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峰:落实青年发展规划,高校需重视青年教师培养,《上海教育》2017年5月20日05B期第61页“教育云斋”专栏。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发布之后,引起了各方面的积极反响。这使笔者自然联想到高校这个优秀才俊集聚的地方应该如何落实青年发展规划的问题,尤其是高校如何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并以青年教师发展区充当青年发展的排头兵,立德树人,推动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当前,有一种不好的倾向。那就是,有的高校太过急功近利,总希望挖人家的现成人才,可拿过来就能挑大梁的那种,而不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栽培,觉得青年教师成长太花时间精力,领导在任期间是看不到效果,以为抢人才远远比培养人才更能见效快。笔者以为,这是极端自私的人才观。因为单位虽然抢到了人才,却挖了人家的墙角,损人利己,对社会的人才总量毫无贡献。也有的高校大量引进人才之后,把高级职称指标占用得差不多了,不得不再本校教师晋升的时候把高级职称门槛抬高,让本校的青年教师晋升困难重重,上升通道狭小。还有的高校以考核代替培养。对青年教师提出十分苛刻的条件,变相强迫他们要在一定期限内达到这些条件,否则非升即走。如此等等诸多现象令人堪忧。 归纳起来,我们在青年教师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至少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本身没有科学分析,单单根据学校需要对他们进行管理。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给青年教师提供任何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科研经费支持,却一味地提出种种要求。这样的只想收获不想付出的管理模式是非常有害的,会严重挫伤青年教师对教学科研的热爱和激情。 其次,对青年教师的考核要求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高校作为科研重镇,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是最讲科学态度,最注重实事求是的地方。然而,事实却并不是如此。有的高校完全表现得主观主义严重,脑子里只想到要一流,要高原,要高峰,要世界老大。于是,就把各种没有经过任何科学论证的目标变成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过渡施压。拿文科教师发学术论文来说,有的学校盲目地提出每个青年教师每年要多少篇CSSCI刊物文章。而C刊全年只能发文7万篇左右,全国人文社科教师人均估计可分到0.1篇都不到,还不算博士生和博士后的发文需求。假若一个专任文科教师为1000人的高校,按照平均分布来说大致可以发100篇C刊论文,已经非常不错了,再进一步摊到青年教师人头上,则更少了。这标明,一味地追求发表C刊论文,明显是非常不科学的。 其三,对青年教师发展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教师的第一要责是教书育人。把教学做好,才是第一本职工作。在教学工作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再承担适当的科研工作。但是,我们现在似乎弄反了,以为科研强了,青年教师就强了。尽管有的大学属于研究型大学,对科研加以重视也属于两条腿的必然要求,然而即使是两条腿,也是要教书育人第一位的。 上述这些问题,很多人都看得明白,但是就是无法解决。原因为何?可能主要还是因为思想认识问题,也就是主观主义严重。面对国家专门制定青年发展规划的新形势,高校应该彻底转变思维。要首先想到的是,青年教师需要什么,学校提供了什么,还有哪些可以做到更好,而不是只想到非升即走,反正有的是人等着这个工作。培养青年教师是每一个高校的责任。高校的立德树人不仅仅是在学生身上要有成效,而且也应该体现在教师发展上。某种意义上,教师的培养更具有深远意义。只有教师发展好了,对学生的立德树人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同时,高校应该对青年教师加以认真分析和研究,尊重多样型,尊重发展的不同步性。每个青年教师的成长道路不可能是一样的。对每个人的潜力如何有效挖掘,并让其劳动处于幸福和快乐中?这是高校必须要思考的。对青年教师要有严格的要求,但要实事求是,不能要求太高,也不能放任自流。此外,高校一定不能忘记教书育人的初心。青年教师的发展问题首先是教学方面的专业化发展和提升问题。满足人才培养第一要务之后再强调科研能力提升,而不能反过来。 总之,落实青年发展规划,高校需首先转变观念,扭转认识,不要把考核万能化;然后再进一步选好青年教师发展策略。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教师则是学校的未来。高校必须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并切实推动青年教师发展。 文章来源 何云峰:落实青年发展规划,高校需重视青年教师培养,《上海教育》2017年5月20日05B期第61页“教育云斋”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