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指出,不管公民或历史,出题应避免「非善即恶」的价值判断,「谁对台湾民主毫无贡献」的命题太拙劣,蒋中正也并非毫无贡献,若非他坚决反共,台湾早被并吞,何来民主?
台师大历史系教授廖隆盛指出,评价政治人物应理性、宏观,放在大时代的脉络来看,「非善即恶」、「全是全非」的二分法很不妥当,历史教育应引导学生,同时探讨历史人物的好坏、得失,将来面临人生抉择时,才懂得以历史为镜。 廖隆盛说,历史课本或考题不应随便断言某人是「汉奸」或「暴君」,以蒋中正为例,绝非一无是处,否则当初不可能有那么多人跟随来台,也不可能偏安台湾那么久。若非蒋中正坚决反共,台湾早就被中共并吞,日后台湾的繁荣经济及民主政治,也可能不存在,怎能说蒋中正对台湾民主「毫无贡献」? 廖隆盛建议历史老师,教学应避开道德及价值判断,每个历史人物有其独特时代背景,可能伤害到某些人,但也可能因此形成机会,造福其它人。历史老师不应灌输学生单向的政治价值,评量历史知识更是专业,随便用某首歌谣、谚语要学生臧否政权或人物的好坏,也很不妥,因为歌谣常只是一群人的意见,不代表事实。 听到国中老师考「谁对台湾民主毫无贡献」,且多数学生答「陈水扁」,东吴大学社会系教授张家铭说「这好像笑话」,强调社会类科的考题不应涉及价值判断,在蓝绿对决的台湾,尤应避开政治争议。 张家铭是大学指考加考「公民与社会」研究计划主持人,他表示,社会科处理的议题多少具有价值判断,但不代表不能考,只是不能考答案模棱两可、涉及严重价值判断的题目,「谁对台湾民主没贡献」,不论答蒋介石或陈水扁,都有争议,升学或平时测验都不应考这类题目。 他强调,目前指考题目出好了之后,还要由命题顾问审题,并听取试考生意见,有争议的题目,不是被删掉,就是要修改好几次,将来公民科的政治学部分,绝不会出现太夸张的题目。 (来源:联合报2006年4月15日,作者:记者张锦弘/台北报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