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团队的时代,企业一旦碰到难题,经常以“组一个团队来负责”做结论。无论要发展新产品、提升服务品质,还是要解决膨胀的人事问题,企业一律打出团队牌,交由团队负责。
但是,有团队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团队不是万能丹。失败的团队,处处可见,不但无法达成任务,甚至会制造组织的问题。
如下就是失败团队的毛病:
1, 集体失忆症:
高层主管与团队成员弄不清为何要组成团队。如果团队中反复出现:“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大家各处进行,似乎一样能够完成任务?”的疑问,就是患了团队失忆症。
造成失忆症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经理人没有仔细考虑是否需要成立团队,就追逐潮流授命成立团队,使得成员搞不清楚自己到底为何身在团队。
麦肯锡公司达拉斯主任卡山巴曾经辅导花旗与GE公司妥善动用团队,他开除三项诊断指标[1],权衡是否需要成立团队:
第一,真的需要大家一起合作吗?
如果一项工作可以分给几个人独立完成,再由领导人作最后整和完成工作,就不必成立团队。所谓团队,就是要一小群各有所长的成员一起工作,有共同的目标、肩负共同的责任。
第二,成员在不同层面肩负领导的工作吗?
如果团队都是有一位领导人做所有重大决定,那就不是团队,只是单一领导群体。
第三,团队成员是否相互负责?
如果成员只对上司负责而不对其他成员负责,就不是团队。
卡山巴也指出,团队通常也不是完成工作最迅速的方法。经过上述三项诊断,如果发现不适合成立团队,企业可以采取单一领导的方式,在真正需要合作的时候,再一起工作。
2, 团队近视症:
团队缺乏明确,具挑战性的目标,使的团队成员陷入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的迷惑,无法全心投入团队工作。
拉森与拉法托斯博士曾经研究包括麦当劳麦克鸡块计划团队,挑战者号失事调查队,波音747客机研发团队,他们发现每个成功的团队,都有明确,据挑战性的目标。
所谓明确,是指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特定目标,挑战性是指对个人与团队有重要性,迫切性。如果所定的团队目标是“把事情做得更好”,那就太模糊了,注定要失败。
3,慢性争执症:
团队成员对于工作方式无法达成一致协议,不断为何时开会,开多少次会等小事发生争执。
千万不要低估大家对工作方式的歧见的杀伤力。虽然工作时间、开会时间、交换意见方式等工作规则看来琐碎,无足轻重,但是如果团队成员对于团队应该如何运作无法达成共识,就会浪费时间,工作不愉快,消弱彼此的力量,团队的生产力很快就会瓦解。因此,要维持团队的战斗力,就要在一开始就建立团队工作方式的共识。
4, 丧失重要资源:
经费、空间、设备与资讯,都是团队维持生命与健康不可取少的要素,就像阳光、空气、与水对于生物一样。如果团队失去这些维生要素,就算有明确、伟大的目标、也无法成功。
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哈克曼指出,重振团队维生要素的方式,就是争取高阶主管的支持。他建议,生命要素发生问题的团队,不妨请高阶主管定期参与团队,将主管的意见融入团队的发展。这样不但让主管了解团队的工作,也让主管觉得自己是共同设计者,而愿意成为实际的支持者,提供资源。
中国即将加入WTO,而中国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显然与快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协调。但在国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不能盲目西化,应在何时的时间,合适的地方,组建合适的团队来为本企业服务!
--------------------------------------------------------------------------------
[1] 引自《21世纪管理》 2001年5月14日,第十七版
黄瀛涵整理,主要依据的参考书目有:
卡山巴著:《团队精神》商务印书馆。
《哈佛学不到——管理丛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潘文岚等:《企业文化》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