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天,居住在零陵路的外国姑娘朱迪喜欢在阳台上乘凉,但由于自己家的阳台与邻居家近在咫尺,邻居晾晒的内衣裤可以一览无余,这让朱迪颇感尴尬,郁闷的她给本报夏令热线打来了电话说,“我跟他们交涉,我的中国邻居却反而说我穿比基尼在阳台乘凉有伤风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朱迪的烦恼并不是个例,随着上海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外生活在了上海。炎炎夏日,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生活习惯迥异造成了老外与中国人的邻里纠纷也日渐增多。
本报记者 王佳敏 实习生 沈雨菲 张晓磊
【老外抱怨】
邻居阳台晾晒内衣是对我的不尊重
“你看看,这就是我们家的阳台,和邻居的阳台非常的近。”记者近日来到了朱迪位于零陵路的家,由于整幢楼采用的都是“外凸阳台”的设计,因此,一个楼面的1室与2室每天都能够隔空相见。
朱迪来自欧洲,夏天的晚上她一直习惯到海滩边吹风。去年,朱迪被外派到上海工作后,也是习惯在夜晚时在阳台上乘凉休息。然而,在朱迪看来最惬意的习惯却被邻居每天都晾晒出的内衣裤打破,“阳台是我夏夜乘凉、喝酒的地方,可我的邻居喜欢把内衣裤晾晒出来,这个对于我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
朱迪说,为了不与邻居起冲突,自己去铁艺商店定做了花架,想要通过种花来挡住视线,可是,无论朱迪怎么摆放,邻居的内衣裤总是随着微风从花丛的背后飘出来。
【中国邻居】
阳台上“秀”比基尼老外举止有伤风化
朱迪说,自己也曾经尝试与邻居进行协商,可是,内衣裤问题还没有开始谈及,自己的夏天着装问题又惹出了非议,“夏天天气热,我习惯在家里只穿比基尼,尤其是在阳台上乘凉的时候,我觉得这样非常舒服,可是,我的邻居却觉得我这样的穿着实在是不雅。”
在记者的再三要求下,朱迪的邻居刘兰(化名)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自己其实对老外邻居原本没有什么敌意,可是因为儿子今年才刚刚上高中,她认为朱迪每天这样穿着“三点式”躺在阳台上乘凉,会对自己未成年的儿子造成不良的影响。“我现在每天都尽量让儿子晚上不要去阳台。”
对于朱迪认为她在阳台上晾晒内衣裤,刘兰更是难以接受,“我们一直都觉得,内衣裤需要在阳光下曝晒才能杀菌清洁的,我完全没有不尊重她的想法。”
刘兰告诉记者,自己其实愿意尊重老外的文化习惯,晾晒内衣的位置也不是不能调整,但是,朱迪首先也得尊重中国的风俗。
【达成谅解】
互相尊重对方文化解决矛盾共享清凉
随着记者采访的深入,双方也了解到了彼此的想法,并且向记者表示愿意互相体谅,尊重彼此文化习惯。
虽然朱迪的纠纷就此落下帷幕,然而,这样的“内衣纠纷”却并不是夏夜中的偶发事件,在湖南路的华康小区内,也有一户外国人与一户中国人毗邻而居,由于内衣晾晒的问题,双方始终僵持不下,迫于无奈之下,老外只得找到居委寻求帮助。
“接到这样的投诉,我们首先找来了一位精通外语的人。”居委调委会的调解干部告诉记者,“在对我们中国居民进行调解之前,我们首先告诉老外,在室外晾晒衣物,清洁消毒,是中国人传统的生活习惯。”
在做好了解释工作后,调解干部上门察看了现场,并与隔壁的中国妇女进行了沟通,建议她以后晾晒内衣裤时尽量避免在这位外国朋友的视线之内。居委设法在这位中国妇女家的阳台上安装了一个较低的活动衣架晾晒衣物,这才避免了两家邻居矛盾的升级。
相关案例
中国老人嘘寒问暖惹恼老外邻居
“你好!饭吃过吗?”“今天去哪里逛街啦?买了什么好东西呀?”这是中国人见面经常使用的开场白,然而,居住在徐家汇玉兰花苑小区的一对老夫妻却没想到,因为这些“常用语”使他们与美国邻居结下了心结。
老夫妻热情遇冷脸
“这对老夫妻当时刚搬来我们小区不久,老先生是教授,夫妻俩都很随和,见到谁都嘘寒问暖。”小区居民告诉记者,由于老人的热心,很快就和新邻居打成了一片。同样,对于住在隔壁金发碧眼的外国小伙子格力,老人家也是像对待自己的晚辈一样,每次见面都是笑脸相迎,问长问短。“可是,这个格力却总是爱搭不理。”
小区居委干部告诉记者,由于格力来自美国,对于个人的隐私十分注重,而这对中国老夫妇每天见面类似“吃过饭没”这样的问话,在格力看来,完全是在侵犯他的隐私权,而看到格力态度冷淡,老人的心里也不舒服,于是双方就结下了心结。”
矛盾升级甚至拨打110
“本来两家倒还相安无事,没想到了夏天,矛盾又出现了。”居委干部告诉记者,由于老先生的心脏不好,医生嘱咐要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清鲜。于是,老先生就养成了一个习惯,白天经常将自家的大门和公共楼道的门窗打开,透透气。赤膊短裤的老先生还优哉悠哉地摇着蒲扇,在家里和走道上进进出出。
老人的这个举动再一次惹恼了格力。“他总是这样开着门,我每天的出入时间和来往的客人就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了,而且,他赤膊穿短裤在楼道里走来走去,实在是太随便了。”
于是,格力就几次上门向老先生提出关门的要求,可是却都遭到了老先生的拒绝。“平时跟他打招呼都不理睬。现在我身体不好,开自家的门,他也要来指手画脚!”老人说。
于是,格力趁着老夫妇出门买菜的时机,干脆封掉了楼道的窗户,让老人即使开门也通不了风。同时,每次只要老先生一开门,格力就把家里的音响搬到门口,开足音量。最后,两家人家甚至敌对到拨打110报警。
居委调解双方互谅
为了尽快让这对邻居能够和睦相处,居委调解干部以及闻讯赶到的社区民警等一起组成临时调解小组召开调解会。然而,一直误会老人“热衷于窥探自己隐私”的格力一来就提出要在楼道砌墙的要求。
眼看着矛盾在调解会上一触即发,调解干部只得请来小区内的“海外通”。“首先告诉格力,在楼道里砌墙不合法。同时,我们也劝解老人,让他了解隐私的不可侵犯,让他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于格力的敌意。”
在居委调解干部一次次的调解下,双方最终都达成共识,就自己过激的行为向对方道歉,而物业随后也将已被封死的过道窗户打开。在了解了美国人的文化习惯后,老人也表示愿意采用定时开门透气的方法,尽量在格力不在家时开门通风。
市民信箱调查
处理涉外邻里纠纷,你有何高见?
“你的小区里有老外居住吗?”“你能适应老外的生活习惯与他们和睦相处吗?”随着上海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外进入中国,并深入到上海的社区生活,而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误解与纠纷在夏日里也有升温的趋势。
如何更好地互相了解、体谅、包容,成了这个夏日“阿拉上海人”与“老外”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报也将就此话题与市民信箱合作,进行“夏日涉外邻里关系如何处理”的问卷调查,欢迎广大读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告诉我们你们在社区里遇到的涉外邻里纠纷以及如何与“老外邻居”和睦相处的金点子。
另外,今天起,读者还可以登录我们的青年报搜狐官方论坛(http://qnb.club.sohu.com)提供线索、发表评论、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