,取得了117分的高分,(满分为120分) (2)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学会读书 书本上的知识作为前人的经验信息,在从发展的观点看,在某些具体的情况下,很可能不太适用或完全不适用。例如牛顿经典力学是书上已经有了的,如果把它看作是一成不便的,用它去解决高速运动的电磁波问题,那就无能为力了,而且也永远不可能创立相对论力学。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在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未见效果时,就果断放弃,另谋它途。这时往往预示着一种新的方法将要产生,这就是创新。 不迷信书本,就要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如何“读书“呢?我认为: 第一步:学会掂量 对书中的观点,理论,结论,方法,首先权衡一下它有无价值,有无新意,是否值得进一步推敲。 第二步:学会怀疑 对有价值的知识不是主动接受下来,而是多角度质疑。如“不这样行吗”?“如果那样又如何?” 第三步:学会不满 即使对于那些可接受下来的东西也不要轻易满足,应该进一步思考,如果改变一下可能会更好。 (3)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科学家等都是神圣的,是知识的化身,因此对其充满了信赖与崇拜。殊不知,权威的意见未必代表真理。有一个例子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大哲学加罗素有一次到中国讲学,一上台,就问听众“2+3=?”,在场的竟无一人敢于回答,而这是个连小学生都知道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因为罗素是个大权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告诉学生老师讲的也不一定都正确。鼓励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下一则案例说明了这一点。 某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了这样一道题:“妈妈买了6只苹果,4只梨,问:还剩多少只?许多学生打了个大问号。此题提出的条件与问题没有任何关系。解决的办法是要么问共有多少只?要么把第二个条件改成吃了4只,然后在提问。该教师就是为了破除学生头脑中“老师布置的题目一定能做的想法”。若教师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就不会轻易相信别人的结论,而是有分析地接受一切,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思维初具批判性。 策略(二):鼓励学生大胆与他人交流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他们与老师,朋友,家长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与他人交流的最大好处在与可以迅速获得大量有用的休息,随时保持信息的开放性。并激发自己的思维,通过自己独立思考,知道是非曲直。或者在众多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策略(三):鼓励学生建立“个人批判性思维小苗圃” 农民为了庄稼茁壮成长,获得更多更好的果实,常常需要用苗圃育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可以鼓励他们建立一个“个人批判性思维小苗圃”,专门用于培育批判性思维的胚芽。这些想法虽不成熟,但过后重新思考,定会有新的体会。若对这些批判性胚芽全心扶持,让它茁壮成长。只要存在,就是一棵有望发展壮大的创新胚芽。 以上我关于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仍需加以批判。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可能立竿见影。它需要教师自身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并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楼明霞 《培养批判性思维浅探》 余姚教育研究 2000年第2期 人民教育 2000年第2期 人民教育 2000年第5期 刘云虎 杨德 主编 《创新教育教程---创新思维方法精汇》中册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9年 文汇报 教育专题报道 2000年6月25日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