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有一句流传甚广的短语———“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提到它,新老校友大多心有戚戚。据说此语最早出自一个2000届毕业生在校园BBS上的留言:“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个边走路边唱歌的女生的话,那她八成是复旦的,因为只有复旦才能培养出这么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自由而无用,这中间有几分调侃,也有几分不动声色的自得,很是巧妙地诠释了复旦学生对于复旦的理解和对自身气质的总结。 曾有人分析说,大学提倡自由,但自由的含义又不尽相同。复旦的“自由”与北大、中科大的“自由”大不相同,如果说北大的“自由”是五四运动的遗风,讲究的是政治,那么中科大的“自由”一词则强调学术,而复旦的“自由”只与生活相关。生活之自由,包含的是不受旧道德束缚、不受他人干涉的含义,而这正是复旦所在地上海的文化精髓所在。复旦的陈思和教授说,北大是以“天下为己任”,而复旦则是“平民化”,教授们从来不以大师自居,学生也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便好。 复旦对于精神贵族的培养可以从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赛说起。复旦对于辩论的狂热在其他高校是极其罕见的,每年的院系辩论赛都是学校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而在当年参加辩论的几名复旦人于捧杯之后,迅速成为大众偶像。《狮城舌战》一书重印20多次,销售总数超过了100万册。即使10多年后,依然有人在复旦BBS上发帖子:“当时我就是看了狮城舌战,发誓一定要进复旦。”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以“历史的翅膀”来形容狮城舌战,认为这次辩论赛“使得复旦的能量在一刹那集中在一个点上迸放出来,造成了炫目的光芒。更重要的是,辩论赛充分体现了复旦的精神和品格。” 除了辩论赛,各种文娱活动、体育赛事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复旦的已故校友张仁家曾在他的文章《江湾校园话旧》里回忆建校之初的复旦:“那些年无论中文演讲比赛,英文演说比赛,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比赛等锦标,都非复旦莫属。而田径赛的全国纪录,至少有八项,是复旦所保持。” 人们往往喜欢把复旦与上海联系起来,也许正是上海时尚与精致的海派文化特征,造就了复旦人这种独特的群生相。 原载《东方早报》
|