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逃课作弊谈恋爱 挑战那些心照不宣的规矩
时间:2008/8/18 22:41:00,点击:0

 

     潜规则,意指有别于书面的、显形的规则之外的一些行为准则和生存方式,例如陈俗陋规、非正式制度等等。所谓大学里的潜规则,自然是指向那些非主流的,却被大学生们无声地、抑或是不得不遵循的、大家心照不宣的生存规矩。

     《中国青年》之所以关注大学里的潜规则,是由于前段时间见诸媒体的一个新闻:黑龙江省一大学300名大学生为使考试成绩“及格”,由学生王某出面,每人收取50元,送给 “自然辩证法”的授课老师于某,以便其在评卷时给予关照。结果,所有送钱的学生成绩均获得通过。300名学生如此大规模地向自己的授课教师行贿,在中国教育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似乎已达成了某种默契。事实表明,在这里,向老师行贿(或者说拉关系)已成了很多学生普遍认可的一种潜规则,而且其力量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把一位大学老师都送进了牢房。

    于是,《中国青年》开始关注:大学里还有没有其他潜规则?大学生们如何看待潜规则?为了尊重事实,我们邀请了数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共同对这些话题进行了探讨。

    我们探讨的所谓大学里的潜规则,并不完全是一个贬义词,它只是当代中国大学校园里的一个客观存在,当它代表的内容是行贿、拉关系的时候,它可能是一个具有负面效应的规则。但当它代表的是考证、打工等内容的时候,又反映了大学生活里积极的一面。更多的时候,潜规则代表的却是一种无奈,他们逃课、他们请客吃饭、他们拍低胸照求职,这其中许多都并非出自他们的本意。如果大学里的潜规则本身就是社会上的潜规则之延伸,久居象牙塔里的同学们又能有多少力量挑战呢?

    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大学里的潜规则,我们就会发现,某些潜规则实际上反而是对现有规则不合理之处的补充与挑战,比如大学生们逃课,很大原因是因为课程设置不合理;他们考证,本身就是对中国大学里毕业证的含金量的质疑。因此,一旦时机成熟,以前的潜规则很可能就会咸鱼翻身,成为台面上的规则,还是举逃课为例,一些高校教育改革之后,真正推行了学分制,不喜欢的课可以不选,这不就可以理解成某种意义上的逃课合法化?再比如考证,某些高校把各种证书与学历学位挂钩,这不就是又一例潜规则的规则化?可见规则与潜规则,确实是硬币的两面,难以分离。

    既然潜规则与规则关系如此亲密,也就不难理解《中国青年》对它如此关注的理由:正如孔庆东老师所言,“这些潜规则,实际上是对大学生生活状态的描述”,关心潜规则,就是关心当代的大学生,关心他们如何去适应他们身处的社会及规则。

    潜规则1 逃课是潇洒的行动?

    正如校园里的顺口溜说的,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我有个同学小刚,整整一个学期从来没有上过一节选修课,到了期末考试时去考场考试,该科的老师监考看到他,第一个反应是,同学,你走错教室了吧,你是哪个班的?小刚从没上过这门课,不认识老师,他以为老师弄错了,反问道,老师,你给哪个班监考啊,我是这个班的,你走错教室了吧?旁边同学听到这师生二人的对话,忍不住笑作一团。我还有个同学小锋,不管什么课,几乎都不逃,老师点名,他从来不缺席,平时成绩是满分。但是,他一到选修课,从不会忘了带上他心爱的武侠小说。我记得有一天他对我说,大石,你信不,我现在把金庸、古龙、梁羽生、黄易的全部武侠都看完了。他又神秘地笑笑说,全部是在选修课堂上看的。(文/石头)

    挑战难度指数:★★★★★

    挑战关键词:兴趣VS任务

    挑战招数:

    把上自己兴趣不大的课,看成一种人生的修行,自比当年面壁的达摩吧,说不定四年下来,还真能悟出点儿什么呢?兴趣对于学习非常重要,但光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

    指导思想:

    在保证出勤的基础上,在精力支配上合理调配,花100%的精力听好喜欢的课,花80%的精力听好重要的课,花60%的精力……依次类减。

    潜规则2 大学生一定要谈恋爱吗?

    李磊的成绩在系里是数一数二的,他自认为不是一个内向的人,只是在和女生交往的时候,总是保持一定距离,他不希望自己宁静的生活激起涟漪。可是上大三以来,他感到周围的世界在给他一种压迫,好像在推着他,一定要使他做什么似的。他寝室总共六位同学,现在五位已经有女朋友了,就他还孤零零的一个人。寝室有什么活动,如秋游什么的,总是11个人参加,形单影只的总是他一人。以前他挺爱组织寝室活动,现在已毫无兴趣了,甚至还有逃避的想法。这天晚上,学校出人意料地停电了。平时晚上总是自习的李磊,突然感到无所事事,他甚至觉得打发这个晚上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回到寝室,其他五个同学都出去玩儿了,一种孤寂之感袭上心头。别的同学恐怕也找不到,他只好一人去街上溜达。他漫无目的地踱着步子,思绪格外地纷乱。他仿佛感到,在这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孤身的只有他一人。我一定要谈恋爱吗?他在心里不停地问自己……

    挑战难度指数:★★★★★

    潜规则3 学生一定要和老师“拉关系”?

    你是个平凡的大学生,你平时学习不努力,爱玩CS帝国、踢球、见网友、看大片,把学习的时间都挤没了,你学的是理工科,考前临时抱佛脚肯定也见不到什么效果,你的考卷答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肯定达不到及格的要求!重修补考可都是要花钱的,让家里人知道了多丢人哪,这种成绩毕业时对找工作也不利,你怎么办?当然是公关了:和老师拉拉关系,让老师手下留情。于是,你就摆脱了重修的危险,走运的话说不定还搞个优良什么的,或者说你就是看不惯拉关系,可眼看着有的同学却靠着这招儿在校园里左右逢源,你是不是有点想不开:为什么我规规矩矩,结果应该得到的却被那些“小人”给抢走了?为什么我不也去和老师拉拉关系?现在的学生一定要和老师“拉关系”吗?(文/宋广辉)

    挑战关键词:盲从VS真爱

    挑战招数:

    听说过苏格拉底为弟子讲的拾麦穗的故事吗?我敢打赌最大的麦穗90%不在校园里,去寻找或耕耘更好的收成吧!

    指导思想:

    上回大学不谈恋爱有点儿像做回女人没有生养小孩,遗憾是有点儿,但问题的关键所在都一样:不是为了谈而谈,为了生而生,而是和谁而谈,为谁而生。

    挑战难度指数:★★★★

    挑战关键词:利益VS尊严

    挑战招数:

    记住那句俗话:占小便宜吃大亏!和老师搞好关系可以是为了少吃亏,但绝对不是为了占多数人的便宜。

    指导思想:

    要明白,在现代文明社会,公关活动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还要明白,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钻营、拉关系、溜须拍马绝对是两码事。

    潜规则4 考试一定要作弊吗?

    打我记事起,“作弊”这个近乎邪恶的词就不怀好意地引诱、觊觎着我,说句实在话,没人愿意这么做,这绝对是一件道德缺失的事。可实际上,不少大学生于作弊而言却毫无愧色。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先生说:如果哪所学校没有作弊者,倒是出人意料。据说,“作弊”是大学校园的一门必修课,在校园里是比手机都普及的东西。(文/柴洪祥)

    挑战难度指数:★★★★

    挑战关键词:眼前利益VS本分做人

    挑战招数:

    学生方面要想想后果,再想想后果——零分、处分、学位、毕业证、将来的工作……;教育方面,自然是应试教育的改革及诚信教育的加强。

    指导思想:

    重要的科目坚决不能作弊,因为这是将来安身立命之本,不重要的科目也不要作弊,因为作弊的后果将影响到你现在的安身立命之本;学习好,不作弊,在大家眼里是高人;学习不好,也不作弊,在大家眼里那是“英雄”!

    潜规则5 一定要参加社团?

    大一新生入学,第一个见到的不是自己的班主任,而是各式各样的协会招新宣传海报。面对应接不暇的宣传攻势和师兄师姐的现身说教,对大学还很陌生的freshmen遇到了大学的第一堂必修课,于是跟着大家一起填上几份申请书。一般人的社团轨迹大致如下:大一的时候做干事,大二能留下的基本上已经步入领导阶层,要是待到大三,恭喜你,你已经是主席常委一级的重要人物了。大部分人参加社团无外乎三个目的:丰富业余生活,锻炼能力,当然也有人是冲着可以获得保研以及和领导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去的。不管怎样,在社团里度过美丽的大学几乎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文/贾鹏)

    挑战难度指数:★★★

    挑战关键词:从众VS个性

    挑战招数:

    无招胜有招,可以先去社团里瞅瞅,感觉没意思的话迅速撤退,别犹豫。

    指导思想:

    上大学参加社团当然是件好事,但如果有更有意义的事情可做,又何必浪费时间?切记:凡事不可舍本逐末。

    潜规则之6 大学的人际交往方式就是请客吃饭?

    大一时,第一次挣了点儿小钱,就被兄弟们宰了个“透心凉”,当时我想:这仅仅只是我打工挣了点儿钱,如果我拿奖学金、考研成功、出国、谋得一份好职业呢?呵呵,当然,我不是只请人家,我肯定还泰然地接受别人的回请。大学里,你有了点儿收入,那一定得“意思”一下,否则怎么也说不过去;每逢开学,大家都感到需要一种方式“升温”感情;上学期欠过人情,以这种方式弥补;看人家都纷纷“有请”,不参与“回请”太没面子。请客吃饭成为时尚,自己不想落伍。甚至酒局上师生共同“交流”的场面比比皆是。“请客”二字,决非简简单单的一桌酒席,它大有学问,你的人气、交际圈、前途、事业,都靠它打造。毫不夸张地说,是个人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如果你想“混”得“牛”一点儿的话。(文/柴洪祥)

    挑战难度指数:★★★★

    挑战关键词:人际需要VS移风易俗

    挑战招数:

    闷声大发财,坚决不给别人制造请客吃饭的理由;养成见人哭穷的习惯;搬出集体宿舍,不跟这些吃喝之辈天天混在一起。

    指导思想:

    以上招数只是战术上的指导,战略上还是要掌握一个原则:少吃别人的,自然别人吃你的也就少了。

    潜规则7 考研一定要考热门专业吗?

    这关系到严肃的就业问题,所以我们叙述的口气稍微严肃一点:2004年研究生报名总数虽然上了,但和往年一样,报考主要还是集中在名校和热门专业。排名前十的大学报考人数总共约为15万,占到了考研人数总数的近六分之一;而排名前十的热门专业报考人数总共为22万左右,约占考研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内在因素还是就业这根无形的指挥棒。许多就读于普通大学的学生并不是为了做学问而读研,而是把考上名牌大学当作改变自己命运的手段,为将来就业增加砝码。热门专业则是与未来的薪酬直接挂钩的,这也存在着一个投资与回报的关系。(文/宋广辉)

    挑战难度指数:★★★

    挑战关键词:现实利益VS职业理想

    挑战招数:

    风物长宜放眼量,从自己的客观条件出发,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想想:什么样的眼前利益值得自己放弃理想与爱好?

    指导思想: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其实所谓的冷热门专业只是相对的,说不定现在很热门的专业过了几年也就不再热门了,而现在的冷门专业说不定那时就成了热门专业。

    潜规则8 锻炼能力一定要打工吗?

    我的同学中,不打工的几乎没有。就我们宿舍说吧,八个人中,有给电视台兼职做音乐的,有给报社干活儿写字的,有到电脑租赁公司当电脑检验员的,还有的在学校部门兼职工作的,最常干的当然是家教。

    在我们师大,待了四年而没有去做过家教,那你是白混了。单看那家教的酬金恐怕就没有几个不心动的。每小时35元高价的家教只要有一份,一学期的花费大概就没问题了。这要给那些贫困学生减轻不少负担,而且提供了足够的锻炼机会。很多同学毕业以后是要走向讲台的,事先没这点儿经历哪能行呢。教书也是一门艺术,不是每个人想当都能当得好的。在学校里,有这么好的机会让你练练兵,何乐而不为呢?(文/蔡皮)

    挑战难度指数:★★

    挑战关键词:锻炼、赚钱VS提高能力

    挑战招数:

    如果不是实在缺钱的话,要提高能力实际上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比如参加志愿者活动。

    指导思想:

    毕业后,有一辈子的工够你打了,可工作后有几个能再享受校园时光的?哪个阶段都有最重要的事,还是该干啥干啥吧。

    潜规则9 学得好不如混得好?

    我在学院里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因为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却得到了好学生所能够得到的所有的荣誉。当然,除了一个所谓的“好名声”。我觉得大学生不能只把目光集中在书本上,那些应试本领看起来更像是做八股。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人际关系才是我所更为用心的。刚刚入学,我就在全校的演讲比赛中得到了第一名,然后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班长。大一生活很繁忙,辩论队、校网站还有班级事务填满了我的业余时间,甚至占用了上课的时间。结果可想而知,学年终了,评奖学金的时候,我的综合评分排名第一,但是成绩只在中下游。班上的同学都不同意我拿甲等,连导师都暗示我退而求其次,拿乙等好了。我不愿意,闹到院里,最后还是只能拿乙等。为了这件事情,班上的同学,甚至导师都对我有了意见。在同学们心中,我不务正业,跟学工组的老师打得火热,专事投机钻营;导师则觉得我个性过于锋芒毕露,不知道留余地,不顾大局。可是我觉得自己没做错,行事依然如故。班长的位子是坐不下去了,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跟个别导师做论文以及社会实践中去。的确,我能做那些项目,是因为我和老师的私人关系好,而好的私人关系也是要着意经营的。我觉得社交能力并不比考试能力低贱。

    大四了,我又因为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加分保送上了研究生,直接挤掉了一个学习成绩年级第二的女生。从那以后,系里就再也没有人主动搭理我。其实我也挺没意思的,读了四年大学,同学之间跟仇人似的。可是这能怪我吗?(文/Joyivy)

    挑战难度指数:★★★★★

    挑战关键词:混VS学

    挑战招数:

    给自己个时间期限,看看到底将来是“学”得好的干得好,还是“混”得好的干得好?建议这个期限越长越好。

    指导思想:

    学得好并不意味着一定是不食人间烟火、不识时务,混得好也未必表明已掌握了处世的规律,这个世界上,聪明是有大小之分的。

    潜规则10 考研一定报辅导班?

    我们前不久在北京的几所高校中作过一次粗略的调查,大约有80%的考研一族准备报一个以上的辅导班。由于考研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对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在这样一个系统工程中,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为你指路显然可以使你少走很多弯路,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相当多的考研过来人在总结成功经验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点:“报一个好的辅导班。”(文/贾鹏)

    挑战难度指数:★★★

    挑战关键词:金钱投入VS自信

    挑战招数:

    交些钱参加个辅导班,无论心理上还是实力上都可以得到一些充实,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没必要挑战本规则,三种人除外,⒈关系够硬;⒉实力够强;⒊经济基础太差,有限的资金得用来干更重要的事。

    指导思想:

    ⒈走捷径的人多了,就没有捷径了,因此,不要对辅导班期望太高;

    ⒉草台班子不少,小心上当。

    潜规则11谈恋爱一定要发生性关系吗?

    说爱情和性无关,恐怕只有去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寻找。恋爱一定要发生性关系吗?我想,大学校园里形形色色的安全套广告似乎在暗示着什么,鼓励着什么。据我的观察,相当一部分情侣都有性关系,在他们眼中,那些恋爱态度严谨,行为谨慎的人好像是另类。他们振振有词地说,只要相爱,美好的事情提前发生有什么不好?(文/蔡皮)

    挑战难度指数:★★★

    挑战关键词:性VS爱

    挑战招数:

    首先想想校规,不行再想想后果,血、生命、疼痛、钱这些问题统统都要想想,实在不行,只好物理治疗——凉水冲头。

    指导思想:

    谈恋爱发生性关系不是错,但谈恋爱发生性关系的后果很容易酿成错。谁说的来着?在正确的时间,和相爱的人,做安全的爱。

    潜规则12 求职简历一定需要靓照吗?

    在校园里,求职得意者的经验和失意者的教训以各种版本流传,其中一种是:外型好的男生最抢手,青蛙次之,美女又次之,相貌平凡的女生最不受待见。院学工组的一位老师拿着我和sahara朴素得可怜的简历说,“你们这样的简历肯定不行,赶快加上几张靓照,你看看其他女生的,谁不是在争奇斗艳啊?”sahara对这种“无稽之谈”嗤之以鼻:“那些单位是招人还是选美?”我嘴上没吭声,心里却犯嘀咕了,难道求职“靓照”真是一条所谓的“规则”?

    今年1月,我们听说沿海某电视台要来学校招人了。我跟sahara商量着要不要在简历中也加一张像样点儿的照片。她看了我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我就不信没有靓照就找不着好工作呢!”我瞒着sahara跑到学校附近的影楼制作了一套求职照。看着照片中经过精心修饰的脸,贴身的职业套裙,笑得很得体,我自己都觉得电视台在向我招手呢。

    半个月后,我如愿以偿地和那家电视台签了约,而才华和心气一样高的sahara落榜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俩的不同际遇在多大程度上和那小小的求职照有关。但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我反而看开了,有张好看的照片无疑是可以给自己增加分数的,毕竟,人总是喜欢美的,赏心悦目的东西。但我其实更愿意相信,在浩瀚的人才市场上,会有更多的“伯乐”把机会给sahara这样的女生。(文/joyivy )

    挑战难度指数:★★★

    挑战关键词:内在VS外在

    挑战招数:

    如果长相不济,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好的使自己优秀再优秀的理由呢!

    指导思想:

    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除了别有用心的老板之外,最关心的还是员工的素质。

    潜规则13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小雅,虽说是一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可临近毕业的时候,她没有像大家那样忙着做简历,跑招聘会,而是忙于参加各种SINGLE PARTY。她的规则很简单:“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如果找个老公是个董事长,那就可以直接从总经理开始干起了;如果老公有钱,那就可以开公司,做自己的老板;即使将来婚姻不幸了,那也没有关系,离婚的时候还能分一大笔财产呢,怎么着也比从小职员做起快吧?同系的一个师姐,大学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一直读到博士。当年和她同班的同学都纷纷结婚生子,只有她还在东挑西拣的。在学校里,也不是没有人追求她,也不是她有什么毛病,只是她信奉“嫁个好老公,少奋斗十年”的“规则”。每次我劝她把条件放低点儿,她都很有道理:现在找个没有事业基础的人,俩人都得白手起家,十年二十年后,人也老了,到时候还得提防着20多岁的小姑娘,还不如现在就找个现成的成功人士呢。她的这番“规则”让我想起看过的一本书,叫《女白领金老公》,作者在书中直截了当地提出,女白领嫁给金老公的婚配方式是当今世界最前沿、最现实也是最完美的婚恋模式。(文/林三)

    挑战难度指数:★★★

    挑战关键词:拿来主义VS自我奋斗

    挑战招数:

    作为女性,只有自己优秀了,才会吸引优秀男性的目光;即使有一天婚姻失败,还可以自尊地活着。所以,只有“干得好”,才能实现“嫁得好”。这是个多选题,不是个二选一。

    指导思想:

    以急功近利为目的,如此高危险系数的婚姻又怎么能幸福呢?记着:这世上能靠得住的只有一个人:你自己。

    潜规则14 室友恋人留宿时,沉默是金?

    同寝室同学一般都是支持自己室友“脱贫”的(大家戏称找到恋人为脱贫)。比如我们寝室,小刘找到了个叫小西的女友,我们便会尽量为他们创造两人独处的机会。我们也一定会和小西成为不错的朋友,时不时在小西那里说小刘的好话,让自己的兄弟跟他女友更和睦。小西就像我们寝室的“编外”一样,成了我们的好朋友。偶尔晚上,小西要是在我们男生宿舍玩得太晚,回不了女生宿舍,我们就会让小西和小刘两个人挤在同一张床上,留宿一晚。对这种违反校规的事情,同寝室的室友一般都会默许,并不会去学校告发。这样的留宿对同一个宿舍来说绝不会频繁,但是据我所知,许多宿舍都发生过类似事情。(文/石头)

    挑战难度指数:★★★★

    挑战关键词:与人方便VS委屈自个儿

    挑战招数:

    我就不信有对情侣睡在你下铺,你还能顺利入眠!最好是在第一次发生留宿之时就予以制止,劝说的关键词是:侥幸之事做不得,万一有查寝的咋办?

    指导思想:

    本条规则的实质在于,与人方便是为了将来人与己方便,所以,破除成规还要从自身做起。

    潜规则15 大学生必须有手机?

    手机,是校园“时尚”的风向标。

    没有手机,当有人问你手机号码时就会很尴尬;没有手机,看有手机的同学互相交流时髦短信好羡慕;没有手机,总会关注各种新型手机广告,而后幻想自己“占有”哪一款;没有手机,实在很没面子,觉得自己真老土。

    有了手机,不必和同学们在通话高峰期争夺“话语权”,更重要的是能够保守一些不适于当众言谈的“小秘密”;有了手机,可以在拥挤的校园甬道上大声接听电话,接受来自行人的“注目礼”;有了手机,昂首阔步,风光无限,好像只有这样,身份、人气才能飙升;有了手机,在课堂上用游戏来打发无聊的时间;有了手机,每月计算生活费时就会“流血”;有了手机,交话费时,就会“心惊胆颤”。

    挑战难度指数:★★★

    挑战关键词:虚荣VS实用

    挑战招数:

    说心里话,你是打心里往外羡慕那些拿着手机臭显摆的同学,还是厌恶他们?如果是前者,那就咬咬牙,再出点“血”,实在不行就厚脸皮跟父母要或干脆举债买它一个——然后,你基本上也实现了后者。

    指导思想:联络感情、被人羡慕、交流秘密等等,永远有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方式,在你还没有那么多“业务”和不能“表情自然”地支付话费时,还是离手机这个消费品远点儿为妙。

    潜规则16 证书多多益善?

    可以毫不夸张地断言,今天在中国的重点大学里,几乎找不到不考证的大学生。

    大学生考的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大体可以分成四类。一是语言方面的能力证书。这类证书以英语四六级为代表,几乎每个重点大学的学生都会报考。英语方面的还有口语考试证书,专业四级八级证书,托福、GRE等与出国有关的证书。此外,小语种如日语、德语等能力证书在高校也有一定市场。二是计算机方面的能力证书,如计算机二级、三级证书,程序员、系统分析师等。三是与商务活动有关的资格证书,如注册会计师、商务谈判代表、ISO质量认证师、秘书证书、证券分析师等。四是政法方面的资格证书,以律师资格证书最为典型。大学生热衷于考证实际上有其合理性,一是竞争使然。大学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很多资格证书含金量颇高,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同,能够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为了找到好的工作,大学生自然愿意考证。二是某些资格证书是个人出国深造的前提条件,比如,要去美国留学,托福成绩合格是一个前提条件。三是不少大学生将考证作为挑战自己的机会。大学生活相对来说是比较轻闲的,有的人一上大学就开始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有的人则通过考证来激励自己。(文/忠林)

    挑战难度指数:★★★

    挑战关键词:考证VS考分

    挑战招数:

    ⒈想明白证书对将来工作的实际用处,如果大家都有证的话,其效果相当于大家都没证,如果单单为了找个好工作,不如把考证的精力拿来做几件常人难及之事。⒉算好投入产出比,有些证,得到真挺贵的!

    指导思想:

    考证热反衬了现有教育制度下考出的“分”不能完全得到社会认同这一问题,什么时候我们的毕业证书含金量上去了,各种“证”的含金量自然会下来。

    潜规则17 上自习一定要占座位吗?

    大家都听过《大学自习室》这首说唱歌曲吧?从2003年6月起,大学校园里以极快的速度传播着这首歌曲。大家都对这位哥们儿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其实,同情他,也是同情咱们自个儿。在学校里,你随便逮个人问问,谁不是靠提前占座才打下一片自习天地的?谁没有过一两回被一张“占座”字条赶走的经历?

    我曾经领教过一位仁兄占座位的高招。他把别人淘汰不用的书包、笔盒、水壶和一些不用的书本都当作占座的宝物。他认准了自习室里一个特安静的角落,每天晚上,他都把这些占座位的专用“垃圾”塞满整个抽屉,第二天,他就不愁位子了。据他介绍,四年下来,他就一直霸占着这个宝座。在大学里,要想生活得有保障,干什么都得占位子。去食堂餐厅,要不想站着吃饭,就得先占好位子,再去安安心心地打饭;夏天要想早点儿洗澡早凉快,那也得先用水桶占好位子,要不然,您且等吧!

    到了期末的时候,自习室的位子比春运时候的火车票还要紧张。同学见了面,打招呼都由“吃了吗?”变成了“占座了吗?”我觉得要不了多久,校园经济也许会又有新的亮点,黄牛党——倒位子一族。(文/林三)

    挑战难度指数:★★★★

    挑战关键词:座位VS学习成效

    挑战招数:

    建议学校增设“不占位奖”,以此鼓励那些坐最差的座位、学习却不差的同学;同理,增设罚款一项,对那些善于占座但照样挂科的同学以示惩戒。

    指导思想:

    占个好位,大概是为了好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假如你心不在焉,就是送你到月球也白扯。再说,上自习占位、吃饭占位、洗澡占位,可否理解成参加工作走入社会后,遇到凡此种种也一并占之?占便宜的占也是这个占,说到底意思还真差不多,都有点儿“那个”。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六位心理学专家谈如何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
下一篇: 几个残忍的留学故事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