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初,有人把石油比作工业经济发动机的燃料,而被称做“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家族也因此成为世界首富的代表。但从近几年的世界经济发展来看,比尔·盖茨为首的一批年轻人以惊人的速度攀上了财富榜的前列。盖茨已连续四年位居第一,而他的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比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还多,而盖茨致富的武器只是小小的软盘及包含在其中的软件程序①。传统意义上的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高知识的含量、高技术附加值产业发展的速度,以知识为资本、为分配依据来发展经济的时代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快速形成,新的经济竞争规则和手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现在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将产生更大的影响。作为全球知识经济竞争中的主体----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何在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积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战略,以获得竞争优势的问题,而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核心问题。所谓资源不外乎两大类,一是“物”的资源,而是“人”的资源。尽管两大资源都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作为自然属性的“物”资源无论如何也需要“人”资源的主宰和操纵②。我国古贤说过:“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财,有财斯有用”。现代中外经济学者也一致认为劳动力为生产要素之一,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对于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密却关系都是一致确认的,但是值得我们注意,即在现代社会中,有了人力并不等于有了人力资源。必须把人力投入到生产行列,然后才有人力资源。因为无论是表现为积累形态的人类知识,还是表现为潜在状态的信息都需要人类的掌握、收集、传播、和整理,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应用状态的技术是人的发明和创新。所有这一切,表明了人力资源才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科学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可以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日趋上升,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是1990年随着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姆尔的划时代文章<<企业核心能力>>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发表而问世的,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观点,所谓“核心能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③。它具有价值优越性、异质性、难模仿性、不可交易性与难替代性。核心能力是使企业能持续开发新产品和拓宽市场的特性。例如索尼的精细技术、联邦捷运公司的后勤管理、海尔公司广告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能力。而技能与知识的结合,体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中,由此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而且,企业发展新的核心能力,必须不断建立在发掘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上,这种新核心能力,就是人力资源竞争力。
世纪之交,人们已充分认识到,知识是企业的战略资产。所以企业是否拥有创新知识,决定着企业能否推动企业提高生产率和创造连续竞争优势。作为知识和技能“承载者”的人力资源,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是企业创造技术优势的基础。
注释
①③张莹玉 《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配置》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年6月 第85页
第251页
②赵署明 《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第27页
④杜莹芬 《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 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年版 第100页
参考文献
1、赵署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2、赵署明:《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3、李啸尘:《新人力资源管理》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年版
4、胡春、仲继银:《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5、齐善鸿:《新人力资源管理原理》 海天出版社 1998年版
6、魏志勇、车建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版
7、武振业、肖茜、黄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载《经济体制改革》,2000年第4期
8、赵署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国际比较研究》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9、袁坤: 《哈佛人才管理学》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0年版
10、杜茔芬:《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 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年版
11、张邦国:《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新趋势》,载《人才开发》,1999年第7期
12、李剑: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必备手册》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0年版
13、[美] 洛丝特:《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