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内参》的力量——内部刊物
时间:2008/6/28 17:30:36,点击:0

位于长江岸边的芜湖发电厂,历来是取长江水作为发电机组的冷却循环用水。1993年初,芜湖市水利局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决定对芜湖电厂征收水资源费。这自然无可非议,“有可非议”的是水资源的征收范围。

芜湖水利局认定,我们只看进水口,长江水有多少进该发电厂,电厂就要缴多少费;发电厂则认为:我们是开启式循环冷却用水,只是让一定量的水沿冷凝器管道流通一次,不改变任何水质便让水重新流回长江,耗水量不足取水量的5%,那重新流回去的95%不该收费。两家“公婆各有理”,吵个不休。两家单位的上级部门也为各自部下助阵,一时间难解难分。8月25日,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限电厂3日内交清水资源费;8月31日,电厂账户被法院冻结。

芜湖电厂不含糊,此处不讲理,自有讲理处。芜湖电厂和省电力局派人到新华社,找到两位新华社记者。然而,新华社记者也弄不清,这种水费到底该怎样收?

查有关条文,没有;请教有关专家,各执一词。于是,一篇由两位新华社记者合写的《从江河里取水的火电厂该怎样收水费?》的内参稿,呈送到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领导当即作了批复。

很快,财政部、国家计委以(93)财综字第158号文件向电力工业部、水利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物价局发出通知:对中央直属水电厂的发电用水和火电厂的循环冷却用水暂不收水资源费。

新华社记者这一篇内参,重要的不在于维护了芜湖电厂的合法权益,更在于促使了一项法规的诞生。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表明,内部刊物作为组织群体传播媒介的重要类型,是组织内部沟通信息的有效手段,对公共关系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

群体传播媒介主要指的是组织的自控媒介,如有线电视和广播、板报、内部刊物、报纸、会议、展览等。群体传播媒介主要用于内部成员之间以及组织与部分外部公众之间的定向信息交流之中。就信息传递的方向而言,这种媒介的使用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横向传播三种。自上而下的传播通常是向组织成员以文件、会议、指令、指示的形式进行的;自下而上的传播是组织成员向领导、下级向上级反映自己要求、愿望、提出批评、建设的正常渠道;横向传播主要在组织成员之间同级中进行,是协调行动的必然通道。

内部刊物主要指组织自控的印刷媒介,如杂志、报纸、壁板、书信、传真、公告、年报等。内部刊物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所有的组织中,成为庞大的印刷品海洋。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主要发给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对内刊物;主要为组织的外部公众如客户、供应商、经销商、股东等所编写,以争取外部公众的支持和了解,树立良好组织形象的对外刊物;以及登载的信息适合于内外各种类型公众的混合型刊物三种基本类型。其发行量视读者对象的人数而定。

内刊是组织内部沟通的媒介,是组织自控的亚媒介形式。自从1840年美国马塞诸塞州的洛维尔纱厂发行第一本机构内部刊物后,世界各地的大机构纷纷效仿,使之成为组织对内(有时对外)沟通的有效手段。

机构内部刊物是由各种组织机构自行编辑、印刷和发行的。其内容是组织成员所关心、期待的事情。如组织新制定的政策、措施;重要的人事变动;生产经营成果和盈亏状况;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员工的晋升、奖励或处罚;有关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的改善;杰出的事迹和好人好事;批评和建议;有关文娱、体育、教育方面的动态;有关同行、生产对手的信息;外界有关本组织的评价或其他新闻报导等等。

内部刊物往往针对本机构特定的公众而编写,内容专一,以直接告知组织信息为主要内容,针对性强,读者稳定,制作方便,构思精巧,成本低廉。在对员工的公关活动中,是最为有力的公关工具。新苑宾馆职工食堂走廊的墙上有一块专栏,那就是新苑的《群言堂》。职工有建议可在这里进言,有怨气可宣泄,有分歧也可争鸣。一位女工因为在休息天没有来宾馆参加会议,受到了处罚。她满腹委屈,在《群言堂》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假如春天没有花,假如人间没有爱,这将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需要理解……”部门经理看到后,在旁边也贴了一张:“纪律是理解的前提,假如冬天到了,那么春天还会远吗?”很快,在《群言堂》上又出现了第三张纸条:“8小时工作时间神圣不可侵犯。8小时之外,职工有休息的权利。部门经理严格要求的精神是应当肯定的,可是在休息天硬行要求职工参加会议,我本人认为这种做法不当。”落款是:宾馆一员——刘立新(总经理)。那位女士见有人说了公道话,感到非常欣慰,那位部门经理也表示愿意接受此观点。可见,内部刊物这种由组织直接制作、控制和实施的书面沟通的传播媒介手段,它的沟道率高,便于理解、记忆、保存和查找,往往能够比较直接、方便、灵活地配合组织的需要,对公众可以产生较长时间的影响。由于它是定期出版发行的,可以阵发性地强化公众的印象,是“无声渗透的工具,”从而在公关传播中被大量地使用,成为大众媒介之外最重要的传播手段之一。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自我推销”的特殊嘉奖——个人口头沟通
下一篇: 怀旧的轰动效应——视听资料的作用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