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发挥你的长处,以知识致富——知识管理的本质
时间:2008/6/11 18:29:38,点击:0

一个流浪汉行乞40年。一天他来到比尔·盖茨的门前。盖茨说,你打算要一美元,还是要一万美元流浪汉知道他是世界上最大富翁,便说,对您来说,一万美元不过是一美元,就给一美元吧。盖茨给了他一美元,外加一张签了“发挥你的长处,以知识致富”的名片,说,这是一美元,这是9999美元。流浪汉接过钱和名片问,这张名片真的能值那么多钱吗盖茨说,只要你照着去做,可能不止值9999美元。

第二天,流浪汉就给市政厅工商部写了一份报告:现申请成立纽约乞讨咨询公司。理由如下:1.市场广阔。据《纽约时报》公布的最新数字,纽约街头有20万流浪汉以乞讨为生。2.服务社会。由于流浪汉较多,施主愈来愈吝啬,态度也愈来愈差,致使部分流浪汉感到了生存的压力。3.具备资格。本人流浪40年,乞讨经验丰富,乞讨手段全面。4.时代需要。知识经济已经到来,本人属于靠学识致富。

去年,纽约乞讨咨询公司的资产突破千万。前不久,该公司以“知识乞讨”为主题到欧洲开辟市场。一个小时候仅为爸爸搓过一次背的流浪汉,通过咨询在某洗浴中心找到了工作。甚至一个毫无一技之长的老流浪汉,通过咨询也改善了生活,由于他对伦敦的每一条街道了如指掌,咨询人员让他办了一个个人领路公司。

(摘自刘燕敏:《比尔·盖茨对流浪汉说“发挥长处,以知识致富”》,载《科学与生活》第2001年第1期)

比尔·盖茨对流浪汉所说的“发挥长处,以知识致富”非常有力地证明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格言。这正是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表现:知识的作用充分显示出来,社会发展以及整个人类的生存主要依靠的是知识(包括技术),而不是自然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的这种特征表现在管理活动中,就是知识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知识管理”一词可能来自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一句话。在1988年,他认为知识工人是组成新经济的个体,在这种新经济中硬通货是知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从知识管理(简称知管)概念的提出至今十多年了,人们对什么是知识管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我们的理解是,所谓“知识管理”,并不是指管理的知识化,而指的是对组织的知识资源的管理。知识管理的英文名称是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

其实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大致有几十种。有的人将其定义为:有系统地管理与运用企业经营智慧,包含有形的资产与无形的人才与经验,如透过网络与资料库的技术加以储存管理,作为企业营运的参考咨询,亦可称之 Knowledge Bank;KB或智库、知识库[1]。比尔·盖茨认为知识管理是企业智商(Corporate IQ)。他认为,知识管理的关键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就是在团队中能够随时随地交流知识。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认为,知识只有透过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学习,知识才会变成力量。因此如何化知识为為力量(Power)使其产生价值(value),並透过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方式,提升员工的附加价值与经验的累积,成为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2]。

APCQ曾经对知识管理进行过定义,该定义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3]。APCQ是American Productivity & Quality Center缩写,中文可以译为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QPC的网站上提供了一些公司的最佳实践的案例研究,其中专门有知识管理专题,提供了大量的知识管理方面的资料,而且APQC本身也被认为是在知识管理领域做得不错的领先者。

APQC认为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

知识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需要系列的支持做为基础,这些基础包括战略和领导层支持、文化、测量和技术因素等。在支持过程中,所有的这些都必须被综合起来设计和管理。而在应用知识时,这个过程又通常牵扯到一下几个阶段或子过程:创造、识别、搜集、组织、共享、改编和应用

在汤姆·达温波特、拉瑞·布鲁赛克所著的《工作的知识》一书中,他们为知识下的定义是:知识是一种像流体一样具有流动性的物质,其中混杂了已经结构化的经验、价值和有特定含义的信息及专家洞察力。知识为评价、收集新经验和信息提供了一个框架。知识产生并被应用于有知识的人的头脑中。在机构组织中,知识经常不但包含在文档中或资料库中,而且还体现在机构的日常工作、流程、实践和标准中。

旧金山联合战略咨询公司的大卫·克曼先生给知识管理下的定义是,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个人通过这一过程学习新知识和获得新经验。并将这些新知识和新经验反应出来,进行共享,以用来促进培养、增强个人的知识和机构组织的价值。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数据在其中是没有特定含义的且未被加工的原料,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另一方面,信息是有特定含义的数据,与个人,团体或机构组织有关。如果这些信息被应用了,它们就成为知识。

英国信息管理学会David Streatfield和Sheffield大学信息研究院教授Tom Wilson认为,"知识不是一种能被管理的东西。它是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交谈中不断产生和更新的人和组织的能力。负责创造知识价值的人能够被激励和支持,但他们不能像在工业时代那样,仅作为机械的延伸被管理。"我们不能直接管理知识,我们仅能管理组织中人员所拥有的知识的信息。尽管如此,被管理的信息可能是不完整的,因为个人知识的边界是模糊的,而且当个人缺乏交流或扩展知识时,个人知识的边界是在不断改变的。 采纳知识知晓战略要求所有的管理者要与其员工协同工作,确保员工能够工作着学习而且有关他们经验与诀窍的信息能被分享。在一个追求提高知识知晓能力的组织中,信息专业人员基本的作用就是管理信息。高级管理可以要求信息专业人员走得更远一些,不象以前仅有助于鼓励组织内专门技术、诀窍和知识的有效传播,但这些对于信息专业人员而言不是新的作用。 彼得.德鲁克开始写有关知识经济给组织带来的挑战已经30年了,而且可以说我们对这种挑战的反映太缓慢了。加强一个组织知识知晓的观点,在文化上要求更开放,但同时伴随着风险和代价。对组织而言没有"快速反应 ":仅仅宣称寻求知识管理(即使它设置了首席知识主管)对迎接德鲁克的挑战是没有影响的。

我国台湾的学者用知识管理方程式来表达知识管理的内涵[4]:

(K+L+D)I=IQ 

其中,K: Knowledge,知识。L: Learning,学习。D: Database,资料库。I: internet /intranet,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局域网。

也有的学者将该方程式另外写成:

K=(P+I)S

其中,K=Knowledge(知识);P=People(人力);+=网络;I=Information(信息);S=sharing(共享)。

此外,关于知识管理还有许多说法,如:

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知识的进化》作者美国维娜.艾利: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Karl E Sverby: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

Daniel E. O’Leary: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

Daniel E. O’Leary: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Andreas Abecker:知识管理是对企业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

总之,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它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来说,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企业创新和集体创造力[5]。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无形资产,过去的企业定义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眼下衡量企业经营成功的尺度是创新能力。如果要取得成功,公司就必须积蓄智力资源,这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动力。

所谓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已隐性知识则难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但公司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知识管理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各种可行解决办法的一种综合,它作为一个单一系统能够满足整个成员的具体需要。

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所要求的远不止仅仅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培训。它要求公司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如果公司职员为了保住工作而隐瞒信息,如果公司里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常常是为了鼓励保密而非信息公开共享,那么这将对公司构成巨大挑战。相比之下,知识管理要求雇员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予以鼓励。

 

--------------------------------------------------------------------------------

[1]郭志钦:《知识管理的品质》,网上品质管制月刊2000年11月,见http://www.mgtonline.com/

[2]郭志钦:《知识管理的品质》,网上品质管制月刊2000年11月,见http://www.mgtonline.com/

[3]见 http://www.apqc.org/best/km/whatiskm.htm

[4]见http://www.mgtonline.com/

[5]田雨:《何谓知识管理》,载《北京日报》1998年12月28日。


------------------------------
这些内容已经公开发表,请参阅何云峰、姚小远、张良、方胜春:《智者的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两亿美元商机何以坐失——知识管理的兴起
下一篇: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知识管理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