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健力宝集团的发展可谓神速。最早,它是一家县级小酒厂,主要生产白酒。后来,该厂同广东体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始生产运动饮料。当时,为了给新生产的运动饮料取名,厂花了大量心血,发动全体员工取名,还在社会上进行公开征集。先后共产生1000多个候选名称。最后才定名为“健力宝”。1983年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返回奥运赛场,并且取得很好的成绩,成为各国记者最关注的代表团之一。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运动员都诙谐地称自己喝了健力宝才取得那么好的成绩。于是,西方记者便以“中国运动员喝了‘魔水‘”为由,大肆渲染健力宝这种运动饮料的作用。结果使得健力宝很快成为国际公认的著名运动饮料商标。健力宝也从赞助体育活动中尝到了甜头,从此,凡遇中国体育健儿的重大体育活动,它都会鼎力赞助。而今,健力宝集团的规模喝发展速度都是惊人的。 健力宝的健康发展同它的经营战略和策略以及过硬的产品质量是分不开的。但从CIS策略来看,它对名称的重视也是成功的一个因素。公司对名称认真筛选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名称的重要标识性。从名称本身来说,“健力宝”三个字既反映了产品的功能:保障健康的体力、体魄,又充分运用健和力两个字反映出产品的特点,说明它多少与体育有联系。所以,从VIS的名称标识方面来说,它也是成功的。这为整个企业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健力宝的慎重取名给我们的启示是,名称的标识作用不容忽视。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名称仅仅被当作符号或者代号,对它的标志性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所以,我们往往采用一些“革命化”或者“数字化”的名称。结果,许多产品品牌在市场上大家都很熟悉,如永久、凤凰、大白兔等等,然而人们对其生产厂商却一无所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还同生产厂商的实力、信誉等等有关系。这样,在给产品命名的同时,还要认真考虑组织名称的标识性。于是,命名成为设计组织外显标志的重要内容,这既包括组织的命名,也包括产品的命名。这两命名有相似之处,其常见方法有: ①功能法。以商品或组织的主要性能或用途命名。 ②构成法。以商品的主要成分或以组织的主要部门命名。 ③地名法。以某一地名作为名称。 ④人名法。用某一对组织或商品特别重要的人名、姓氏或绰号、归属单位名称命名。 ⑤时间法。以组织或商品的诞生时间或过程命名。 ⑥形象法。以组织场地或商品的形状或主要颜色命名。 ⑦理想法。以求吉利、招财进宝、为民服务之愿望命名。 ⑧译音法。以外文译音命名。 ⑨特征法。以突出组织或商品的某一特征命名。 ⑩情感法。以激起公众的某种情感而命名。 当然,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将命名迷信化的现象,以为名称后面有着某种命运的暗示。这样理解命名的作用,是不恰当的。名称作为一种代号,主要起标识和记忆作用。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好的产品和竞争与管理策略,再好听的名称和寓意,恐怕也难帮它顺利发展。要名称决定着命运的话,每个企业都请命名师傅取个“吉利”名称,不就可以“财源滚滚来”了吗?所以,要利用名称来标识自己,但不可将名称迷信化。 在命名的时候,要特别仔细斟酌,主要是要把记忆和标识性放在首位。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命名都要注意以下几项基本要求: 第一,名称应能概括地反映组织或商品的主要特性,以便于公众识别。 第二,简洁易懂、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名称最长不宜超过六个汉字。 第三,适合主要公众的心理要求,遵循社会风俗习惯。这有顺乎情感与触发情感之分。顺乎情感是迎合公众,与社会时尚相符合。触发情感是调动和发掘公众暂时隐而未露的偏向,如怀旧、向往童年等。 第四,名称要有新意,切忌媚俗。例如,有一个生产矿泉水的公司给自己的新产品取了一个名称叫“清嘴”牌矿泉水。一听就是俗到没法再俗气了。显然,它想用“亲嘴”的谐音来命名。还用广告词:“想偿偿清(亲)嘴的味道吗?赶快去清(亲)嘴吧!”这就俗上再加俗了。如此命名的话,恐怕三岁孩子都会成为CIS天才! 在命名的时候,可以特别考虑到名人效应。将名人的名称或者名气巧妙地同组织或者产品结合起来,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英国伦敦一家濒临倒闭的珠宝店老板,利用人们对王妃黛安娜的崇拜心理,移花接木,导演了一出绝妙的公关剧,使珠宝店起死回生。他找到长相酷似黛安娜的模特儿,对其进行模仿训练。一天晚上,老板衣冠楚楚地站在灯火辉煌的珠宝店门前,造出一种迎候盛典的气氛。不一会儿一辆高级轿车缓缓驶来,扮作黛安娜的模特儿从容下车,并向被吸引驻足的行人致意,众人以为王妃来了,蜂拥而上。事先得到暗示的电视台记者也打开了摄像机,“王妃”称赞并挑选了几件首饰。次日,电视台播放了这出以假乱真的新闻录像,因受老板关照,记者把它拍成“默片”,没有一句解说词,只有珠宝店的地址、“王妃”挑选首饰的场面和人们热烈的情绪。这引起了全城轰动,黛安娜的崇拜者们纷纷跑来抢购“王妃”称赞过的名首饰。此事也惊动皇家发言人,声明没有此事,老板却说:“谁也没有说佳宾就是黛安娜”。珠宝店因此而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总之,名称应该成为组织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