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上海中心城区步行规划:500米内须有过街设施
时间:2008/6/28 20:15:52,点击:0
好汉网按:看来上海总算有点明白什么叫城市管理了。不过,用500米那么简单化的方式来做似乎还属于城市管理的托儿所水平。在客流量达到一定程度的道路,必须完全隔离和配备行人过街设施,并不需要什么500米或者200米。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三道完全隔离,形成独立的道路系统才是真正的目标。而且,现在的行人天桥作为过街主要设施简直是对行人的人权的践踏,没有自动扶梯,没有残疾人专用设施,没有照明设施,没有遮阳设施,没有挡雨设施,行人完全是被赶上天桥的,而不是真正为了行人的安全考虑。希望什么时候,中国的城市管理者明白这一点就好了,那城市管理水平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

来源:东方早报

行人该怎么穿马路?非机动车车程在30分钟内最舒适?昨天上午,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举办的“无车日”系列“公共交通周”活动现场,首次向市民介绍了经过一年研究的中心城区步行交通规划与非机动车交通规划。记者获悉,市政部门正努力为市民出行安全、舒适、便捷下功夫。

变化一:过街设施间距最大不超500米

市政工程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道路的拓宽,许多道路过街设置间距太大,我们做过计算,超过250米间距就是市民承受极限了,一旦要走那么长的路才能找到横道线,许多市民就会放弃,随之选择乱穿马路,交通事故随即上升。”

记者获悉,目前步行交通规划已经基本成熟,其中对过街设施间距过大、分布不均等问题进行了调整。比如居住、商业、办公区域的干道过街设施间距最大不能超过500米,学校正门、公交站台及轨道出入口距干道过街设施最大不远于200米,中小学前应规划天桥过街,老龄社区和大学门口宜采取平面过街。

变化二:配备电梯的地道天桥将增加

根据市民偏好,今后配备了电梯的地道和天桥将进一步增加,其次就是红灯时间不大于60秒并设有安全岛的平面过街方式。因为一条双向8车道马路上,如果过街绿灯时间少于30秒的话,就可能有15%的老人无法一次过街,为此安全岛作为马路中央的一待停区,将为今后二次过街设施扩点做好准备。

已初步完成的“步行交通规划”指出,建议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人行过街设施,以避免中心城区普遍存在的“人车冲突”现象,包括:采用天桥或地道来跨越城市快速路。

变化三:超过4车道的道路设二次过街设施

在轨道交通站、公交枢纽、商业办公区,结合相关工程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无法建造天桥或地道时,可在超过4车道的城市道路上设置人行二次过街设施,并设置护栏、增大街角空间等加以防护。同时,利用轨道交通形成四通八达的步行廊道:利用轨交站厅及其延伸通道,使进站乘客过街前就融入轨交系统,使出站乘客过街后再汇入地面交通,人车立体分流,缓解地面交通压力;通过步行廊道连通大型社区、商业中心、巴士枢纽、对外交通场站,缓解重要人行道的高峰压力。

变化四:多种形式的自行车廊道将增多

市政局负责人表示,非机动车道今后不会进一步缩减,作为绿色交通的主要通道,“安全、舒适、方便、环境优美”是非机动车道的规划目标。

据悉,今后将按车道数量、隔离形式等,发挥不同的自行车通道通行能力。在非机动车交通规划展板上,记者发现,非机动车道将被定义为3种形式,分别为自行车廊道、自行车通道、休闲健身道。

有关市政部门负责人解释说,虽然目前整个规划还在完善中,但可以肯定,自行车廊道将在市区范围占据最高的比例。廊道将有多种形式,通过合理的绿化或隔离栏的明显分割,发挥分流干道、连通各核心区区间的作用。据悉,包括燃气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每次骑行路程一般在30分钟内最适宜,随着周边环境改善,将使出行更添保障。(李继成)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借鉴美日经验,中国2030计划建20个大都市圈
下一篇: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户籍与土地问题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