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巴林银行成立于1762年,最初它是经营棉纱、木材、钻石和矿产的贸易矿,其后逐渐拓展证券业务,至1800年成为英国政府债券的主要包销商,从此它在伦敦金融业占据了领导地位。倒闭前是英国广大投资银行之一,被视为英国银行界的泰斗。 巴林银行主要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证券交易业务,投资银行业务集中在欧洲,证券业务则集中于亚洲及南美,在下属的17个证券公司中,以日本、香港、新加坡及菲律宾的业务为主。几年来巴林银行在亚洲的业务取得了长足进展,生机勃的亚洲新兴市场给它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和财源。其中在新加坡的分支机构工作尤为出色,负责期货交易的经理尼克·里森当时年仅28岁,因其工作成绩突出,不仅被委任为新加坡巴林期货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而且权力极大,几乎不受什么监督。 里森的业务是“套利”,他从日本大阪和新加坡的股票交易所买卖在两地市场上市的日经225种股票指数的期货,利用两地不时出现的差价从中牟利。如果买进和卖出是等量的,就没有多少风险。但是期货属于“衍生证券”,它的价值来源于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者在购买期货合同时只需按合同金额较小的比例付一笔保证金,到合同期满时再按合同所定的金额进行分割,由于签合同时与交割时的价格是不一样的,于是就有合同增值和贬值的情况出现,于是也就有了获利和赔本的情况出现。所以这类衍生交易有着巨大的利润诱惑,也有着巨大的风险压力。开始,里森是按照规定工作的。1993年为公司赚了1400万美元,他自己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从1994年秋天开始,里森在上司和同行的称赞声中有些忘乎所以,一反常态地做起了投机交易,而且胃口越来越大,一发不可收拾。而里森的上司及远在伦敦的总部却没有加强监督,反而予里森更大的权力。结果在1995年2月里森做的日本股票和利率期货交易大亏,初步估算已有4亿英镑之巨。关键时刻里森一逃了之,巴林银行得知讯息为时已晚,经过两天多的昼夜努力,仍回天无术,只得宣布破产。一家具有233年悠久历史的英国老字号银行,就这样毁于一旦。 巴林银行的倒闭,在世界金融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人们议论分析,探究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应汲取的教训。其中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巴林银行在内部管理上有问题,银行赋予了里森过大的权力,里森在新加坡独立操作,集操作权,会计权与监督权于一身,银行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而里森既直接从事前台交易,又担任交易负责人——新加坡巴林期货有公司的总经理,这为他逃避监督创造了条件。里森未经授权从事高达270亿美元的交易,而巴林银行竟未及时发觉,这是银行控制系统的失败。然而监督巴林银行的英国中央银行未发现巴林银行这个致命的弱点,应当说也是导致巴林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上述巴林银行倒闭案中,我们可以发现管理的权力和权限是何等的重要。企业的生产活动是按照预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产品品种、质量、数量、成本、交货期等要求出发,生产出社会需要和用户满意的产品的过程,生产管理则是对这一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活动。由于生产管理牵涉到众多环节,因而管理的权力与权限就需要有一个把握的尺度,太宽了会引起越权指挥造成混乱,太窄了又会束缚管理者的手脚,使一些活动难以展开。所以把握住尺度是很重要的,这方面英国巴林银行倒闭的教训就是一个很说明问题的例子。 只有当一个企业(或集团)中的每一个单位都能完全地协调起来,劲往一处使,才能把企业内的全部潜力实现出来,避免相互冲突所造成的低效率。没有协调。组织就不能生存,而没有权力,协调便是一句空话。权力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权威。权威被认为是最高的协调权。权威和权力这两个词之间有着相似和差异,权威是某人通过在某个组织中所占据的职位而拥有的一种法权。当我们这样来看待权威时,它是非人格的,与占据着职位的人无关。相反,权力的个性化则浓得多,它与个人通过影响他人去办事的能力有关。权力是人格化的,是个人施加影响的直接后果。所以权力与个人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的权力有了,是能够做出点事情的,比如在生产管理中就能充分运用权力,使整个生产过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在管理中的权力的使用,应是一种“权力参与”,也就是通过循环行为来实现,这实际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你在影响别的管理人员,别的管理人员也在影响着你。工人在接受管理人员影响的同时,也往往可以通过公开的交流渠道去影响管理者。这里实际上是一个管理权限的问题,巴林银行的案例,既有上级主管部门失察,疏于监督的一面,也有里森权力过大的一面。了解了权力的施展也有被管理人员的影响作用的一面,就要充分注意权力的运用也有一个权限的问题。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权力是通过参与和合作利用的,并不完全意味着强迫。我们必须明白赋予每个人在他或她的工作范围内以必要的权威或权力,促使他去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真正的参与不是自我牺牲,而是自我奉献。 ------------------------------ 这些内容已经公开发表,请参阅何云峰、姚小远、张良、方胜春:《智者的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