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来说明苏格拉底的爱情观: 据说,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回答柏拉图,而是要他到一片麦田里走一遍,采一棵最大的麦穗回来。条件是一直朝前走,不许回头。于是,柏拉图照着苏格拉底的要求做了,但回来时两手空空。柏拉图解释说,因为他要采摘最大的一棵麦穗,当他碰到一棵大麦穗时,他觉得前面也许还有更大的一棵麦穗,于是,他就往前走。当他继续往前走时,他却找不到一棵更大的麦穗,但他不能回头,所以,他就只有两手空空地回来了。苏格拉底对柏拉图说,这就是爱情。 尽管这个故事对爱情的理解比较形象,初看起来好象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故事所隐喻下的爱情观却是错误的。 为什么郭知熠先生说苏格拉底的这个爱情观是错误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故事所隐喻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爱情观。首先,这个故事表明,爱情是不存在的。因为柏拉图两手空空回来了,这就说明爱情本身是不存在的。另外,这个故事也表明了,如果爱情存在的话,每个人都会爱上那个最出色的人(用这个隐喻说,就是那棵最大的麦穗)。 因此,这个故事所隐喻下的爱情观有两点:一是人类爱情是不存在的,二是如果人类爱情存在,那么,每个人都会爱上那个在各个方面最出色的人。 对于第一点,笔者觉得这是非常荒谬的。人类的爱情是存在的,这是因为爱情的故事天天都在人间上演,我们怎么能够否认爱情的客观存在性?也许是因为否认人类爱情的存在性的缘故,柏拉图搞了一个什么精神恋爱,而这个“柏拉图式的爱情”观念竟然在爱情历史上如此地赫赫有名,真可谓令人不可思议。 爱情是存在的,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而苏格拉底的爱情观连这个最起码的事实都不承认,郭知熠先生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对这个爱情观如此着迷。这个爱情观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它完全不能解释为什么人类存在着刻骨铭心的爱情这个现象。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如果人类爱情本身就不存在,笔者不知道我们有什么必要来讨论爱情这个课题。我们有什么必要来问“什么是爱情”这个问题? 我们再看第二个结论:苏格拉底要求柏拉图去采那棵“最大的麦穗”回来,因此,那棵“最大的麦穗”也就成了人人追逐的对象了。那么,一个自然的推论就是,所有人的爱情就都会指向这棵“麦穗”了。 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的爱情都指向同一个人。确实,那些各个方面优秀的人会有更多的追求者,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爱上他。为什么有可能不爱呢?这是因为一个人在选择和考虑爱情对象时,他除了考虑对方的条件外,还会考虑到自己的条件。没有人是完全不顾爱情的实际条件去爱上一个人的。当他爱上一个人时,他的理智首先会让他觉得这是可能的。显然,苏格拉底的这个爱情观并没有考虑到个体的心理因素,以为爱情的产生完全决定于对方的条件。其实,爱情的产生不仅依赖于对方的条件,同时,爱情的产生也依赖于一个人对自己的条件的估计,换句话说,也依赖于他的对象在他自己心目中的可能性。 写于2006年3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