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儒官与儒师
时间:2009/11/7 22:50:13,点击:0

在做官以读书为前提的年代,官员基本是儒生,故不闻“儒官”之称。倒常有“儒将”、“儒商”之说,以表彰部分在退虏、送穷之余尚能读书者。现在以发展经济为首务,官员讲究的是与“经济增长”相关的业绩,公余尚能读书者,恐怕也可名为“儒官”。

    晚清的官员,固不乏以能写小楷而中式者,但有大学问的也不少见。张之洞或被有些人认为“虚名”大于实际,官至总督的阮元可是名副其实的学问家。不过那已是“不言利”时代的尾声,后来退虏送穷的需求日盛,学问家多被认为不懂得经世济民。民国代清之初,有些人以为又是新时代的开端,大学者章太炎也曾跃跃欲试,一度自视为国务总理的不二人选。但久已从事“官督商办”事业的前状元张謇,对此却颇不以为然,在其日记中说:看了章氏隔靴搔痒的政治言论,“乃知政治家非文章士所得充”。
   
    自近代“正统衰落、边缘兴起”后,官吏多不从读书人中来,所以前些年曾大力提倡公仆要有文凭,大概是历史上最重视仆人学历的时代了。“公领域”是晚近走红的新名词,在趋新成为时尚的年代,凡与“新”相关者,多连带得以提升。“仆”而曰“公”,就不那么一般。我年少的时候,曾听说有与重要公仆握手而长期不洗手,且侪辈亦多以能与其“第二次握手”为荣者。那是要将“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的时代,所以主仆之间的关系也有些颠倒。后来拨乱反正,名号也逐渐转正,近乃得闻“官员问责制”之说,公仆之称,已经久违了。
   
    如今官场的提升虽已更多看业绩,故有所谓“政绩工程”方面的努力;然官场的入场券,却仍是文凭。新闻中对“领导班子”的报道,往往有“大专学历”占多少比例之说,通常是比例越高越好。然而在生产学历的地方,却渐渐多闻“学术腐败”之议,媒体尤乐道之(盖其他有些腐败就不那么“好惹”)。今日学术有多“腐败”固不好说(我的浅见,纵向比起来或已前所未有,横向比起来似仍相对清纯),但学界追求功利的风气,渐已不让于官场;不仅文凭与学问不一定成正比,一些业绩出众的学者,学养和品味也未必佳。
   
    学界如此,官场自可想而知。官员中稍有学养者,正不妨名为“儒官”。说不定哪天大学也会出现“儒师”之称——当然不是往昔所谓“经师”一类,而是指任教授而尚有学术品味者也。
   
    这绝非挖苦,更多是急功近利的世风使然。如今在大学教书者,有没有“学问”,必须在限定的时期内当下证明之(譬如多少年内在某种刊物上发表多少篇一类),否则就要走人。饭碗压力之下,学养和品味就成为次一级的考虑了。还有很多虚名或实利的诱惑,样样都逼迫学人在规定时间内产出规定数量的作品。前人提倡厚积薄发,今人却不得不现炒现卖。不积而发之余,学即无所谓养;追求业绩的习惯形成之后,品味亦逐渐忘诸脑后。这样一来,“儒师”自然就有些稀罕了。
   
    据说同样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成就也有品味的差异。日本有位围棋高手,曾创立所谓“宇宙流”的手法;那位先生,似乎是宁愿输棋也要维持盘面漂亮的。以下棋漂亮为目标者还能升至九段,除个人能力之外,大概也因其周围的同行多少都有类似的追求。一旦风气不再,维持盘面漂亮者与输棋的关联恐怕就会紧密许多。
   
    以前有所谓世家,颇重家风。世家子固常带纨绔气,然尚追求品味,亦知有所不为;即使破落,也还有许多“穷讲究”,不肯轻易放弃。陈寅恪即出自世家,故其交友结亲,都看重门第。近代大众兴起之后,世家风气日益淡薄;人多为功利而放下身段,品味的追求也就日渐离我们而远去了。
   
    在大学里面老师渐失学养和品味的同时,听说在大学之外,很多人还是把大学老师看得较有品味的(或被友善地视为迂腐)。不过如今是时兴“颠覆”的时代,很多东西都是错位的:以前最不被儒生看重的“戏子”,甚至连“戏子”都不如的“撂地摊儿的”,现在不仅收入高了很多,并且都互相称老师;然而大学中的学生,却往往称其收入一般的老师为“老板”。这或许也是过渡社会的一个寻常现象,大学中出现“儒师” 或“不儒之师”,亦良有以也。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整体政府与区域一体化发展
下一篇: 『新官民』七大关系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