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领导干部分清轻重缓急的能力 ――从“孤岛求生”的失败谈起 胡宾琛 所谓“孤岛求生” 是我们青干班日前在西柏坡进行的一个拓展项目。一艘船在大海中沉没,船上的水手们分别逃到了三个孤岛上。逃到盲人岛和哑人岛上的两批水手分别成了盲人和瞎人,而逃到珍珠岛的水手则完好无损。面对岛屿将在40分钟后沉没的生死危机,三个岛上的水手必须按照各自任务书的要求合力逃生。 这是考验一个团队的高层、中层和基层干部共同处理危机的项目。在训练过程中,我们红牛队16人被分到三个岛中。盲人岛的盲人(基层)只有茫然地拿着任务书等待救援。哑人岛的队员(中层)能看见任务书却无法表达,其核心任务是利用木板将盲人从盲人岛上救出。珍珠岛代表着决策层,需要考验他们从纷杂的信息中确定工作重点并组织救援。他们的任务书上的任务很多,一是用纸和筷子包鸡蛋,让鸡蛋从两米高处掉下不被摔碎;二是对数十件救生物品按重要性进行先后排序;三是将全体人员解救到珍珠岛。哑人岛和珍珠岛的任务书均提出警告:海浪湍急,掉入水中的人将会立刻被冲到盲人岛。 面对危机,时间就是生命。哑人岛和盲人岛的队员及时地进行自救和互救,但他们迟迟等不到珍珠岛上决策者的救援而葬身大海。与此同时,珍珠岛队员并没有勇敢地被激流“冲到盲人岛”去组织解救任务,而是专心致志地“绑鸡蛋”。他们舍本求末的做法最终导致整个团队逃生的失败。 现实生活中的危机事件同样由于处置机会稍纵即逝,要求决策者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从全局出发,保证重点,照顾一般,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合理地使用在最迫切需要、收效最快、作用最大的方面。那么,如何提高在处理危机中分清轻重缓急的能力呢?“孤岛求生”至少带给我们以下四点启示: 一、统揽全局是前提。这是关于着眼点的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因此,面对危机事件,首先必须统揽全局,全面、发展、辩证地,而不是片面、孤立、静止地看待问题。大局决定小局,部分必须服从整体。只有统揽全局,才能对局部的轻重缓急进行合理摆布。“孤岛求生”失败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决策者没能联系地看待与三个孤岛的关系,没有从全局的角度处理危机。 二、抓住重点是关键。这是关于着力点的问题。抓住重点就是抓主要矛盾,毛泽东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因此,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人们形象地将此比喻为“牵牛鼻子”,即抓住了主要矛盾,就会带动其它矛盾的解决。正是因为没有抓住主要矛盾,珍珠岛的队友面对多项任务时,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群众路线是基础。这是关于方法论的问题。坚持群众路线,科学决策就有了可靠的保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三条原则是有机统一,既是一条系统的认识路线,也是一条系统的工作路线。在“孤岛求生”的全过程,决策层始终没能与中层、基层取得任何形式的联系和沟通,也就失去了科学决策的基础。 四、以人为本是主线。这是关于价值取向的问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在危机处置中,也要始终把握人民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各项工作轻重缓急的摆布都必须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为主线。说到底,贯穿“孤岛求生”始终的主线就是如何在危机中挽救人的生命,它也就是衡量孰轻孰重的最高标准。 综上所述,将全局作为着眼点,将主要矛盾作为着力点,将群众路线作为认识方法,将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有助于提升领导干部在危机处理中分清轻重缓急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