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共管理学者和政治学研究者关于政府信息失真的理论解释已经有很多。归纳起来,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单一政治信息体制论。这种理论观点主要是针对政府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原因做出的理论解释。它认为政府信息之所以出现失真是因为单一的政治信息体制所造成的,这种体制的根本特点是信息唯上而筛选、内部没有辨别信息真伪的机制、加上信息量不足,就使得信息传递到目的地之后失真了。例如,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就跟这种体制有关。 第二,信息无序论。政府信息失真原因的另外一种理论解释。这种观点认为,由于政府部门缺乏信息的采集,分析,整理,传递,共享的有效体制,导致传递出去的信息可能不准确、不及时,从而导致信息失真。例如,我国政府部门过去没有新闻发布制度。政府的信息很多情况下都处于无序的管理状态。没有统一的政府信息获取取得,也没有及时的信息通道。所以,社会获得的许多政府信息都有虚假成分。信息无序,也包括各种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因此,政府信息没有有序地流动起来。 第三,信息垄断论。这是政府信息失真的理论解释之一。它认为,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会尽可能地利用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去谋求自身的利益。手段之一就是对信息的垄断。将信息作为其转化为自身利益的资本。从而政府信息被这些人认为地制造得失真了。 第四,信息规划论。这是关于解决政府信息失真的一种理论设想。它提出,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规划,在信息采集、储存、传递方面都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和计划,然后按照信息制度化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例如,建立稳定的新闻发布制度、设立信息管理系统等等。再比如,通过政府信息有计划地公开化,来解决政府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第五,政府信息法治化理论。这种理论主要主张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特别是完善信息甄别制度以解决信息虚假问题。 总之,关于政府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对策方面的理论假设很多。上述几个方面是最为流行的。 (文/章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