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托夫勒向AT&T递交秘密报告——计划的修订
时间:2008/6/9 21:49:05,点击:0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可算是世界上最大的私营公司之一,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60年代,它已经拥有1500多亿美元的资产和100万雇员,控制着美国80%的电话,每天传送电话6亿多次。但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剧增,尤其是微波通讯和卫星通讯的启用,使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陷入穷于应付的困境。1968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聘请了当时还不甚出名的阿尔文·托夫勒为顾问,请他研究公司的使命,并要求他给公司设计一条走向为来的道路。4年后,他向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递交了被企业界称为“地下著作”的秘密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新的技术、社会的新态度和政府的新政策将迫使整个通讯业改变其经营宗旨和组织结构。他向这家最大的私营公司提出一个惊人的、难以想象的建议,即彻底解体和转业。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犹豫了几年之后,终于在1984年1月宣布自行解体,在全面规划下化整为零,另行组建了8个独立经营核算的企业公司,从而使自己顺应了新技术潮流,在后工业化时代中重新赢得了主动。

  对于任何组织来说,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离计划的情况。这种偏离,在一个稳定环境中通常可能是由于计划执行中实际活动中的问题所导致的结果。然而在一个动态环境中,需要予以矫正的就可能不仅是组织的实际活动,还可能是指导活动的计划本身。这种对原有计划进行修订或调整的必要性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原先的计划或标准制定得不科学,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了问题,这就需要修订原先计划中不切实际的衡量标准;二是由于客观环境发生了预料不到的变化,导致原有计划失去客观依据。这时,对原有计划的执行活动尽管可能很完美,组织也不可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启动备用计划或重新制定新的计划。

在修订原有计划时,管理者应当注意处理好下列问题:

1. 保持修订方案的双重优化。在实施计划修订,考虑修订方案的是否适用时应当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修订工作的经济性。如果管理人员发现某修正方案实施的成本将大于原有方案可能带来的损失,那么,此时理性的选择应该是放弃修正行为。力求使修正方案的成本小于偏差可能带来的损失,是决定该项修订工作是否值得进行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修订工作通过对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应该能够找出其中最优的方案,从而实现追加投入最少、成本最小,解决偏差效果最好的目的。

2. 充分考虑原有计划实施的影响。管理者无论是因客观环境变化而感到有必要采取修订计划的措施,还是随着自己对客观环境的认识能力的提高而对原定计划产生怀疑,这两方面的原因都可能导致对目前正在实施的计划的部分甚至全部内容的修订或否定,由此进行的管理控制就会使组织的活动方向发生或大或小的调整。这种调整具有“追踪决策”的性质。因此,管理者在制定计划的修订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组织伴随初始决策的实施已经消耗的资源和这种消耗对客观环境造成的种种影响以及组织成员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

3. 注意消除组织成员对新的修正措施的疑虑。任何对组织已有的活动所进行的调整或修正都会多多少少地触及某些组织成员的既得利益。不同的组织成员会因此对修正措施持有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态度。特别是当修正措施属于对原先计划安排活动进行大量的调整时,一些事先就对原有计划持反对态度的人就不仅会幸灾乐祸,还可能借此对原先决策的失误夸大其词,或者将事态发展引起的变化与原先决策的错误混为一谈,还有一些人则对矫正方案持怀疑、观望的态度。原先计划的制定者和支持者会害怕计划的改变意味着自己的失败,从而也公开或暗里反对矫正措施的实施;至于执行原决策的从事具体活动的基层工作人员,则可能由于自己参与形成的或开始形成的活动结果怀有感情,或者担心调整会使自己失去某种工作机会或影响自己的既得利益而极力抵制任何重要的矫正措施的制定和执行。一句话,管理者在控制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和处理组织成员拟采取矫正措施的各种态度,特别是要注意消除执行者的疑虑,争取更多的理解、赞同和支持这项矫正措施,以避免方案在付诸实施的时候可能出现人为的障碍。


------------------------------
这些内容已经公开发表,请参阅何云峰、姚小远、张良、方胜春:《智者的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古典可口可乐”从冷宫跃上前台 ——计划..
下一篇: 摩托罗拉是如何摆脱一次困境的?——计划的..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